图片:网络

文章:必读历史

在360百科中和离的定义为:古代名为离婚协议书,区别于休书,唐宋朝称之为和离书,应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而休书则是男女双方或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解除婚姻关系,由男方或者地位明显高于常人的女子(例:公主)出具的书面证明。从定义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与和离相比休书更带有对女性的歧视与不满,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古代这两种离婚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结合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知否》让大家有个更具体的了解。

王审知和王离关系(历史上休书与和离有什么不同)(1)

休书源于西周,汉朝开始有了“七出之条,三不去”。《礼记》中:“妇有七去:一.不顺父母去(不能好好照顾老人),二.无子去(一般到五十岁以上无子才算,男人不育也归咎于女方),三.淫去(必须捉奸在床铁板钉钉),四.妒去(不允许丈夫找小三就属于妒忌),五.有恶疾去只要妻子染上影响正常生活的 疾病,比如残疾、秃头、传染病等,不管怎么染上的)六. 盗窃(不经夫家同意将夫家物品私藏或私授他人)七. 多言(整天碎嘴四处说八卦导致妯娌之间不睦)。

王审知和王离关系(历史上休书与和离有什么不同)(2)

“三不去”是对七出的限制“三不去”是“有所取无所归”(如果妻子被休,娘家没人了,不可以休妻),“与更三年丧”(果妻子为公婆守孝三年,不可以被休),“前贫贱后富贵”(如果丈夫之前贫穷,现在富贵了,不可以休妻)。 男子七出的特权,不仅是自私的,也是极不人道的。特别是其中的"无子"和"有恶疾"两条,丝毫不关妇女的品质问题。如果妻子有重大疾病或者犯淫,那么即使符合三不去的规定,丈夫也可以休妻。

王审知和王离关系(历史上休书与和离有什么不同)(3)

有人可能会问,“七出”和“三不去”如果矛盾怎么办呢?古人早有应对:只要犯了“淫佚”或者“恶疾”之一,就算有“三不去”罩着,依然可以扫地出门,除这两条之外,只要符合“三不去”,“七出”其他的五条都奈何不得这正妻的身份,就算丈夫强行把这“三不去”的妻子休了,官府也会打着丈夫一百板子,然后勒令其把媳妇给接回来好好养着。

王审知和王离关系(历史上休书与和离有什么不同)(4)

再说和离,“和离”,始于唐代,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是和气的分开,需要双方签字,就像现代的离婚。一般婚姻双方为了掩盖丑闻,尤其是男方挑不出女方的过错的时候,就会选择“和离”。 比起休妻,”和离“于男方和女方面子上都更好一些,尤其是女方。古代女子被夫家休了会有损自己和娘家名声。 不过“和离”对女方来说很难,“和离”成功的都是大家族的女性,有权力和财力做靠山,都是用权压、用钱砸出来的“和离”。

第三种离婚称为“义绝”,一旦出现“义绝”的情况,官府将会强制离婚,不离不行,敢不离?好胆!苦役一年,在离!遇上皇帝大赦天下也得离!因为这里不涉及就不多做解释了。

王审知和王离关系(历史上休书与和离有什么不同)(5)

剧中淑兰,没有过错,即使这样孙志高还说她不孝和善妒,要休了她。如果盛家接受了,也就接受了淑兰是不孝和善妒的,也就说盛家家教不好,也会影响盛家其他姑娘的婚姻。

所以从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看一下盛家为什么只接受和离,不接受休妻,首先,盛淑兰本身就没有犯七出之条,反而是男方母子俩人不知羞耻,本身就是靠着淑兰带过去的嫁妆才将日子过得好一些,

对于盛家来说,本身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做错什么,处处受着委屈,却要被休妻,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另一方面,淑兰被休妻,对盛家的名声也是非常有影响的,所以和离对盛家和对淑兰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

王审知和王离关系(历史上休书与和离有什么不同)(6)

在小编看来无论是哪一种离婚方式都凸显男性地位,强化男性权威,维护男性家庭利益。休妻是典型的男子专权离婚。 男性居于主动地位, 女性则处于被动地位, 并且很难摆脱被出的境地。”和离“虽然相对温和一些, 但实质上是男性弃妻,是休妻的变异手法。所以说现在的:开明、合理、公平、女权、文明的“离婚法”比"休书"好一万倍!

声明:本文由必读历史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每天分享历史故事、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