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江南鸾

南树北移添新绿。来自深圳的红树林移植在北方的温室里,娇翠欲滴;满墙幽兰齐争艳,兰舞燕罗,点亮了北国的春天。4月29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开园,由万科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的植物馆在一片绿意盎然、姹紫嫣红下变身“万花筒”,成为展现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绿色名片”。

据悉,这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后,这一国际上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再次来到中国。本届世园会主题是“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全球5大洲的86个国家和24个国际组织与中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同台亮相。世园会园区设“四馆一心”,包括中国国家馆、植物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演艺中心等。其中,被称为“万花筒”的植物馆,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是世园会中唯一的热带植物展览温室。

“借助这一国际盛会,植物馆不但将向世界展示广东深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并行的成绩和经验,充分展现广东深圳在新时代的绿色成果与国际形象,传递广东深圳绿色名片,也是万科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实践。”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万科高度重视植物馆的建设与运营工作,调集精兵强将和专业力量全力投入,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运营和接待工作,充分展现广东深圳在新时代的绿色成果与国际形象。

魅力世园会绿色发展亮点(南树北移添新绿)(1)

✾展馆外观仿佛植物根系

远观植物馆,仿佛升起的地平线下庞大的“植物根系”,甚为壮观。走近植物馆,才发现,原来是一根根下垂的圆形钢柱。

万科集团冰雪事业部副总经理、植物馆执行馆长陆慧告诉记者,植物馆场馆设计理念即为“升起的地平线”,场馆建筑外形以植物根系为灵感,由3156支钢制根须模拟植物在地下的庞大生命系统,根系垂坠向下不断蔓延,将植物原本隐藏于地下的强大生命力直观呈现给参观者。参观者进入植物馆,犹如进入土壤以下的灰色空间,随着游览深入,从一层沿着展厅东部的空中盘旋步道途经二、三层逐步攀爬上行,抵达植物馆屋顶平面,仿佛穿梭到地平线以上。在屋顶花园模拟的地平面上驻足远眺,将妫水河、冬奥会海坨赛场以及中国馆、国际馆等世园会园区美景尽收眼底。

据悉,植物馆园区总占地3.9公顷,场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场馆建筑地上四层,首层设有teamLab数字展厅和主题温室,分别为880平方米和2850平方米,其中主题温室汇聚超1000种、20000余株珍贵植物;二层为48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会期将对外开放合作,举办各类展览、科普教育和沙龙论坛等公共活动;三层为品牌展厅,展示植物馆建成背后的故事;四层即屋顶层,设有自然书店、观景台和长颈鹿枯木等艺术装置。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植物馆馆长丁长峰介绍,“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是植物馆的策展主题。“对植物智慧的认知、学习和利用,不但有助于我们保护地球,最终将造福人类自己。”

作为世园会中唯一的热带植物展览温室,植物馆集植物温室、科技服务、科普教育、国际交流、游览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呈现犹如“万花筒”一般多彩奇妙的植物世界,创造独具魅力的游览体验。与其他植物园不同,植物馆主题温室旨在通过排序和诠释,艺术化地生动讲述植物生存中闪闪发光的智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植物,建立与植物世界的连结。主题温室分为五大展区,“逆境求生区”展现植物生长环境急剧减少时的本能进化,“植物大战区”复刻雨林霸主抢占领地的精彩画面,“万里长征区”记录植物种子漂洋过海、历经沧桑的旅行日志,“变身大法区”重现植物为了生存攒足水分养料的可爱体态,而“亿年足迹区”则时刻提醒人们尊重每一株古老植物与生俱来的顽强生命力。

魅力世园会绿色发展亮点(南树北移添新绿)(2)

✾深圳红树林北方“添新绿”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让植物馆工作人员特别兴奋的是,从深圳移植而来的红树林完好地扛住了北方的寒冬,在乍暖还寒的4月,长出了郁郁葱葱的嫩叶。

植物馆中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红树林池,将近280平方米的范围里分布着数十种、400多株红树林植物,均是从深圳移植而来。

魅力世园会绿色发展亮点(南树北移添新绿)(3)

“红树林的移植并非易事。”陆慧告诉记者,红树林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因气温和环境的突变而受损或死亡,因此只能等天气转暖后方能运输。运输的过程也十分曲折,需用恒温15摄氏度的保温箱装箱,坐着运输车,从深圳出发,经过3天的路程,抵达北京。为了让移植后的红树林顺利生长,还需为它营造海洋的环境,重点是海水和温度。为了制成“海水”,植物馆选择了蚝壳,蚝壳含海水自然生成的微元素群,再补充特制的海盐,就能制成红树林赖以生存的“海水”了。在植物温室的地下,有一个复杂的系统支持红树林以及其他热带植物的生长,这里有净化循环系统,它不仅可以净化“海水”,还可以营造潮起潮落的效果;这里还有控温系统,让室温始终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湿度达到热带植物所需的湿度,这样才能让它们识别出植物温室是“家乡”,它们才能得以“安居”。

为何选择将深圳红树林移植到植物馆?万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树林具有海岸卫士和地球之肺的生态功能,其植物根系发达,能保护堤岸滩涂,同时可留住大量养分,是沿海生物生存的天堂。然而,由于沿海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红树林的面积不断缩小,城市建设与滨海湿地保护之间矛盾日趋显现。深圳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崛起的沿海城市,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在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保护滨海红树林资源,深圳给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深圳市创建了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深圳的“生态名片”。将深圳红树林移植到植物馆,旨在让参观者了解红树林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作用、让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满墙幽兰“争奇斗艳”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记者发现,植物馆中有一面五颜六色的兰花墙,散发着阵阵幽香。

魅力世园会绿色发展亮点(南树北移添新绿)(4)

植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兰花是世界上种类最丰富、多样性最高的一类植物。3万余种野生兰花中70%都是附生种类,生长于以树冠为主的雨林上层。兰花能如此多样,极大地受益于它与昆虫之间的协同进化。每一种兰花都对应了一种传粉昆虫,双方之中某一方稍有改变,都很容易形成新的物种。面对旱季的干燥,附生兰花也有各种办法。它们的叶子多数拥有厚厚的角质层,可以大幅减少水分的蒸发;还有些兰花进化出了膨大的假鳞茎,拥有一定的储水功能。附生兰花的根也不普通,它们变得非常粗大,表皮细胞增厚,可以完全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而不影响吸水功能。

陆慧向记者表示,深圳人喜爱兰花由来已久,在深圳,不仅有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还举办了大型的兰花展。万科与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进行了交流互动,计划未来共同合作推动兰科植物研究和保护工作。

魅力世园会绿色发展亮点(南树北移添新绿)(5)

✾万科打造广东深圳“绿色窗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深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指示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植物馆中有一面“绿色深圳”专题展览墙,展示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绿色发展成果。

40年间,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新兴城市发展之路,深圳在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相继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广东深圳样本。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世园会植物馆给予了高度重视。2018年5月9日,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受聘出任植物馆名誉馆长。深圳市政府对植物馆项目给予了运营经费支持,同时,深圳市委宣传部以及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民政局等相关单位还组建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对植物馆的建设运营开放资源支持,鼓励万科、红树林基金会等深圳企业、机构积极参与,为植物馆提供更好的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共同打造深圳特色的绿色窗口。

魅力世园会绿色发展亮点(南树北移添新绿)(6)

在部分人看来,万科做植物馆“跨界”幅度较大。但事实上,万科在自身企业发展中一直秉承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可持续价值观,多年来持续开展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工作,加强植物引种、繁育和栽培等关键园艺技术的积累和完善,积极推进乡土植物、珍稀植物和新优品种的园林应用研究,着力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探索。同时,万科在行业内率先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持续探索住宅产业化、绿色建筑、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供应链、绿色公益等,引领行业绿色发展,并发挥自身影响力,撬动多方力量共建行业绿色生态。

承建国际A1类博览会核心场馆,必须具备过硬的实力。万科曾多次参与世界博览会主题场馆的建设与运营,具备在国际舞台竞争的实力与经验。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万科首次在世界级博览会上独立建馆,以麦秸板为主的建筑材料充分诠释了对自然的尊重,受到广泛好评。在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上,万科成为该世博会164年历史上首个海外独立建馆的参展企业,并荣获“2015米兰世博会可持续性大奖”。

万科作为从广东深圳成长起来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通过自身实力,参建世园会核心场馆,正是万科为实现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所做的重要实践。

魅力世园会绿色发展亮点(南树北移添新绿)(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