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超分辨率软件(随着AI超分辨率技术的普及)(1)

随着Adobe Camera Raw 13.2的更新,专业领域最常用的Photoshop 或者Lightroom等修图软件也开始具备AI超分辨率的能力。尽管AI超分辨率的图像无损放大技术这些年已经早就开始流行。像Topaz公司的Gigapixel AI就是鲜明的例子,但这个技术或许还没有被引入专业修图的领域。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软件支持这种技术,Adobe终于也按耐不住,在Adobe Camera Raw 13.2中加入了AI超分辨率的技术,来倍线图片的分辨率。

AI超分辨率软件(随着AI超分辨率技术的普及)(2)

根据官方的介绍,该功能可以增强图片的细节,并且通过AI计算实现接近原始的细节,并且倍线分辨率,为大尺寸打印或者大显示器的显示提供基础。

很多没有接触超分辨率放大图像算法的朋友肯定会质疑,只给一张图凭什么可以无损放大?实际上这种技术也不是刚出来,目前Adobe敢用就说明已经成熟了,而我认为这种技术已经迭代不少了。WAIFU2X就是类似的利用了神经元网络算法来提升画面细节但不增加瑕疵的效果。Topaz的Gigapixel AI也早已经更新到V5.4.2之后的版本。这个技术的效果我觉得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为了测试效果,我还是给大家实测了一下。

AI超分辨率软件(随着AI超分辨率技术的普及)(3)

AI超分辨率软件(随着AI超分辨率技术的普及)(4)

用2014年发布的仅仅1600万像素的富士X-T1相机用广角拍摄的手办,放大到4200万像素。经过Adobe Camera Raw 13.2的AI超分辨率放大400%后,眼睛贴纸的细节依然清晰明丽,也没有过度锐化的效果。

笔者对比了用索尼RX1R2相机拍摄的,原生的4200万像素的原图,和松下S5相机拍摄的由2400万像素传感器利用堆栈高分辨率模式合成的9600万像素的图,以及对比了Topaz公司的Gigapixel之后的效果,最佳依然是Gigapixel的倍线效果,整体噪点少,细节自然,Adobe Camera Raw 13.2的效果噪点较多,锐化痕迹稍微更明显一点但也比较自然。8张连拍堆栈的效果不经过锐化处理的话细节略肉,但噪点比较少,原生4200万像素的原图噪点和细节都是垫底。

这个结果我也是比较意外。原生4200万像素的图并没有在放大后的细节上占什么优势。AI超分辨率的算法的结果完全不比原生高像素的细节差,尤其是Gigapixel处理的效果更是惊艳而自然。我觉得就如同Adobe自己宣传的那样,用作大尺寸打印甚至都是没有问题的。而且Adobe Camera Raw 13.2的运算速度远快于Gigapixel。

不过Gigapixel AI还可以选择放大算法的模型,例如用作插画,效果会比一般的超分辨率效果好不少,接近WAIFU2X的卡通图放大效果。这是Adobe Camera Raw 13.2比不上的,毕竟Adobe Camera Raw 13.2还是一个为照片开发的程序。

那你看到这里可能要问,这超分辨率算法真的实用吗?我给出实战例子。

AI超分辨率软件(随着AI超分辨率技术的普及)(5)

上图是用广角拍摄的公园一景,完全谈不上构图,仅仅是拍到了一只鸟儿

AI超分辨率软件(随着AI超分辨率技术的普及)(6)

而经过了4倍倍线超分辨率放大,和剪裁重新构图,就可以获得鸟儿的清晰影像,连长焦都省了。以后打鸟,都不用什么长焦了,广角都能打鸟你信?

而原本,高分辨率相机本来的意义也就是可以给大幅的广告进行清晰的打印,或者在大荧幕上显示,又或者是给创作者更多的后期剪裁、创作的空间,超分辨率技术的流行,顿时让我觉得高分辨率的机器的意义在被淡化。

AI超分辨率软件(随着AI超分辨率技术的普及)(7)

而高像素相机,在获取清晰图片的过程中,本身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富士最近刚发售的GF100S中画幅相机,拥有一亿像素的超高分辨率,但一亿像素的像素量,导致你拍照的时候稍微一点点颤抖都会导致糊片,即便有机身防抖镜头防抖加持,出片率依然是没有低像素机拍摄出片率来得高的,那么AI超分辨率技术的普及,还是有助于更高的出片率,普通相机拍摄,AI超分辨率放大,就能获得接近高分辨率原片的清晰度,而且随着技术的迭代,这种效果只会无限接近于原片,差距越来越小,那么高像素机本身的价值,确实是不如过这么高。毕竟只需要一张原片,就可以凭空增强细节,而且自然无比,那么我为什么不用更便宜,更轻便的普通相机去创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