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其实就是学习古人的语言及说话习惯,这是我们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学内容之一。文言文的学习,贯穿着我们语文学习的始终,更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到了高中后表示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阅读失分严重。有的同学会归咎于文言文基础掌握的不好,那何为基础?基础应该怎么打才牢固?文言文阅读要想在中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个根基就在小学。下面就说一说作为小学生打好文言文基础的几条建议:

小学文言文怎么学(从小学起步抓起)(1)

首先,要培养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文言文学习兴趣,我觉得起步阶段可以先从学过的或者自己知道的一些由文言文演绎而来的小故事、成语入手会比较好,如《曹聪称象》《揠苗助长》《田忌赛马》,或者也可以从一些耳熟能详的神话寓言故事入手,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等,这些在现代文里,故事的内容、情节等都比较熟悉了,可以拿来文言文和现代文对照着来读,先学习古人言简意赅的表达习惯,建立起文言文学习并不难的信念。

其二,对于一篇文言短文,必须养成反复阅读的习惯。

小学、初中所接触的文言文都比较短小精悍,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必须背诵,然而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此,当我们碰到一篇陌生的文言短文时,必须要反复地读,读到每一句很顺口,不添字漏字,不磕绊,甚至能背诵几句的程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真理就在于此!如果假以时日,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古人说话的辞藻语法便也能通晓一二。

小学文言文怎么学(从小学起步抓起)(2)

其三,关于文言文知识点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1.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

一说起文言文,马上就能想到古人摇头晃脑地背“之乎者也”这类拗口晦涩的词,这些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相当的多,而且用在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意义,所以,要弄懂就得靠平时的学习积累。

词语按大类来划分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就是我们常说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词性;虚词是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大词性。起步阶段,这些相关词性都会遇到,小学阶段不需要划分清楚词的类别,只需要强化记忆就可以。主要记忆内容以课文中的注释为主,知道词的意思,翻译句子时,做到直译为主,字字对应,尽量避免意译(按意思翻译)。

2.熟练掌握文言文的省略习惯

文言文有许多省略的内容,小学阶段会考察省主语和省宾语的情况。其实,这和我们现代人说话的习惯是毫无二致的,只要我们能根据语境,补充缺省部分即可。

读多了文言文,我们会发现,古人写文章真的是惜墨如金,具体还体现在把我们现代汉语里的绝大部分的双音词都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代替,如“甘蝇,古之善射者”这一句中,除了“之”和“……者”是必须要记住的文言词汇外,其他的如“古”翻译为“古代”;“善”:善于,擅长;“射”:射箭,不难发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组词的方式翻译出合适语境的双音词就可以了。

小学文言文怎么学(从小学起步抓起)(3)

3.注意人名的变化。

文言文中的人物出场,第一次出现会用人物的全名,而之后再次出现,也只用他名字中的一个字替代,但翻译时需要补全人物姓名。如《杨氏之子》,“孔君平”是全名,而下文再次出现便用单字“孔”来代替了。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注意和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总结文言小短文揭示的主题道理。

学习文言文,记住一些文言词汇,会翻译句子之外,还需要能理解小短文所揭示的主题道理。这和我们读现代文是一样的方法,需要把和主题相关的句子找出来,先理解字面的意思,然后联系生活总结道理。

鉴于文言文在中高考试题当中的比重,建议抓好小学起步阶段,侧重培养兴趣和语感,为中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