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怎么会这么腐败(没有亡于腐败与外侵)(1)

清朝,是一个多少部宫廷影视剧都无法“洗白”的王朝,而黑化的根源在“晚清”。

20世纪末,法国历史学界诞生一部经典的史学鉴赏作品,名叫《历史学家的技艺》,这部名作出自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之手。当中,有一句经典佳句是这样说的:

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的确,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一部史书,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能够理解出不同的看法。

比如,北宋大儒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人把它视为治乱兴衰的参考,有人拿它当作阴谋权术,也有人把它看成一个个趣味故事。

从这点来说,历史确实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的由来,是因为谁也没有穿越回到过去的能力,亲身经历过当时的社会环境,只能依靠想象力脑补一个个历史故事背后的“真相”。

也可以说是,一种对历史与未知的窥见欲望。这种想象力或窥见的欲望,越是在风云骤变的年代,体现得越是更加激烈,直至大清朝达到顶峰。

晚清怎么会这么腐败(没有亡于腐败与外侵)(2)

清朝,一个极其复杂的王朝

它的前半生毁誉参半,好事没少干,坏事也干不少。

一方面对汉人进行“只许州府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高压统治;另一方面清朝帝王的勤政品质又是历朝帝王所无法比拟的,封建社会的繁荣富庶也在清朝达到最高点。

它的后半生可以用“晚节不保”来形容。清史的后半部无异于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合集”,太屈辱了,但凡有血气的人都不忍读。

久而久之,清朝与“屈辱”合而为一。任凭历史专家拿出客观公正的史据,任凭各种清宫剧狂轰乱炸,大清朝依然是“差评如潮”。

有人说,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是受清朝所赐,这点的确没有错。

有人把晚清屈辱的原因归咎为皇帝的无能,实际上清朝十二帝,单从皇帝的职业来说,他们都十分尽职尽责,直至亡国也没有出现一个昏君。

也有人把清朝的灭亡,说成是清朝中期腐败的原因,尤其从和珅开始。各级官吏塌方式腐化造成国库空虚、百姓虚弱的困境。

再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随后一系列战争赔款直接把清朝送进万劫不复的灭亡深渊。

所以,清朝的灭亡归纳为一句话:亡于腐败和外侵。

但是人类对历史的想象力,有时候未必是正确的,因为想象力很难突破史料记载的范围。

真实的清朝灭亡并非腐败和外侵,而是另有他因!

晚清怎么会这么腐败(没有亡于腐败与外侵)(3)

先附上一份晚清不平等条约赔款明细。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赔款银元2100万;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赔款白银400万两;

1858年中法《天津条约》,赔款白银200万两;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赔款白银800万两;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

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赔款白银800万两;

1901年《辛丑条约》,向十一国赔款白银4.5亿两。

以上列强强迫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7亿两白银左右。帝国主义从晚清掠夺走了大量的财富,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因为这一点,很多人认为是列强的侵略导致清朝的灭亡。这条结论不能说对,也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不全面。

从1842年开始到1901年整整60年的历史,帝国主义列强从晚清掠走7亿两白银。

说一句不太合适的话,这点钱在清朝统治者眼里,可谓是“九牛一毛”。

晚清怎么会这么腐败(没有亡于腐败与外侵)(4)

大清朝“首富”,乾嘉两朝的重臣,和珅一生聚敛财富高达8亿到11亿两白银。

和珅从1773年(二十三岁)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正式踏入仕途。

假如从他刚踏入仕途就开始敛财算起,到他死于1799年,和珅的敛财时长也只有26年。

短短的26年,和珅聚敛财富高达10(折中来算)亿两白银,《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记载说:

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国库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入而强。

与和珅20年创造10亿两财富的奇迹相比,帝国主义列强用60年的时间,向清朝勒索7亿赔款实在不多。

但奇怪的的是,晚清是死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而列强的战争索赔有不足以直接导致清朝灭国,那清朝到底死于何种原因?

晚清怎么会这么腐败(没有亡于腐败与外侵)(5)

资本大鳄的吞噬

在清朝,国库的收入维持在七八千万两白银,撑死不超过一亿两白银。刨去各种支出,剩余的白银远远达不到赔款的额度。

但是各国列强根本不管清朝的死活,刀架脖子上要求清朝如期偿还赔款。尤其在《辛丑条约》后,清朝到了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地步。

没有收入怎么办,列强给清政府抛出“橄榄枝”。可以用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原本4.5亿两的战争赔款,瞬间变成9.8亿两!

走投无路的晚清,不得不接受列强的建议,把主意打到外国银行贷款上,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清朝为了缓解压力,先后三次向外国银行进行巨额贷款用来“还债”。

一次是把海关抵押给俄国和法国,借来9896万两白银,偿还期为36年;

一次是向美德借款600万英镑,期限为40年;

一次是向美德续借1655万两白银,使用周期45年。

三次借款总价约为2.3亿两白银,经过三四十年的利滚利,最终本息高达6.7亿。

晚清怎么会这么腐败(没有亡于腐败与外侵)(6)

资本大鳄的血盆大口绝不止于此,它们无所不用其极地想给清朝“放血”。

为了进一步搜刮清朝,在高额战争赔偿以及借贷基础上,帝国主义资本大鳄玩起金融掠夺。

最直接的方式是“白银贬值”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的白银与列强的英镑兑换比例为:3两白银兑换1英镑。

到了1900年,清朝的白银贬值到:6两白银兑换1英镑。

白银的贬值要比战争掠夺更加残酷,手段更加残忍。

晚清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基础商品为主,列强可以用同样的英镑买到两倍的晚清物资。而晚清要想买列强的洋枪洋炮则需要支付双倍的白银。

更要命的是,英镑是纸质货币,而白银是贵金属货币。相当于列强拿了一堆纸,换走了晚清的真金白银。

表面上是7亿左右的战争赔偿,实际上十倍不止!

这一点是很少有人提及的。

如果说战争的残酷是野蛮的掠夺,那么资本的贪婪则是人性的机关算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