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一统江山称“皇帝”开始,就有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职以及地方官职,到隋唐的中央官职“三省六部制”和地方官阶,都是等级森严但吃瓜群众每每搞不懂那些个古代官职名称以及其职权的范围、大小和官阶高低,今天我来浅释一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代官的区别有哪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官的区别有哪些(古代官名是个啥概念)

古代官的区别有哪些

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一统江山称“皇帝”开始,就有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职以及地方官职,到隋唐的中央官职“三省六部制”和地方官阶,都是等级森严。但吃瓜群众每每搞不懂那些个古代官职名称以及其职权的范围、大小和官阶高低,今天我来浅释一下。

1、令尹、丞相、宰相~先秦、秦、汉、隋、唐的最高行政长官。

2、左徒~为国君举荐人才。

3、上大夫~先秦官名,比上卿低一等。

4、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集权机关的要职。

5、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6、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7、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8、侍中~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9、郎中~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10、太守~春秋战国、秦称郡守,汉改太守,是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11、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或监督地方外派官员。

12、京兆尹~西汉京畿(都城)地方行政长官。

13、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14、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隋唐南北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等同副宰相。

15、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16、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17、军机章京~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早期也称为"司员"。

18、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19、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20、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21、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22、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23、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24、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25、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为重臣。

26、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27、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28、知府、布政使~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29、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30、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31、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32、知县~地方县级行政长官。

33、通判~府官的副职。

34、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35、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36、都事~掌出纳文移。

37、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38、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39、行人~供差遣出使。

40、典宝~协司宝掌玉玺。

41、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42、主薄~掌钱粮、户籍。

43、检校~代理官职。

44、士大夫、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45、教谕~县掌教学。

46、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47、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

48、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

49、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50、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51、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中层军官。

52、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

53、州同~州之佐官。

54、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

55、节度使~中国古代军事将领,后来成为地方官。唐代驻守于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一般情况下也时常称持节的各镇守军官,如观察使、招讨使和安抚使等为节度使。

56、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57、都督~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官官名。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在晋之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之职。

58、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59、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6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

61、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62、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