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炎帝结姻“赤水氏”听訞

炎帝天生异相,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而且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皆清晰可见。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言,五天能行,三年知稼穑,七年牙齿长全。炎帝长大后身材高大将近三米,而且待人宽厚,友爱好施,很受部落人民喜爱,大家就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该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因此他们部落自称为炎族,尊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长大后的炎帝带着弓箭征战其它部落,长途跋涉来到了“赤水氏”部落。当炎帝在经过一个森林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老虎在溪水边喝水。炎帝马上张弓搭箭,瞄准老虎,使劲射去。那老虎却嘴一张,竟然将箭杆含住,一转身朝赤水河畔方向跑去。

炎帝不禁惊讶不已,赶紧拿起弓弦,向老虎追去。炎帝追到一个山路口,那老虎却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盯着看炎帝。炎帝再追过去的时候,老虎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阵悠扬的琴声从赤水河畔的柳树下传了过来,琴声悦耳,鱼儿听了沉到水底,鸟儿听了忘记飞翔,白云听了不再飘动,草儿听了陶醉地垂下了头。炎帝听到琴声,不禁心驰神往,他远远望去,原来是一位妙龄少女在弹奏,她就是“赤水氏”听訞。

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兴衰聚散(上古篇第七章炎帝和)(1)

后来炎帝在赤水河畔整装待发,住了一段时间。听訞见炎帝仪表堂堂,不禁情窦顿开,揉琴弄曲,琴声如行云流水,美妙异常,直把炎帝听得如痴如醉。

后来,炎帝与听訞结为夫妻,听訞本意是要炎帝留在赤水氏部落,毕竟赤水氏部落是这个地区数一数二的大部落。但炎帝告诉她,中原地区环境好,气候也好,而且炎帝还告诉她自己志不在一个部落、而在天下的想法。听訞听后,非常支持丈夫,当即把部落大小事宜打理妥当,然后随炎帝回中原去了。

炎帝回到中原教部落先民制作工具、开垦荒地、播种农耕。后来,在种植五谷的时候,炎帝发现徒手在土地里耕种很费力气而且艰难,于是又发明了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由此奠定了农工播种的基础。炎帝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部落的人民尊称他为“神农氏”。

听訞嫁给炎帝之后,协同炎帝一起治理部落,掌管诸族,可谓是炎帝的“贤内助”和“好帮手”。听訞不但能够协同炎帝执政,而且她还发现了麻可以织布,于是就教人搓麻制作织布,这一点,与嫘祖倒是有些相似,嫘祖是用蚕丝制作“丝衣”,听訞则是利用麻制作“麻衣”。除此之外,听訞还很重视丈量尺度,在协助炎帝管理部落的过程中,发明了“尺”和“斗”这些量具。

有一年,部落人民患了伤寒,炎帝找到到一种植物,让病人熬服后,病人很快就出汗了,效果显然。炎帝便叫来全家,为这个能够发汗驱寒的植物取名字。炎帝的女儿瑶姬说:“须得是草字头。”妻子听訞对瑶姬说:“还须表示是你父王发现的,当然要有个‘王’字!”炎帝呵呵一笑,说:“药是你们熬的,得有个‘女’字!”于是,这味药的名字就称之为“姜”。姜熬水喝能够发汗驱寒,一直流传到今天。

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兴衰聚散(上古篇第七章炎帝和)(2)

炎帝和听訞的子女

听訞与炎帝结婚后,炎帝在具茨山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处别宫,他自己也经常去那里探视夫人,与夫人共度美好时光。在和炎帝结合之后,听訞生了好几个儿子和女儿。

长子:姜临魁,初封为烈山氏,炎帝命他迁居关中西部,在那里发展神农氏的势力。炎帝逝世之后,姜临魁继承父王遗志,成为部落联盟的继任炎帝,重新把帝都迁回陈留。

次子:姜炎居,炎帝封他为连山氏,命他迁居江南,在江南推广炎帝族的农耕。炎帝孙女姜节生于炎居十二年,从小就和母亲居住在六盘山高地。姜节不仅聪明机智,而且勇武善斗,能徒手擒捉猛兽,是炎帝族中出类拔萃的女英雄。姜节曾在木克村附近徒手杀死老虎,炎居认为她德才兼备,堪为帝任,便选定她为继承人。

三子:姜石年,炎帝封他为伊耆氏,命他迁居渭水以西至秦岭一带,领导当地部落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姜石年后来继承了父亲的技能,专门从事医学研究,使神农氏的医药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

大女儿没名字,人称“少女”。话说炎帝手下有个掌雨官,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名叫赤松子。赤松子喜欢炼制丹药,袪病延年,他常常服食一种“水玉”。日子久了赤松子身体就起了变化,最后跳进大火中,让身体焚烧,结果脱胎换骨,成了神仙。炎帝的这位女儿自幼十分信服赤松子,在赤松子得道后,跟着赤松子到昆仑山,在西王母住过的石屋中修仙。最后少女夜经过服食水晶和焚烧,脱了凡胎,修成神仙,一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

二女儿人称“赤帝女”。她喜欢住在南阳愕山的桑树上,她的身躯有时候化为白鹊,有时候仍然保持女人的姿态。炎帝看见她的如此奇怪的举动,悲痛万分,千方百计地想把她引诱下来,可是绞尽脑汁,都没有成功。后来,炎帝干脆让人在树下放一把火,企图迫胁“赤帝女”下来,可是在万丈火焰中,年轻美貌的姑娘反倒蜕化了血肉的身躯,冉冉升上了上天,成了仙女。此后,人们每年都拿这棵树上的雀巢烧成灰,调和水,来喂蚕,这样孵化出来的蚕可以吐出更多和你柔韧的蚕丝。

三女儿叫瑶姬。瑶姬是一个多情少女,可惜刚到出嫁的年龄就因得了抑郁症而死。一缕芳魂飘到姑瑶山上,变作一棵瑶草,开出美丽的黄花,结成像冤丝子一样的果实。传说吃了这种果实的人,会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让其人见人爱。天帝哀怜她早死,就封她做巫山的云雨神。早晨她化作美丽的朝云,在山谷间飘游,黄昏又变作潇潇的暮雨,倾泻满腔哀怨。她始终是那么多情,等待着知心的人。

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兴衰聚散(上古篇第七章炎帝和)(3)

“精卫填海”

炎帝最小的女儿取名为女娃。炎帝经常不在家陪她玩,女娃内心非常想去东海看太阳升起,就希望让父亲带她出去。

可是炎帝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带女娃去东海看日出。女娃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父亲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着一双小红鞋跑到田野里,把很多花插在自己头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女娃在田野里看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高高兴兴地沐浴着阳光,欣赏着周围的一片生机,万物在阳光下生长,鸟兽在阳光下欢腾。

后来女娃稍微长大了一些,她就有时独自跑到东海边上去看日出,当她看到霞光万道、光芒四射,一轮红日从海面上跳出来的时候,她喜欢极了。因此女娃很想去看看东海以外太阳升起的地方。

可是,炎帝不能带她去东海以外的海域,因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海以外几万里的“归墟”。“归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沟壑,大地上的河流,天上银河里的水,都汇入其中,日夜无休,归墟是冥界的入口,不会满溢也不会枯竭。

神秘的“归墟”实在太吸引人了。有一天,女娃悄悄地溜出家门,独自一人驾着一艘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女娃还没有看到日出,“归墟”的海面上就突然刮起了狂风,海浪像山一样把女娃的小船打翻。女娃掉入海中,被无情的大海吞没,女娃沉入了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炎帝得知女娃的死讯后悲痛万分,但他无法用阳光照耀女娃的尸体使她复活,伴随他的只有无尽的懊悔与追忆。

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兴衰聚散(上古篇第七章炎帝和)(4)

女娃死后,她的精魂并没有死,她的魂灵化成一只小鸟,头上的野花化作脑门的花纹,脚上的小红鞋变成了红爪,发出“精卫、精卫”的鸣叫。

发鸠山上有一种柘树,样子像桑,“精卫”就住在那里。精卫形状和乌鸦相似,但头部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足是红色的,她恨海中的恶浪,发誓要填没东海!

后来,精卫就和海燕结成配偶,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以继续填海的事业,直到把大海填平为止。精卫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卫,雄的就像海燕。

精卫鸟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往东海扔。早也扔,晚上扔,即使遇到狂风暴雨,它也在风雨中穿行。有时候,它离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恶浪又一次把它吞没,可是它仍然不罢休,还有新的精卫鸟继续来填海。

精卫填海的事惊动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卫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冲进大海,把海水都搅黄了。于是,人们把东海北部发黄的海域叫做“黄海”。

那些泥沙被潮汐推向岸边,泥沙在岸边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们就把它匡围起来,改造成良田。

人们忘不了这片土地是精卫填海而来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爱鸟、护鸟,学习精卫拼搏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去奋力拼搏!

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兴衰聚散(上古篇第七章炎帝和)(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