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无疑是很美的。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说她貌美“芙蓉如面柳如眉”;说她皮肤好“温泉水滑洗凝脂”;说她跳舞跳得好“缓歌慢舞凝丝竹”,跳舞跳得好,身材自然也好;说她衣品也好“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像极了神仙中人。肤白、貌美、身材好,即便如生活在现代的我等,看惯了影视上又是整容、又是PS、又是滤镜的各种各色的美女,也忍不住对可以“羞花”的杨贵妃到底长什么样充满了幻想。

杨贵妃为什么会得到唐玄宗宠幸 美可羞花的杨贵妃(1)

杨贵妃(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诗中描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两个人从相识到如胶似漆,再到无奈的诀别,无尽的思念,梦中的相见,再加上尤其令人读来刻骨铭心的爱情誓言。如果不看两人的结局,会让人觉得这是多么纯美的爱情啊,令人神往。清代史学家赵翼就在《瓯北诗话》里面说《长恨歌》这首诗“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杨贵妃为什么会得到唐玄宗宠幸 美可羞花的杨贵妃(2)

《长恨歌》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长恨歌》传遍天下的,还有白居易的大名,以及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我很喜欢这首诗,但我不得不说一句,白居易是在扯淡,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更是在扯淡

两人存在着较大的年龄差距。史书记载,李隆基生于公元685年,杨贵妃生于公元719年,两人初次见面应该是在开元25年,也就是公元737年,当时杨贵妃19岁,而李隆基53岁,两人年龄相差整整34岁。我不太认为年龄差距如此之大的两个异性,能够因为真正的爱情而结合到一起。能够让他们结合到一起的,只有利益,或者杨贵妃有恋父甚至是恋祖情节,这种情况倒是有可能,因为史书记载杨贵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从小没了父亲,确实是缺乏父爱的。但,那是爱情吗?

杨贵妃为什么会得到唐玄宗宠幸 美可羞花的杨贵妃(3)

唐玄宗和杨贵妃:一树梨花压海棠(图片来自网络)

两人的身份相当尴尬,尴尬到李隆基无法给予杨贵妃一个更高的名分。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说杨贵妃“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也许他生活在本朝的原因,为尊者讳,所以说了谎话,成书较早的《旧唐书》里面,同样说了谎话,说什么“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事实上杨贵妃根本不是什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黄花大姑娘,而是已经嫁为人妇的已婚女子。这一点《新唐书》就比较诚实,有很明确的记载杨贵妃“始为寿王妃”。《资治通鉴》更是说“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是有人告诉李隆基,寿王妃很漂亮。那么,寿王,也就是杨贵妃的丈夫是谁呢?史书记载寿王叫李瑁,李隆基的第十八个儿子,是他和武惠妃生于开元元年的儿子。两个人原本的关系很清楚了,李隆基是公公,而杨贵妃是她地地道道的儿媳妇。公公抢了儿媳妇,他们之间有爱情?不管列为客官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杨贵妃为什么会得到唐玄宗宠幸 美可羞花的杨贵妃(4)

李隆基和杨贵妃(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正史中没有任何关于杨贵妃爱慕李隆基的只言片语的记载。我遍翻《新唐书.玄宗传》、《新唐书.后妃传》、《旧唐书.玄宗传》、《旧唐书.后妃传》以及《资治通鉴.唐纪.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除了看到李隆基像个土豪一样“壕”气的给杨贵妃大送特送外,还看到了他对杨家人的大赏特赏,唯独没有看到有只言片语提及杨贵妃对李隆基的爱慕或者关心。史书记载中的李隆基对杨贵妃,给我的感觉就象现在年龄大事业有成的土豪,包养年轻貌美的小三一样的作风,使劲地用钱砸,权钱所至,金石为开。但那,是爱情吗?

杨贵妃为什么会得到唐玄宗宠幸 美可羞花的杨贵妃(5)

唐玄宗:有钱,不信搞不掂你(图片来自网咯)

李隆基在和杨贵妃一起的时间里,依旧风流好色的性情不改。在《旧唐书.后妃传》里,有两个关于杨贵妃的很有意思的记载:其一是“五载七月,贵妃以微谴送归杨銛宅”;其二是“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两次犯了错,被赶回了娘家。第一次被赶的原因不详,第二次被赶原因是她“忤旨”,也就是违背了李隆基的旨意,而且用了一个“复”字,因此上可以确定,她第一次被赶回家的原因也是“忤旨”。那她又是“忤”了什么“旨”呢?联想到李隆基的性情以及杨贵妃所处的环境,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想象,那就是身为皇帝的李隆基不可能真正做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专宠杨贵妃一人,其他嫔妃虽然做不到雨露均沾,但至少要照顾一点。于是李隆基去临幸别的嫔妃了,杨贵妃妒忌了,没准儿还一哭二闹三上吊来着,正好犯了“七出之条”中的“妒忌”一条,因此被赶回家。我认为这个假设,应该是合理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各种情况的假设。

杨贵妃为什么会得到唐玄宗宠幸 美可羞花的杨贵妃(6)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图片来自网络)

最重要的是,“安史之乱”中,在马嵬坡,李隆基逃亡所带领的将士哗变,处死了杨国忠和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在哗变将士的要求下,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赐死了年方三十八岁的杨贵妃。什么“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过是一个笑话,真实的情况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结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通过其瑰丽、奇幻的想象,想象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和一个痴情的帝王,勾勒出了一个纯美而又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但故事就是故事。现实中的李隆基,有人说他对杨贵妃是一见钟情,但我认为他对杨贵妃只有赤裸裸的欲望,没有伦理、没有道德更没有任何底线。杨贵妃对他而言,不过是一个心爱的玩物,也许有一点点感情,就像人对喜欢的宠物同样有感情一样,但这种感情在面临着危难的生死关头,往往变得一文不值,变得随时可以丢弃。所以,杨贵妃和李隆基之间,与爱情无关!#萌新作者进阶计划##青云计划#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我是who看who说,原创不易,欢迎关注、留言、批评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