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周浦方舱医院又将解离480人。截至11日,该方舱累计接收14766人,累计解离11497人。


周浦方舱是浦东新区民政局安排的第一批高龄老人接收点。现在,周浦方舱主要接纳高龄老人和孩子等。护士好比“小燕子”,从3月27日开舱算起,小伙伴们已经在这里忙碌了47天,一起来看他们的“方舱岁月”。


母亲节,百岁老人出舱5月8日是母亲节,护士朱伊婷推着一位百岁老人走出7号楼,老人80岁的女儿紧紧跟随,连声道谢。这一天,她们核酸转阴可以回家了。
周浦方舱是一个个套间,三室一厅、两室一厅、一室一厅三种房型,独立卫浴。每楼配备抢救箱、血压计、血糖仪以及常见慢病、抢救药品,每区配备带监护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氧气瓶、清创包、气切包等抢救设备。


百岁老人和女儿住在一室一厅的房间里,从入住第一天开始就是大家的“VVIP”。七号楼团队队长余肖特别叮嘱朱伊婷,每天常规三次上门巡诊,跟踪三餐进食情况,体温、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详细记录。一天下午,百岁老人突发头晕头痛、恶心欲吐,医生护士立刻到场,测得血压192/96mmhg,经指挥部协调,迅速安排专科医生远程会诊,排除其他疾病,采取降压等对症处理,朱伊婷一直守护在老人病床旁悉心照顾,后来,老人的血压恢复了正常。

周浦方舱开启于2022年3月27日,由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医疗队进驻保障,随后被指定为特殊人员(高龄老人、儿童、残障人员等)的定点收治方舱之一。在这里,很多感染者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入舱。

方舱在哪里(这个特殊的方舱里)(1)


由于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很多人行动不便、不能自理和正常进食,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从接收入住、健康观察、医疗保障、核酸采样到解除隔离,医务人员要付出超出正常3-5倍的工作量和体力消耗。“小燕子”们的方舱岁月也就异常辛苦。


开舱第一天,高龄老人接踵而至

方舱在哪里(这个特殊的方舱里)(2)


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侯坤带队进驻,3月27日下午18时迎来了第一批感染者。


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朱慧担任方舱医院的综合协调组组长,小伙伴们在外面收病人,她则在指挥部里“团团转”,她说:“根本就没有往外看的机会,一抬头,都第二天了。”周浦方舱是一个刚刚竣工的现代化人才公寓,大面积的玻璃窗,抬头就能看见窗外的风景,朱慧介绍,“我们的方舱是一栋栋小高层楼房,接到病人要一栋栋分组,安排好楼层,儿童还需要安排家人同住;第一天就收了1200多个病人,来自不同的社区,信息纷繁复杂。”



第一天的病人里有许多高龄老人,消化科内镜医生朱军和妇产科护士施胜杰一组,朱医生发现有位老人血氧很低,必须立刻转定点医院,带着老人就上了“120”,单兵作战的施胜杰只得连轴转,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转眼方舱满月了,一期医疗组领队周超写道:明前至,历谷雨,方舱酣无眠。是啊,刚来的时候,樱树还是光杆,花开花谢,如今已是绿叶如荫。



临时党支部成为“小燕子”的坚强后盾 3月31日,来自新区人社局的李剑军来到周浦方舱医院,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刚来的头两天,他几乎不在指挥部办公,而是到现场去,静静地观察,默默地动手帮忙。一家知名企业送来四大集卡捐赠食物,书记李剑军、副书记侯坤、法警支队副支队长高军以及志愿者吴炯,4个人从中午11时搬到了子夜24时。李剑军说:“每一份捐赠物资都是一份爱,对于隔离人员而言这就是一份无声的支持。”

方舱在哪里(这个特殊的方舱里)(3)


由于周浦方舱医院收治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患者志愿者比较少。因此,李剑军加了不少患者党员的微信,其中有个女患者让他印象深刻:她和老公一起进来的,连续三次核酸检测都是阳性之后,她有点崩溃,做了党员志愿者之后心情才渐渐好转。她发了一个朋友圈:“真的想感叹了不起的大白们,在这样高强度高时长一个月无休还轮班的情况下,在患者面前保持耐心。买了个大西瓜想给医护人员吃,但没想到我这里是污染区,他们不能吃。只能我自己多吃点了。”
警察在方舱医院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医患关系,高军说:“这里医患关系很好,我们更多是处置意外事件。”



4月14日二期开舱


4月14日,周浦方舱医院二期开舱,侯坤带着一批新老队员转战二期。其中有一个叫赵凉瑜的护士长特别活跃,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取了外号:内镜医生朱军心细,叮嘱不断,是“唠叨男”;药剂师汤波,是“拼命三郎”;骨科主任潘恩(留在一期),对老年人特别牵挂,是“老年医院院长”。


方舱在哪里(这个特殊的方舱里)(4)


这些外号并非浪得虚名。汤波在入舱前接单下社区做核酸,创下一夜接了20单的纪录。二期开舱,汤波本不是夜班,一看晚上女将多,就跟好朋友朱煜璋医生说:“我们两个男的体力好,今天就干个通宵吧!”结果,由于大家干劲足,再加上工作已经理顺了,这天各收治组“内卷”,大巴来一车人“抢”一车人,创下了入舱最快纪录。
有一个护工陪护的瘫痪老人入住,潘恩细心查看老人的尿不湿,发现皮肤有红肿,为预防压疮,他立刻做了处理;注意到有些老人行动不便,他又提出要准备防滑垫;刚刚开舱的时候,供应的都是盒饭,一时没法给牙口不好的老人准备软烂食物,他又提出要汤勺,“把米饭压烂了喂老人”。
肾内科医生李向新是“老中医”,14日当天他就研究了6名感染者的舌苔,记录了脉象,此后还用“问卷星”收集舱内感染者的症状,他说:“连花清瘟给轻症病人用效果很明显,不过,人有不同,配给方舱使用的1号2号3号拟定方,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大有讲究。”
侯坤援疆援藏都去过,浦东最早的隔离点五号点也是他开疆拓土,他是个西北大汉,方舱月余,已经长出大胡子,并下定决心不出舱不剃胡子。


“小燕子”们DIY了一个生日蛋糕4月28日,浦东又有两家方舱医院转型,舱内还未达到解离标准的200多名感染者转移到周浦方舱医院。而这一天,正好是周浦方舱医院护士长郁丹的生日。


“趁着午饭时间,我和小护士们到河边采了一些野花,做好了花束,打扮了一下办公室。”光明中医医院感控科主任李文莲是从护士做上来的,这回担任了方舱医院感控组组长,3月27日郁丹和她一起来此地“开疆拓土”,“战友”生日,李文莲筹划着给她一个惊喜。没有生日蛋糕,就用面包、饼干、水果DIY一个;没有生日蜡烛,就打开手机电筒,摇晃成祝福的“灯带”。

方舱在哪里(这个特殊的方舱里)(5)


李文莲的得力助手,“护士姐姐”钱剑在周浦方舱“一家团聚”:她的先生、两个儿子,以及公公婆婆,先后“阳”了,住进了周浦方舱医院,她无奈地笑了:“儿子们以为是住酒店,开始还高兴得又蹦又跳,以为我会去看他们。后来知道妈妈做的是感控,不允许进房间,只能在走廊巡视,就非常不开心了。”好在,两周不到,家人们就陆续出院。

方舱在哪里(这个特殊的方舱里)(6)

来源:浦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