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的终点都是走向死亡,但只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国之心,纵然一死亦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而今天我们所讲的特等功臣——李文祥,便是如此。
2011年1月4日下午,卢展工刚走进李文祥老人的院子,就注意到这里非常简陋,房间里更是连个像样的家电都没有。
走进堂屋,李文祥老人迎了上来,由于老人年事已高,所以他并没有听清别人介绍与他握手的人就是河南省委书记。
宾主落座后,卢展工与老人闲话了几句家常,他突然注意到,在这间简陋的堂屋里有一张与众不同的照片。
这张照片已经相当有年头了,但是卢展工仍然看得出照片上是一个英气勃勃的年轻军人。
卢展工对这张照片起了浓厚的兴趣,照片上的人是谁呢?是李文祥老人自己还是他的亲人?
详细一问,卢展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大吃一惊,照片上的人竟然是一个荣立特等功的战斗英雄!而且这个人就是李文祥老人本人。
血与火的战斗生涯1925年5月,李文祥出生于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一个贫困的农户。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去世,他和哥哥便跟着父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1947年,22岁的李文祥加入了解放军,刚刚参军的他在接受训练后成为一名爆破手,后来成为了三野十纵队的一名爆破战士。
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李文祥总是奋勇当先,视死如归。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
李文祥也参加了这次战役,当时他在华东野战军10纵29师85团,这个团的战斗任务主要负责进攻济南外城西面的永镇门。
在激烈的战斗中,敌人布下了重重阻碍,他们不但设置了三层火力网,而且还有磷光弹、毒气弹和火焰喷射器。
这些阻碍都成为战士们攻坚战中的拦路虎,进攻任务一度受阻。
指挥员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召一批共产党员进行强攻。
虽然当时李文祥还没有入党,但是他仍然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指挥员说他不是党员不准备让他上。
但李文祥胸脯一挺态度坚决地说:我今天不是将来是!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进攻任务,李文祥和其他战友要将放着炸药包的手推车,一直推到城门口,然后才能引爆炸药炸开城门。
从出发到城门口,有无数敌人的子弹会对准他们疯狂射击,这可以说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
李文祥冒着枪林弹雨一路冲到了城门口,他在指定地点拉响了导火索!缺口被炸开了!
随后有7支部队从李文祥炸开的缺口冲进了济南城。
在这个时候李文祥有没有想过自己随时可能会死呢?
他当然想过,他知道自己随时可能被子弹击中,但是他觉得只要上战场就可能会死,就算真的倒下了,那也是为人民而牺牲。
1949年,李文祥在渡江战役前夕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5月,李文祥所在的部队得到一个任务,他们要攻打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
这个地方是当年日本军队建造出来的地堡群,位置隐蔽,工事坚固,这里是敌人的国际电报收报台,拿下这里对我军极其重要。
敌人当然也知道这个地方的关键性,所以一步不退,敌我双方一度陷入胶着缠斗。
我军伤亡惨重,在三、四天内就达到了8000人伤亡,李文祥所在的那个排,最后只活下来三个人。
在这场战斗中,李文祥再立大功,他在黑夜里冒着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匍匐前进,最终把已经拉开导火索的炸药包投进了一个地堡。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李文祥越来越成熟,1951年4月,他被领导升任为副排长,两年后又升任为排长。
1955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李文祥本来要被提拔为指导员,但是他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所以主动向领导提出降为副连长。
在长达9年的军旅生涯中,李文祥参加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除了前文提到的济南战役、渡江战役、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战斗之外,还有淮海战役等等。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李文祥也曾数次负伤。
他获得的奖章也越来越多,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获战斗模范、特等人民功臣称号、解放奖章……
这些承载着李文祥往日战斗历史的大小奖章,被李文祥包在一个小小的布包里放进了抽屉,连他的女儿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曾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战斗英雄。
2011年1月4日,李文祥在卢展工问及照片的时候,拿出布包打开,也打开了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光辉岁月。
曾经有人问过李文祥,在那么艰难的战斗生涯中,他是如何将这些奖章保存下来的?李文祥笑笑说,我是把它们藏在了最贴心的地方。
那人又问,为什么不把奖章摆出来呢?李文祥说,比起战友们失去的生命,这些奖章有什么好显摆的呢?
毅然回乡
1956年8月,李文祥离开队伍复员转业。
组织上原本想安排他到福建省三明市当一个电厂的厂长,但是李文祥仍然觉得自己文化不够,谢绝了这个岗位。
随后,他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总公司当了一名保卫干部。
这个时候李文祥的日子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他在福建与闽南姑娘陈宝珍结了婚,自己又是干部,每个月可以领66块钱的工资。
以当时的物价来算,只要8块钱就足够一个月伙食,每月66块钱,可算得上高薪了。
但是李文祥心里总记挂着贫穷落后的家乡,每当他想到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就如坐针毡,他总想找机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事。
1962年,国家陷入经济困难时期,党向广大干部发出号召,要求精简干部并且下放支农。
李文祥在得知此事后积极响应,就像当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样奋勇当先。
他放弃了自己的干部身份,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承载他往日辉煌的军功章被收起。
李文祥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收拾起行囊带着妻子回到家乡,重新当起了一个农民。
范县白衣阁乡位于河南省东北角,这里就在黄河边上,也是李文祥从小长大的地方。
这里常年涝灾频发,土地也是贫瘠的盐碱地,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是国家级贫困县。
李文祥回到故乡,看见父老乡亲们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心里十分难过。
他心里暗自发狠,一定要尽全力改变故乡的状况!
这个无数次在生死关头都未曾退缩的汉子横下一条心,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再打一场胜仗!
其实李文祥刚刚回到村里的时候,自己家中都一贫如洗。
他连一间房子都没有,只好和妻子一起到处东拼西凑,在村里寺庙的隔壁勉强搭起一处容身之所。
但是李文祥完全没有把个人的生活困难放在眼里,他一回乡就当上了民兵连长。
没过多久,在大家的推举下,他又成为了村里的生产队长。
生产队长不仅仅是个头衔而已,随之而来的是重大的责任,不管怎么样必须先解决大家伙的温饱问题。
李文祥愁啊,到底怎么提高当地的粮食产量呢?
他天天在村子里绕来绕去,日夜都在研究琢磨村里的土质和地势。
县里下达了一个指示,号召引进黄种稻,李文祥和妻子在福建时曾经有过种稻经历,他也觉得北街村地处背河洼地,水洼地多,正适宜种稻。
于是李文祥主动提出要担任稻改队长,他和妻子凭借之前的种稻经验,天天钻研种植技术。
1966年,李文祥夫妇率领着村民们挖渠引水,修整水田,在李文祥的带领下,全村农民上下一心,艰苦奋斗。
事实证明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种稻第一年,北街村的亩产量就从以前的两三百斤达到了近千斤。
村民们捧着白花花的大米,激动得热泪盈眶。
没过几年,全村人都能吃上饱饭,也结束了吃救济粮的历史。
随着这些年不断的发展进步,范县已经成为优质水稻的产区,更是成为国家优质水稻示范区。
作为村里的生产领头人,李文祥当然不会因此就满足。
他希望在吃饱饭后大家伙还能更快地富裕起来,所以他还带领着大家种西瓜等经济作物,除此之外还进一步发展小麦加工企业。
当年担任村委会主任的董明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李文祥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带头作用。
当村里要新建养殖场时,李文祥主动捐出自己用于盖房子的木料,打算调整种植结构时,李文祥出钱购置设备。
只要村里有些什么事,例如建学校修马路,李文祥总是第一个捐款,许多村里的贫困户也曾经得到过他的资助。
在李文祥看来,只有全村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自己才算完成了任务。
两袖清风1979年,李文祥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来客。
他是以前单位福建省建设厅的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告诉李文祥,组织上想要让他恢复干部身份,并且重新回到福建工作。
但是李文祥拒绝了,他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农村生活,而且如果大家都离开贫困的地方去到好的地方去,那么穷的地方就会更穷。
李文祥不肯占国家一点便宜,尽管这些“便宜”原本就是他应得的。
从1984年开始,当地民政局每月给他发放退职救济费26.48元。
1985年,福建原单位也给他按季度计发退职补助费。
李文祥自己去找到县民政部门,要求放弃救济费,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两头拿钱,这样会让国家吃亏。
他对自己曾经是战斗英雄这件事也绝口不提。
从1979年开始,当地的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就在进行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的普查,这一工作先后进行过10多次。
李文祥当然也曾经被问过,但是在他上交的表格上,从未提到过自己的战斗生涯,也从未提到过家里的困难。
是的,李文祥虽然是村里的生产领头人,这几十年兢兢业业地率领着大家走上富裕的道路,他是战斗英雄,是村干部,但是他自己家中却十分清贫。
他住在普普通通的农家院里,没有任何稍微好一点的家具或者家电。
上个世纪末,国家开展了一次“爱心献功臣行动”,要为当年的革命工程新建或者翻修住房。
李文祥也是范县民政局调查后确定的一位革命老功臣,不过李文祥却拒绝了国家的这番好意。
他认为自己的房子既不透风也不漏雨,不需要新建也不需要翻修,不需要给国家添麻烦。
由于范县白衣阁乡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国家和政府对这里的群众也发放有补贴和救助。
这几十年有许许多多,困难群众都得到过国家的帮助,但是李文祥却从未领取过这些救助。
2011年初,县民政局把李文祥老人接到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体检,先后要花三天时间。
一些单位和志愿者抓紧这三天时间,赶快把李文祥老人的家里简单翻修了一下。
堂屋里装上顶棚,原本破旧的厨房改建为板房,屋里也添置了些沙发和电器。
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还专门为他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暖气片。
老人体检回来后看到这一切并不高兴,“这是谁干的,又给组织添麻烦了,要是把这些钱拿来帮助其他困难乡亲更好。”
他还说,如果自己早知道大家会趁他不在做这些事,他就不出门体检了。
2017年2月13日下午,92岁高龄的李文祥老人与世长辞,他的一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家国。
他是为新中国成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战斗英雄,是自愿回乡支农的优秀党员,他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但是他却一无所求!
结语李文祥老人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楷模,这样的胸怀和精神,值得人们好好学习。
-完-
参考资料河南日报:《英雄不老 —记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英雄老人李文祥》
编辑 | 不误小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