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的6.8级地震确实牵扯人心,目前消息称,已有不少人因此次地震受伤乃至丧失生命,着实令人痛心。

而在这次地震发生之前,却发生了几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全国有个别地方出现了动物异常聚集的现象,有热心网友将其拍下来发到网上。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1)

比如9月4号傍晚,四川绵竹夜空中闪过了一群疑似飞鸟的生物,由于当时的光线并不是很好,很多现场群众暂时分辨不清这些“飞行物”到底是飞鸟还是蝙蝠,后来被证实是一群蝙蝠从空中飞过。

同样是9月4号晚上,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出现了大量的白色飞虫,在璀璨的路灯旁盘旋,犹如漫天白雪,过度密集的白色飞虫甚至阻挡了过往车辆的视线,让所有密集恐惧症多“患者”痛苦不已,后来这群飞虫被证实是蜉蝣,蜉蝣绕灯原本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如此多的蜉蝣同一时间出现,实属罕见。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2)

另外,在南京滨江的空中,最近有摄影爱好者也拍到了几百只黑鸢成群翱翔的壮观场面,黑鸢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猛禽,以鱼类生物为食,不太喜欢群居生活,此次成群出现确实让很多“吃瓜群众”不解。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3)

这些动物异常“反应”的出现,不得不让人心生疑义,莫非这些小动物真能提前感知人类无法预示的灾难?这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和灾难本身有没有联系呢?

其实,动物对一些自然灾害的提前感知能力确实比人类要强,这点我们得承认,他们身体上的某些构件能感受到大自然传导出来的某些汛息或信号,求生的原始本能促使他们能够及时作出避难反应,在人类眼里,就是所谓的异常现象。

比如,1948年前苏联阿什哈巴德大地震爆发前夕,有许多爬行动物出现,到1968年亚美尼亚地震数千蛇穿过公路迁徙,再到1978年中亚的阿赖地震,原本在洞穴中过冬的蜥蜴居然提前几天离开洞穴,最终冻死在雪地中。

那么,本次成群出现的蜉蝣,黑鸢和蝙蝠,是否和四川泸定县地震有关呢?

目前暂时没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异常的动物行为能与本次地震挂钩,当地也有应急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对网上流传的这些信息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关于四川绵阳成群出现的“飞行物”,早在今年8月份,当地就有应急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出来回应这是蝙蝠。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4)

蝙蝠是夜行性群居动物,它们的眼神虽然不好使,但听力非常发达,现在人类所使用的雷达就是受蝙蝠的原型启发,它们往往会成群飞行,便于之间进行交流,传递有关猎物的信息。

近期四川比较干燥,昆虫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挤压,那么蝙蝠的食物源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生存,聚集生活在一个地方的蝙蝠,很有可能会成群飞往另一个地方觅食,因而会出现蝙蝠密布,遮蔽整个天空的恐怖现象,但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我们并不能将蝙蝠的异动和地震直接挂钩。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5)

至于湖南益阳市出现的蜉蝣,这是一种人畜无害,对农作物以及其他植物也没有多大伤害的生物,它们的寿命非常短,可以用朝生暮死来形容,喜欢生活在较为湿润的河湖边上,易被灯光所吸引,常常在傍晚时分出来。

湖南益阳市出现大量的蜉蝣,只是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确实变好了,然后赶巧出现在四川泸定县地震的前一天,因而容易让人将其捆绑在一起,其实,两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

最后就是南京黑鸢事件,其实吧,南京黑鸢大批量成群出现在近几年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比如在2013年时,南京中山码头江面上就出现了上千只黑鸢,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在改善。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6)

黑鸢虽然不是群居动物,但它们的生性以捕鱼为生,鱼类资源比较集中丰富的地方自然会引来大量的黑鸢,另外,像如今在夏秋交替之时,受阴雨天气较多、高温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会有气压低,水中缺氧的情况出现,鱼类会因水中溶氧量降低而聚集在上层“浮头”,甚至跃出水面,自然就会吸引大量的黑鸢前来捕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明就里的群众很容易被乌鸦黑色的外表所“蒙骗”。秋季是乌鸦繁殖较盛的季节,它们有时会与黑鸢混群,而乌鸦的毛发颜色,体型大小跟黑鸢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区别,再加上它们经常在空中盘旋,底下的路人,很难将它们分辨清楚,因而造成一种黑鸢聚集成群出现的假象。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7)

所以,这几个现象只是一种巧合,大家不必惶恐,不过,动物能感知灾难的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中间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不信,你再往下看!

都有哪些动物可以预测地震,它们又是如何预测地震呢?

众所周知,当地表内发生剧烈运动时,震源处会向四周传播震动,从而产生一种具有摧毁性的能量,叫做地震波,地震波又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8)

其中纵波传导的速度最快,能使地面产生上下震动,虽然破坏性不强,但能在液体中传导,谁能提前感知到这股能量,谁就能够及时作出应急避难准备。

首先是鱼类生物。事实证明,大部分鱼类还是可以感知到地震发生的,举个最直白的例子,比如1854年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外发生地震时,距震中100公里的伊豆半岛西海岸发现大量的死鱼。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9)

鱼类生物之所以可以感知地震,是因为其感官器官非常发达,尤其是生活在深海里的鱼类,他们可以随时感受到周围水压的微妙变化,甚至能够接收到只有几赫兹频率的信息,一旦附近有风吹草动,可以提前预警或产生不适,此时成群的鱼类会越出水面或出现不明死因的死亡。

所以说,并非鱼类可以真正预知地震,而是它们能够比人类更早更快地感受到地震到来的种种变化,这种变化会迫使他们作出求生之变,或因不适而死亡。

其次就是鸟类。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地震发生时“山雉皆鸣”的记载,再加上当今很多的科学解释,鸟类生物可以感知地震,已经不是件新鲜事儿了,但有很多人可能还是想不明白,鸟儿一般都是生活在空中,它们又是如何能够感受到地震呢?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10)

飞禽眼中的世界

一个与众不同的点,就是鸟儿的眼睛和一般动物有很大的区别,飞禽的眼睛在三原色的基础上加上了紫色,所以他们能够及时发现紫外线的变化,地震发生时,附近的磁场肯定是会发生很大变化的,只不过这种力量的变化人类感知不到,但飞禽的眼睛能够感知到地磁的变动。

曾经有国外科学家研究过,鸟类眼睛中所呈现出来的图像,和人类用来预防地震的地磁观测器所呈现出来的图像甚至没有多大的区别。

最后就是爬行动物。

类似于蛇,蜥蜴等爬行动物,在地震即将发生时,大体有所预警,这得益于它们有一种异于人类的“第六感”,即这些爬行类动物独有的一种腔壁器官,多位于间脑末端,可以提前感知到地磁因剧烈地壳运动而发生的微妙变化。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多地老鹰蜉蝣蝙蝠大量聚集)(11)

此外,像蝙蝠的话,还可以通过超声波感知到地震,家禽可以通过气味儿,猫狗可以通过声音等等进行预警,倒是人类自身除了可以依赖于科技之外,对自然灾害的提前感知能力其实是非常弱的。

所以目前来说,我们只能尽最大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要做到全面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则不太现实,至少当下是不可能的,只能期待未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