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民国先后涌现出一位又一位杰出的大师,陈寅恪、王国维、李叔同、胡适、冯友兰、林语堂、傅斯年等等。有人说民国以后,似乎很少看到大师了。

不难发现所有的大师都是家学渊源深厚,他们提出很多的理论和看法,在当时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这就好比是“开山祖师”,祖师爷第一个摆在那里,后世的人只能说是他的门人。

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有哪些(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1)

民国大师

不过有一人曾经对许多青年智者说过:“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一句话一下子就激起了这些知识分子的热情。纷纷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之中,说这句话的人其实学历只有“小学文凭”。

他13岁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毕业考试的时候拿了倒数第一名,所以学校只给他发了一个“肄业证书”。但他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诗文学家、教育家、学者、武术家、诗人等头衔纷纷落到他的头上,他就是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

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有哪些(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2)

南怀瑾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学业上的失利,导致南怀瑾父亲希望他能去商店当个学徒,或者去跟木匠师傅学学雕刻,掌握一门手艺。但南怀瑾说什么也不去,说是自己要在家里自修。期间南父还给他请过著名的老师叶公恕作为家教,南怀瑾也开始认真对待学业。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4年以后,他便跟自己的姨表姐成亲了,不久便生了个大胖小子。

在这中间,南怀瑾先后所拜的武术老师先后有80余人,“南拳北腿”、“十八般武艺”几乎样样精通。后来听说杭州城隍山上有一个“剑仙”,鹤发童颜,于是靠着自己的诚心打动了这位“剑仙”。

这位“剑仙”看到南怀瑾文武兼修,知其有经时济世的抱负。于是将自己的真传授予了他,从此南怀瑾更是朝夕不停地练习剑术,小有成就。

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有哪些(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3)

习武的南怀瑾

不过组建了家庭的南怀瑾回家度暑假时,看着刚刚出生的孩子,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于是便前往浙江国术馆学习武艺,后来还取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希望早日报效国家。

抗战爆发后,20岁的南怀瑾又考入了四川一个军校政治研究班,毕业后在里面执教,成为一个“转战三千里,曾挡百万师”的教官。但随后不久,他又结识了研习佛法的僧人袁焕仙,于是便拜在他的门下,后成为维摩精舍开山大弟子,潜心研究佛法,参禅悟道。

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有哪些(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4)

南怀瑾

“经论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跟随国军入台的南怀瑾,先后在辅仁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初到台湾,生活窘迫之际,他出版了一部《禅海蠡测》,在当时却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来回奔波于菜市场,照料家中年幼的小孩的他,愣是凭借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两部佛家著作。

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昔日“青帮大佬”杜月笙的手下干将杨管北,并收他为徒。到此南怀瑾才得以小有名气。后来,得到了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器重,接受聘任。

后来又在辅仁大学教授《易经》课程。很多学生成了当时的政要、文化、财经名人。从此这个13岁拿了个“肄业文凭”的人成为了知名的大学教授,再也不会有人嘲笑他了。

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有哪些(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5)

南怀瑾

随后,他除了继续讲解佛门轶事之外,创办《人文世界》杂志,出版演讲辑录《论语别裁》,力图使大家看到一个最真实的孔子。筹建金温铁路,移居苏州并创建“太湖大学堂”。南怀瑾认为“肯以本色示人者,必有禅心和定力,所以伪名儒还不如真名妓”。对于教授、博导头衔这些虚名,他宛然一笑:“我才不受这个骗”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怀瑾对于人生的经典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儒释道合一境界,大度看世界”。这一生中,自称“二楞子”的南怀瑾在经商过程中,也曾遭到劫难,对一夜之间沦为一无所有的巨大心理落差深有体会。

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有哪些(13岁从小学肄业的大师)(6)

南怀瑾

​但他并没有在失败挫折当中变得沉沦,反而越挫越勇。以至于后人问他时,他满面笑容轻描淡写,大家纷纷感叹:根本看不出南怀瑾很穷,那满面的春风;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一样,富有得很!也许,只有经历如此大的风霜磨难,还能面如春风、一笑了之才最终造就了这位旷世的大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