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下雪下冰雹都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当然这只是针对某些地区的人来说,例如在热带地区下雨很常见,但是下雪就比较罕见了。下雪的天气通常受到温带低气压影响,它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因此在热带甚至是亚热带下雪都比较少见。从纬度上划分,常规意义上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都有降雪的机会,而在低纬度地球正常来讲并不会降雪,当然维度不够可以高度来凑,高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或者高原还是可能降雪的。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吗(赤道国家迎来降雪)(1)

低纬度地区下雪或者非常规季节下雪都属于比较罕见的情况,例如六七月份的飘雪或者说热带地区的降雪背后都透着一种诡异的气氛,总之是不那么正常!

赤道国家迎来罕见降雪

近日据媒体报道,喀麦隆的巴纳市和巴库市迎来了降雪和冰雹天气,这对于临近赤道的非洲国家来说并不是小概率事件,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无论是男女老少这辈子可能都没有在自己的国家看见过降雪,而9月11号一场寒流带来的降雪,让这个温暖炎热的赤道国家铺上了银装。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吗(赤道国家迎来降雪)(2)

喀麦隆位于非洲中部地区,与中非、刚果、加蓬等国家毗邻,同时靠近赤道,属于典型的赤道国家。赤道附近是接收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区域,向南北两极以此减少,因此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喀麦隆是热带气候,南部地区温暖湿润气温不超过25摄氏度,而在北部地区全年温度多在25-34摄氏度之间,整体年平均气温24摄氏度。

总之就是一个字“热”,这样的气温环境以及纬度出现降雪就很罕见,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除非在高海拔地区。但是赤道国家的降雪就这样发生了,9月11日喀麦隆两个城市迎来降雪,整个世界银妆素裹,很多家庭都带着孩子无论男女老少都出来玩雪,毕竟这非常罕见。这一张张笑脸都是看见雪的喜悦,但殊不知这种情况的发生透着诡异,或许预示着气候的不正常。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吗(赤道国家迎来降雪)(3)

2021年极端天气频发

温室效应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同时也被大家纷纷嚷嚷谈论了很多年,但是却从未真正切身体会到它的发生意味着什么。温室效应主要由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它会让地球自我加温,最终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升高。近170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23摄氏度,并且在未来如果不改变的话,这种情况依然会加剧。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吗(赤道国家迎来降雪)(4)

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球气候正发生改变,它的负面影响已经在逐一的体现,极端天气的频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赤道国家降雪让人不解,其实今年7月份在巴西同样迎来了一次降雪,要知巴西可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土都在热带的国家,即使温度较低的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也在16-19摄氏度,虽然存在冬天但降雪几乎是看不到的。但是今年7月末巴西至少有43座城市都迎来了罕见的降雪,一位62岁的巴西大叔表示,这一辈子第一次在巴西看见降雪。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吗(赤道国家迎来降雪)(5)

除此之外发生在我国河南省的强降雨以及洪涝灾害,同时在欧洲国家也发生了罕见的强降雨,科学家认为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未来的强降水洪涝天气或将频发。

除此之外还有今年年中北美地区的罕见高温,美国和加拿大很多城市都迎来了罕见破纪录级别的高温天气,以及南非的罕见低温等等极端异常天气都在一次次的在提醒我们,地球气候变化或已经达到临界点。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吗(赤道国家迎来降雪)(6)

尤其是今年在8月份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在格陵兰岛检测到了数小时的异常降雨天气,短短3天时间70亿吨雨水倾泻而下,导致格林兰岛冰盖大规模的融化,其实根据此前丹麦的一个科研团队得到的数据显示,格林兰岛自7月下旬就迎来了大规模的融冰,平均每天有93.7亿吨冰融化,这个速度几乎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格林兰岛融冰速度的两倍还要多。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吗(赤道国家迎来降雪)(7)

格陵兰岛上的冰盖可是世界上仅次于南极的第二大冰盖,它的融化对于海平面的影响是巨大的,科学家统计发现近几十年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水有四分之一来自于格林兰岛冰盖的融化。

地球气候真的异常了吗?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的确是增多了,不该下雪的地方下雪,不该下雨的地方下雨,以及再加上极端高温低温天气的出现,至少地球气候不是那么正常了。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摆在那里,2021年极端天气的确是变多了。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吗(赤道国家迎来降雪)(8)

地球的生态系统或者气候环境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实它是有自愈能力的,但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太过于巨大,某些破坏性可能量变引起质变,地球很难再自愈。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地球森林植被,减轻温室效应的影响。

#赤道附近的非洲国家喀麦隆下雪了#

说在最后

地球是人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的生存家园,地球生态系统的崩溃或者气候的异变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目前一次次极端天气的出现就是最好的提醒,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这一点。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