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可以见证爱情故事的好地方(西安处处有故事)(1)

刻有“西安南院门”的地名石。

“提起粉巷、德福巷可能有人还摸不着,但一说南院门,那大家肯定都知道在哪儿!”正如64岁的老住户赵会新所说,“闻名遐迩、久负盛名”这些词语用在南院门身上一点儿都不过分,因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是西安的政治、经济中心。

西安是可以见证爱情故事的好地方(西安处处有故事)(2)

南院门今貌。

东接粉巷,西连五味什字,这条东西向的不足千米长的街道便是南院门正街。然而,西安人口头上说的“南院门”其实泛指商业片区,除了正街,还涉及南广济街、竹笆市、马坊门、粉巷等附近的多个街道。

西安是可以见证爱情故事的好地方(西安处处有故事)(3)

西安古旧书店静静地迎接着每一位书客 。

清初,川陕总督行署设在此处,后改陕甘总督行署。陕甘总督移驻兰州之后, 1888年地方官员重修并移北院巡抚衙署至此, “南院”之号传即发端于此。也有不少地方史研究者认为,“院门”本应是“辕门”。古代,帝王外出宿营时,用车作为屏藩,并将两辆车的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辕门”逐渐指代军营之门或官方衙署。据此,作为陕甘总督和陕西巡抚衙署所在地,很可能最初称“南、北辕门”,后逐渐被老百姓叫为“南、北院门”。南院门也曾沾染过清朝的皇家气息。资料记载,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至西安,陕西地方官员将“南院”衙署收拾出来,门柱朱漆,牌坊绘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住了一段时间后“嫌其不敷”,改住“北院”。据说,慈禧回京时留下了不少古玩珍宝,陕西地方官员便改用“南院”衙署东侧的二层小楼陈列珍宝,后向老百姓开放,“亮宝楼”由此得名。1915年,“陕西图书馆”迁至此处,称“陕西省立中山图书馆”,今依旧可见其旧址。

西安是可以见证爱情故事的好地方(西安处处有故事)(4)

南院门今貌。

作为西安乃至西北重要的政治中心,清灭亡时,南院门也见证了历史惊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掀起了革命浪潮,作为清政府在陕西统治的标志,“南院”成为起义军的重要攻占目标之一。

民国时期,这里先后成为当时的陕西省议会、国民党省党部等的办公地点。解放后,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委也曾在“南院”办公,如今,此处是碑林区委、区政府所在。

政治上的重要地位,也带动了南院门商业的兴盛,行商坐贾纷至沓来,列肆设邸。在民国及解放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南院门云集了各类首饰店、眼镜店、绸缎庄、鞋帽店、药店、百货商店、点心铺等,逐渐成为西安城内著名的老商业区之一,繁华热闹也自不用说。“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豪门大户、星云密布,车水马龙、流金溢彩。” 原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朱文杰曾在文章中这样形容南院门的繁盛。

热衷于集邮的朱文杰,1957年从南院门集邮门市部开启了集邮生涯。“当时,南院门集邮门市部位于原市委门前路西的一座绿色的二层楼中,是五六十年代西安唯一的集邮门市部。那会儿,我几乎每个周六、周天都要光顾那儿,买邮票或换邮票,乐在其中。”

西安是可以见证爱情故事的好地方(西安处处有故事)(5)

老字号“春发生”深得食客喜爱。

“上海钟表亨得利,古旧书店历史长,春发生的葫芦头,韩记汤圆挂粉汤……” 曾有人给南院门的老字号编过这样的顺口溜。“这些老字号是南院门非常重要的标记,不仅营造出浓厚的商业氛围,也充分满足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赵会新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77年,他过22岁生日的前一天,父亲给了他四毛五分钱,让他到春发生吃一碗葫芦头泡馍。“当时可把我高兴坏了,每一口我都吃得特别认真,一口汤也没剩下。现在我也经常去吃,还是传承下来的味道,老字号真得是有它独特的魅力。”

南院门的繁华至今还深深印在赵会新的脑海里,尽管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商业基因”仍旧穿过岁月的洪流,流传至今日。每当他漫步在南院门的街巷时,小时候的画面就会跳到眼前,这时,他就不由自主地边走边一处处地数:“以前这儿有个红星浴池,那儿有个啥都卖的第一市场,慢慢的都不见了。古旧书店还在,改天没事儿了带小孙子去里面转转……”(西安日报记者 杨旭/文 郝钟毓/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