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胭脂巷西头,有一个道士,姓黄,人称黄道士。他原本是一个民办老师,在红军小学教语文,写的一手好字,国学功底深厚,深受学生喜爱。

三十年前,民转公考试,黄道士却名落孙山,而且一连几年都没能考上公办老师,一气之下,再也不考了。

同族有一个老者在做道士,见黄道士寸楷写的漂亮,又能吟诗作赋,更兼一副好嗓子,是做道士的苗子,遂收其为徒。只几年时间,黄道士青出于蓝,老者便把衣钵传与他,方圆几十里,只要有人家里殁了人,都请他,名声鹊起。

虽说家境并不好,但是黄道士却有颗善心,但凡村里有人家遇到困难,他总是解囊相助,常常弄的自己也很拮据,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娶媳妇。

因为字写得好,没有法事做的时候,黄道士便给人做表,偶尔也写对联,赚点润笔费,这个生意居然比做道士更赚钱,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时间长了,挣的钱也多了起来,就在胭脂巷西头做了一套三进的房子,有院子有树,树下养花,花间侍鸟,好不漂亮。

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寡妇为妻。又一年,生下一子,溺爱有加。儿子甚顽劣,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拆墙揭瓦,偷东拿西。不学无术,搞得三邻不得安宁。初中混完,便不再上学。黄道士只好将儿子带在身边,学做道士,其子贪图钱财,逐渐坏了道士行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黄道士没有办法,只好任其子胡为,自己另起炉灶,转战异乡,勉强糊口。

到了六十岁上,儿子败完家当,和一般流氓地痞混起黑来,锒铛入狱。老伴儿气极上吊西去,黄道士伤心过度,诸念俱灰。去万佛寺求卜,经一高僧指点,乃散尽私藏,做了佛寺一头陀,每日洒扫庭院,抄写金经度日。

市里成立书协,有人推荐黄道士出山做民间书协会长,而黄已心如止水,叹息曰:教子尚且无方,何德来育人。

遂终老万佛寺。

聊斋中胭脂湖故事(胭脂巷人物之黄道士)(1)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