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多少次去过平遥古城都记不清了。总是来去匆匆,或去办事或去陪朋友逛游,计算起来所有5A级的旅游景点还是数平遥去的最多。但是总是那样漫不经心,心思不在自己,而是考虑到办事、陪人上了,不是草草收场就是醉意汹汹,所以就这样一无所获。对古城也是只有个直观感觉。

2018年5月初,在平遥学习一直待了八天,由于要求得比较严,不让喝酒,不让外出,不让串宿舍……

我是一个守纪律循规蹈矩的人,不会因此而去触犯。闲暇之余,有时候一个人或者叫上同学去古城的大街小巷转转。深层次的去感受、触摸、体会、回味这里。

明清街道

平遥古城的建筑(平遥古城门匾上)(1)

图片来源:史荣福

古城大街上的商铺和门面房都有门匾,门匾和其他地方一样不想提。这次我专门看得是小巷中当地居民的门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有一天正好下雨,在悠长的巷子中拍照想起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不过没有遇到那个“撑着油纸伞,结着幽怨的姑娘”,也没有闻到她那“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这里巷子确实“悠长悠长而寂寥”。拍了一百多副当地的门匾照片,让我感受到这里文化底蕴的深厚和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向往。

总的说来有这样几类:一从字数上说有:两字、三字、四字居多,而五字、六字以上的少见;二从用意上说表现出这个家庭的家风、家德、家教等,体现出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三从做人、做事上来说重德、礼教、信佛等;四从美好向往寓意上写出了主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和其他地方一样的门匾就不再说,只想说这里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或者少见的门匾,比如:德泽明礼、渤海余泽、天知、不器、极禅,凝静、鱼鸟留连、侍礼农乐、崇实、衍庆、祥守世瑞、世泽孙、树德(厚德、履德)、厚德传家、霞蔚、乐天伦、善居室、慎延俭德、馨舒、福开吉地、延辉、天光云影、凤翔、静怡、霖鸿、济世传家等一共三十多个平常少见的门匾内容写出来。按照类别来分析一下:

第一类是“德”字类。这样的门匾是平遥古城居民最多的一类(也是其他地方比较常见的一类),这是中华民族重德尚礼表现,也是当地人民重视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树德”、“厚德”、“履德”、“崇德”、“尚德”等这些和“德泽明礼”、“厚德载物”、“慎延俭德”、“厚德传家”等都是一类,无疑是古城人民对“德”的重视。

崇德

平遥古城的建筑(平遥古城门匾上)(2)

第二类是光前裕后的警示。比如:“祥守世瑞”、“厚德传家”、“衍庆”、“济世传家”、“慎延俭德”、“延辉”、“霞蔚”、“乐天伦”等。这类是反映主人对后代的一个要求和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慎延俭德

平遥古城的建筑(平遥古城门匾上)(3)

第三类是修身养性的启示。比如:“静怡”、“善居室”、“馨舒”、“极禅”、“凝静”等都反映主人的爱好与修养。这些都从静、禅、善佛学的角度体现出主人高雅与清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做人思想境界的升华。

凝静

平遥古城的建筑(平遥古城门匾上)(4)

第四类是对大地和上苍的感恩表现。比如:“霖鸿”、“天光云影”、“福开吉地”、“渤海余泽”、“霞蔚”等。这些都是对大地承载厚土养育和上苍给予日光、风雨的感恩的体现,值得浓浓的提一笔。因为这些人既然知道这些,就一定能做到德、孝、礼、仪的前提下达到的,在我心目中这些门匾的含义是另一个层面,要更高雅、深邃、有内涵。

霞蔚

平遥古城的建筑(平遥古城门匾上)(5)

第五类是大众化与另类的结合。比如:“侍礼农乐”、“崇实”这类在农村居多是大众化的一种,我没有多拍,在此也不想多提、多写这是最朴实的理想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体现吧!然而我想说一下这次看的另类“鱼鸟留连”、“天知”、“不器”这三块匾额。

崇实AUTUMN

平遥古城的建筑(平遥古城门匾上)(6)

“鱼鸟留连”这家匾额当时的主人一定是一个爱养花种草、养鱼养鸟之人,他把自己的爱好写在了门匾上,体现出大自然陶冶情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由此我想起了五柳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何等的心情与境界,我记得这块匾额是在古城的西南角一家很不起眼大门上的匾额所写字迹模糊,看不清时间和写字的人,估计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吧!

鱼鸟留连

平遥古城的建筑(平遥古城门匾上)(7)

“天知”这家人是一个很简陋的门口门匾上写的。这家主人一定是一个办事公道、正直、公平的人。因为他的“天知”体现出不管别人怎么说,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因为上天有一双眼一直在看着你,知道你的所作所为。这让我想起了汉代杨震到东莱当太守时,途经昌邑,昌邑县令是他从前举荐的王密。王密在晚上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很生气,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王密说:“天黑,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后人因此称其为“四知太守”的典故。能把“天知”两个字写在自家的门口,可见主人是怎么做人的?这是何等的光明磊落呢?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呢?敬佩!

天知

平遥古城的建筑(平遥古城门匾上)(8)

“不器”这块匾额的主人用意应该是:“君子不器”这个典故吧?“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吧?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做一个换位思考,“君子不器”主人把“君子”去掉单单写“不器”二字,推测主人的蕴意可能是这样:我不是君子人,只想学一技之长吧!因为不了解主人,也不认识主人,更不知道身份、地位与职业,主人也可能有一种最美好、最小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只求以技术养家糊口发财致富,如果也是个实业家的话,那他一定走的是实业救国之路。这是我个人推测与一己之见,如果想追究竟这只有问一下本人才能解释清楚。

不器

平遥古城的建筑(平遥古城门匾上)(9)

小小一块门匾,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能体现出主人的各种情趣与爱好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平遥古城的门匾与遍布城乡的门匾一样,闪烁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光芒。而这里特别集中、特别繁杂多样,可以说这里的家家户户门口不论是现在住着人的,还是已经废弃的都有一块门匾挂在门头,这是我走过好多古城没有见到这样多,这样全,有着许多不同内容与类别,无疑给这个5A级的风景名胜点,加上了浓浓的文化氛围,这是一种悠长的思念与回味,也是古老文明和国学文化的荟萃。

林徽因曾言:“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是的,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平遥古城不是因为爱上这城的一个人和那片静静守候的白云,而是喜欢那里古老质朴厚重的墨香与文化熏灼。

经年以后,一定还要去那里寻觅昔日的佳倩芳踪,哪怕像这次一样只是她回眸时的那一丝清浅的微笑,我已经魂牵梦萦!

来源:平遥古城景区官方服务平台,作者:高江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