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春晓图(太行风阜平春晓)(1)

2018年,高利鹏在阜平县天生桥镇塔沟村工厂与工人交流。李秀芹摄

“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聂荣臻元帅生前的这句话,饱含着革命前辈对老区人民多少深情。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在阜平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10年多过去了,河北阜平人民不负嘱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沉稳的脚印。让我们撷取几个温暖人心、火热奋斗的样本,感受这片热土上的动人音律。

白沟来的“招商能人”

八百里巍巍太行,山峦起伏,阜平就静卧在大山深处。这里土地贫瘠,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脱贫攻坚奔小康,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阜平人看中了发展手工业、帮助群众快速增收这条好路子。

发展手工业,当然要依靠人。有胆识有谋略的人,才能把政策落实好,把产业发展好。2015年,保定市委组织部从白沟选派了高利鹏到阜平协助发展手工业。

高利鹏,小平头,白净面皮,谈起工作来能说上三天三夜。他可不止嘴上会说,再难的事只要对事业有利,到了他那里,头拱地也得给它解决了。他到阜平县挂职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长助理),兼任阜平县手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家庭手工业发展,被看中的正是他在白沟出了名的能干。

高利鹏的老父亲,当过23年村支书。高利鹏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如何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如何解决各种疑难、化解各种矛盾。1998年,他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乡镇干部,进一步积累起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镇上哪个村最乱,高利鹏就主动提出“包”哪个村。他总说:“老百姓是最重情义的,只要你实心眼儿地为他办事,他就认你。”

这位个头儿不高、满脑子点子的北方汉子,脑回路里还藏着经商的谋略。早在上大学期间,高利鹏就做起了农药批发的买卖,很快赚了一笔“巨款”——1996年河北农大的校园里,腰间挂着BB机的大学生,他算头一拨。

有基层经验,有商业头脑,简直是助力阜平产业发展的不二人选!高利鹏从白沟到阜平,没有嫌职务“小”,只觉得责任“大”,他下去调研,不找乡镇不找村干部,直接去老百姓家里谈,全县13个乡镇、1个社管会、209个行政村,他挨个儿去了个遍。

做完调研,提出方案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去说服白沟的企业老板:“先有小草后有大树,只要你到阜平干事业,我保证你能发展起来。”

好政策就像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高利鹏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常说一句话:“搞招商就像搞对象,搞了对象要结婚,结婚了要生下健康的孩子。你得对他终身负责,不能引进来就不管了,那还不分道扬镳?”

为了方便白沟企业来阜平考察,政府开通了“阜平—白沟”的双向车,每天两趟,免费乘坐。高利鹏一见到那些老板就苦口婆心地劝说:“你就来阜平看看,办不办厂无所谓。”可是私下里他又千方百计地盘算,怎么让这些财神爷留在阜平。

这些年,高利鹏从白沟、雄安、天津等地,引荐了两千多位企业家来阜平办厂或发展业务,服装、鞋帽、箱包、帐篷、毛绒玩具、景泰蓝、插花……手工业品类越来越多,每个村都有一项或几项手工业项目。村里人只要想干活,人人都有活干。

三年扶贫结束,高利鹏也该回到白沟去了,但是阜平不放人,干脆把他的组织关系正式调入阜平。妻子跟高利鹏置气:“你说你图什么?父母年迈,你却离家更远;正式调过去,工资比在白沟挣得还少。”

是啊,高利鹏图什么呢?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他,他也常这样问自己。但是,一想到阜平老百姓那一张张信任的笑脸,他又觉得,一切皆可释然。

把“美的产业”带进大山

美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和古罗马文献中就有上流社会妇女戴假睫毛的记载。如今,假睫毛的使用已经普及,假睫毛制作产业也成为美妆产业中异军突起的力量。

走进阜平一处人防工程内的手工业车间,工人们正专心地制作着假睫毛,还有工人在打包发货。旁边的直播间里,一位小伙子满怀激情地对着屏幕向观众推销美睫产品……

这家假睫毛生产企业的老板叫李勇。他老家也是白沟的。一说起假睫毛这行业,李勇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立刻滔滔不绝起来。

李勇的爷爷,曾是制作盔头、睫毛、髯口等戏曲道具的好手。十里八乡的戏班子,所用道具许多出自他爷爷之手。后来,爷爷把手艺传给了父亲,父亲除了道具定制之外,也为一些大工厂做代加工。到了李勇这辈,他又专门做起了假睫毛,不仅开了公司,还不断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注册了商标“花中秀”。

李勇来到阜平发展,是偶然也是必然。

2020年夏季的一天,李勇带着几个人开车来到阜平。这个地方,他几年前曾经来过:当时道路坎坷难走,车屁股后一片尘土飞扬,到了晚上,很多地方黑灯瞎火的,缺乏活力。因为有这样的旧印象,他对这次阜平之行,并没抱什么希望。

然而这次旧地重游,李勇对阜平的印象大变,这里路宽了,环境好了,公园、商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俨然一座像模像样的城市。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在街上随便拉住一位老乡,都能跟他说道说道招商的事。

他与一位老乡闲聊,人家肯定地对他说:“小伙子,你在俺们这儿干吧,准没错。”还有老乡指点他:“东庄那儿现在是开发区了,有六个小区聚在那儿,现在在那边开工厂的人还不多,你试试去呗。”

李勇当即决定住下,好好考察一番。

他在东庄一个小区门口支了一张桌,把产品拿出来摆上,演示制作工序给过路人看。人越聚越多,尤其是女性,对这精巧的工艺特别感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明星们那么好看的眼睫毛,原来都是贴出来的。”“学会了咱也贴一副美美。”

李勇当即敲定,就在这个小区租房子,就在这儿干!一通电话,技术人员来了,模具来了,报名的工人也来了,很快热火朝天地干起来。那些原本围着圈打麻将、打扑克的闲散妇女,也经不住一天挣一两百元的诱惑,都来干活了。一套房子不够,他又接连在小区租了六七套房。

高利鹏知道了这事儿,主动找上门来,问他有什么困难,还为他提供了标准化厂房。李勇的假睫毛工厂正式在阜平发展起来。

目前,李勇的工厂已经有530多名职工了,其中,挣得最多的是主播团队,主播李宝每月工资都在万元以上。

说起这个李宝,还是个有故事的人。

李宝的父亲有尘肺病,不能干重活,母亲靠给人打零工维持一家生活。李宝行四,上面有三个姐姐,他的父亲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拼命供出了三个大学生。李宝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

李勇了解到这个情况,于是邀请他回来,先做美工,后来又培养为主播。有人看到像李宝这样拙于言辞的人都能当主播带货,更争着抢着去尝试。李宝长出息的事,给了更多人回乡创业的希望。

李勇不仅吸收大学生回乡工作,还通过残疾人协会为一些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为了帮助这些残疾人尽快摆脱贫困,李勇为他们提供的薪酬一般都是日结,给他们吃下定心丸。

不久前,阜平县委书记刘靖到李勇的公司调研,向他询问能不能把企业全部迁入阜平,他当即就表示同意。李勇说自己对阜平有一种感恩之情,这里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要在这里,把睫毛产业做大,打造一个阜平睫毛基地。

山村创业长出“春风树”

汽车一路向西。王海宾坐在车里,望着车窗外重重叠叠的大山。山路时不时来个急转弯,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道了……

他要去的地方,是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平石头村,位于阜平西部深山区。

王海宾在阜平东部创业,明显要优于西部,而他偏偏把车间建在了西边。很多人不解,王海宾却说:“因为我是党员,要沿着党指明的路线,啃最难啃的硬骨头。”

王海宾是高碑店人。他在高碑店开了一家河北欣知语服饰有限公司,从事服装行业有20多年了。在人们眼中,王海宾瘦高的个子,两道浓眉总是拧着,一副思考的样子。

2019年,王海宾被高利鹏招商到阜平。来了还是做服装,建车间、买机器、购材料、招工人,可这次遇到的难题与过去不一样:干活的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学起技术来困难重重。有的人学了好几天,连一道线都扎不直,更不要说掏兜、装衣领这样的精细活儿了。技术员气得撂了挑子。王海宾也犹豫了,这个小村,到底行不行?

然而一看到工人们那焦急又渴望的眼神,王海宾又心疼了。多淳朴的老乡啊,自己怎能刚给他们一点希望,又将这希望破灭了呢?他召集技术员开会:教十遍不会,教百遍能不能会?咱就是每天白给老乡们开着工资,也得把他们都教会!

2019年年末,武汉突然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国内防护用品急缺。王海宾在迪拜有生意,立即在那里购买了一批口罩和防护服,大年初一晚上装上飞机,初二就经香港运达了深圳,初三初四分发到了武汉的医院。

一个想法突然在王海宾的脑海中生成:可不可以转产防护用品,为防疫救急?当他把这个想法跟高利鹏一说,高利鹏当即拍板:“好,利国利民的事,咱们支持!”政府帮着在市里、省里跑办手续,仅用10天,所有手续完成,真正体现了阜平速度、阜平力度。

2020年2月,设在大教厂村的手工车间,开始生产一次性隔离衣等防疫用品。机器昼夜不停的“哒哒”声中,一车车承载着老区人民深情厚谊的防护用品,从这个藏在深山的小村,运往全国各地……

王海宾的阜平春风树服饰有限公司,主打业务是做校服。他要做出舒适、时尚又安全的校服,让孩子们穿上,心情愉悦地学习和成长。商标“春风树”的意思,是春风孕育祖国的小树苗,同时也象征着他与老区人民共同种下的希望之树。如今,“春风树”已经获得2022年度河北服装服饰知名品牌称号,当工人们看着公司产品在河北省冰雪运动会等活动中成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统一服装时,都骄傲地说:“在电视上看到俺们做的衣服,真棒!”

现在,王海宾的公司里有300多名工人,公司年纳税额达到100多万元。

深山里的小山村笑了。一台台机器,让村民的生活富足起来,也架起他们通向外面世界的桥梁。

孟玉梅的“宝妈创业史”

孟玉梅,是土生土长的阜平人。大山的闭塞,并没有阻挡住她对美的热爱。上学时她就有个理想,将来开个大服装厂,专门设计和生产时尚女装,让身边的姐妹们都穿上城市女人爱穿的衣裳。

怀揣这个理想,孟玉梅高中没毕业就去石家庄学裁剪缝纫,后来在石家庄开过制衣店,结婚后又在阜平县城开过服装店。独特的眼光,让她进的货总被抢购一空,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挣一万多元。

在许多人看来,孟玉梅已经实现了理想,是个成功人士了。可她看看村里的姐妹,看看过去的同学,她们结婚后在家带孩子、围着锅台转,穿得邋里邋遢,哪有当代女性的自信?孟玉梅心痛起来。她想做点事情,带着姐妹们一起变“富”变“美”。

2017年,孟玉梅得知县里在大力发展手工业,她毅然关掉了赚钱的店铺,回老家平阳镇土门行政村的南工自然村,建起了手工业加工车间。她还注册了一家商贸公司,专做箱包。

厂房盖好了,人也招上了,可怎么干,产品卖给谁,还需慢慢理个头绪。孟玉梅和丈夫天天出去跑业务,白沟、容城、天津,人家一听说他们是新开的公司,都摇头。高利鹏知道了她的难处,多次帮助他们协调,终于跟白沟那边签订了第一笔订单——制作5000个双肩背包。

工人不会做,高利鹏又帮助企业从白沟请来师傅,手把手地教。新购买的机子,工人操作失误给蹬坏了,高利鹏又从外面请人来修。为了赶进度,工人们每天晚上都加班,一道工序拆了缝、缝了拆,浪费的材料和时间都让人心疼。

等到终于完成,打包给白沟的买家发过去,人家一验收却说:“你这背包大部分不合格,我们不收。”

孟玉梅急火攻心,嗓子里像堵了一块东西说不出话来。她把产品拉回去,让工人连夜把不合格的全拆掉,然后一个一个盯着重做。加了三天三夜的班,包做好了,重新包装,装上货车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

孟玉梅顾不上找司机,自己开上货车,直奔白沟而去。天黑,路也不熟,她到白沟已经是凌晨两点多钟了。

白沟的老板吃了一惊:“孟姐你真胆大,女人走夜路。我还以为你交不了货呢。”

她说:“我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产品经过验收,全部合格。孟玉梅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她的生意真的开张了!

从那以后,订单越来越多:3月,她在阜平镇照旺台大队双庙村开办了厂房;9月,阜平县城的厂房也有了眉目……

2019年,孟玉梅入驻阜平县砂窝镇河角村手工业车间,开办了阜平县标新户外用品加工有限公司,专做户外旅游系列产品,帐篷、天幕、睡袋、充气袋、防潮垫,她为很多知名品牌做代加工,产品销往义乌、宁波、广州、珠海等地,甚至还出口到俄罗斯。后来厂房不够用,政府又为她提供了一片面积2400平方米的厂区。

无论在农村还是县城,孟玉梅的车间,选址都遵循一个规则:靠近学校。孟玉梅有两个儿子,她深知宝妈们一旦照顾孩子,就很难有就业机会,这样做,是为了让宝妈们既能接送孩子,又能挣份工资。

她还为每个车间提供免费午餐,让宝妈和孩子们都能在工厂里吃饭。

她为姐妹们着想的事很多,也总是说:“姐妹们成就了我,我也要多为她们做些事情。”

在孟玉梅的工厂里,工人从20出头到70多岁都有,每个人都能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姐妹们有钱了,穿得比过去好看,还讲究起时尚,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不久前,孟玉梅又申请了入驻阜平工业园区。她要把四层楼、5000多平方米的工作场地当作基地,她还要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把户外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她说,南方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河北缺少这方面的知名品牌,这是一个契机。

如今孟玉梅的企业,工人已发展到200多人,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目前,阜平全县家庭手工业加工厂已发展至230多家,全县每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手工业年发放工资超过了2亿元。

从个人到家庭,从县城到乡村,山乡巨变正在发生,一首充满美好希望与奋斗精神的春之曲,正在阜平的绿野山林里流淌、回荡……

(杨辉素)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