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第38期院士讲堂《漫谈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 在深圳人才公园求贤阁开讲。

院士专家工作站如何做(创新型人才怎么培养)(1)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机械工程专家、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段宝岩回顾了中外电子信息技术与机电耦合技术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中国天眼(FAST)、卫星可展开天线等重点科研项目情况,同时也分享了人才培养的体会以及做好基础科研的方法。

本次讲堂活动由南山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工作局)主办,华润置地城市运营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承办。区“两代表一委员”、高层次人才以及热心市民代表近200人现场聆听了本次讲堂。

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段宝岩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揭示微观粒子宏观宇宙”等概念为牵引,以法拉第、爱迪生等科学家的贡献为脉络,娓娓道来,为现场观众呈现出一幅科技发展的历史画卷。

院士专家工作站如何做(创新型人才怎么培养)(2)

针对人才培养,段宝岩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技艺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严谨治学、坦荡为人”的治学为人风范,并强调年轻人要在理想与现实、吃苦与享乐、睿智与踏实、成败与得失之间找准定位、把握平衡。

在谈到如何做好基础研究时,段宝岩讲述了六个基本方法:一是充分认识科学创造的艰难性;二是大胆质疑,假设猜想;三是认真观察,反复试验;四是体验直觉,激发灵感;五是训练创新的思维方法;六是增加人文艺术综合知识。他鼓励观众要努力推开成功的大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最后互动环节,段宝岩对热心市民们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文字】南方 记者 曾子航

【来源】深圳人才公园

【作者】 曾子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