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身材矮小,相貌也并不出奇,但是他表现出来的超高的政治和军事天赋,却对于世界资本主义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却有着重大的意义。

他虽然致力于《民法典》的编写,发展资本主义,却残酷地进行着镇压人民的运动,限制人民的言论自由。

他既是一个杰出的伟人,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就是法国发展史上的一代雄狮,拿破仑·波拿巴。

他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先后与其他国家组成的反法同盟展开了七次大战,而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他一战封神。

拿破仑对奥斯特里茨评价(奥斯特里茨战役)(1)

一、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被激发,法国面临极大挑战

1804年,法国残存的保皇党,试图刺杀拿破仑,虽然最终失败,但是此举却一下子激怒了拿破仑。

拿破仑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毫不留情地把波旁王室的昂吉安公爵,以叛国罪的罪名处决。法兰西和波旁王朝矛盾的激化,最终使得早就对拿破仑不满的英国和俄罗斯帝国决定联合起来,对法国开战。

到了1805年4月,骄傲的拿破仑为了宣扬国力及自己的威名,将自己加冕为意大利国王,这无疑是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挑衅。当时罗马帝国的皇帝是骄横跋扈的弗兰茨二世,他对拿破仑加冕这事怒不可遏,最终在同年7月份,和英俄共同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决定对法兰西进行大规模的讨伐。

在这些对手中,虽然法军与奥军常年交战,对于对方的打法比较熟悉,但是奥军实力不俗,很难轻易战胜;俄军在突击的时候经常排成纵队,采用传统的刺刀肉搏,法军对于这样的对手战斗经验也比较欠缺;英军实力更为强大,他们与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频起摩擦,最后在与西班牙和法兰西联军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军打败了西班牙舰队,英国自此一举称霸海洋,对法国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并且在当时的法国引发了极大的恐慌。

法国的对手个个实力强劲,整个局面对于本来就没有结盟的法国来说,非常不乐观。

拿破仑对奥斯特里茨评价(奥斯特里茨战役)(2)

二、法军虽占据维也纳,可是处境艰难,拿破仑开始谈判策划

战争初期,法军首先在奥地利前线击退了奥军,乌尔姆残存的奥军与俄军汇合,形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奥军为了挽回损失,很快在维也纳设防,而后面另外一支俄军,在这个时间向奥洛穆茨进军,原先进入到弗莱堡的一支奥军也与盟军开始汇合,大量的反法同盟军组织在一起,对法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普鲁士军队也准备加入,向法兰西开战。

因此拿破仑必须在普军加入之前,击败俄军,占据战争的有利地位。

俄军和中途汇合的部分奥军很快向东退却,后来继续向北部转移兵力,拿破仑立马抓住机会,很轻松地就拿下了维也纳,并且迅速组织防御,让第三军队转移到布拉迪斯拉发,保护大军右翼的实力。

拿破仑很擅长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命令第三军大肆虚张声势,营造了拿破仑在东面行军的假象。与此同时,第一军队向西北方向前进,保护大军左翼的实力。对于维也纳城北大桥,法军也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夺取。这让联军总指挥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十分气愤,但是法军仍然不断推进前线,他迫于无奈,也只能让俄军继续撤退。

然而,俄军的掷弹兵部队多次抵挡住了法军的突击,让法军的行军速度被迫减慢,消耗了法军大量的时间。与此同时,沙皇和奥皇带领着撤退的联军,快马加鞭赶到了奥洛穆茨。

拿破仑对奥斯特里茨评价(奥斯特里茨战役)(3)

11月下旬,俄奥联军等来了俄国的支援,士兵总数约达8.6万人,于是他们占领着奥洛穆茨,让赶到布尔诺地区的拿破仑不得不与联军形成对峙。拿破仑当时共有7.3万人的兵力,处于劣势,于是他对士兵的编队进行了调整,并且调集兵力,提前选择了有利的地形。

接着,为了一举击溃俄军,防止俄军继续后撤,拿破仑要求和联军方面谈判,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拿破仑就已经设好了陷阱,而反法联军却仍然蒙在鼓里。

三、拿破仑设置陷阱“示弱”,巧妙地分歧了盟军

年轻骄横的沙皇并不知道拿破仑的诡计,他迫切地想要赢得胜利,跃跃欲试地想发动进攻。

他认为法军气数已尽,想赶在普军参战之前,凭借自己的实力打败拿破仑。虽然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苦口婆心地劝说,提出俄奥联军应该暂时避战的意见,但是以沙皇为首的主战派完全无视他好心的建议。

拿破仑得知了这一消息,便心生一计,派自己的部下去求联军,让他装出卑躬屈膝的模样,请求沙皇给拿破仑一个机会,让他们谈判停战的条件。另一方面,拿破仑命令法军不停撤退,假装一副打算退兵的样子。

自大的沙皇一见拿破仑来求他,更加得意,一下子就拒绝了拿破仑的请求,他甚至派道戈路柯夫公爵去进行十分敷衍的谈判,可见他对于胜利的自信,但这也正中了拿破仑的圈套,后来这也证明他的确是一个无能愚笨的君主。

拿破仑对奥斯特里茨评价(奥斯特里茨战役)(4)

在与这个公爵谈判时,拿破仑更是装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畏畏缩缩地拒绝了关于放弃部分占领地的请求。

事后,拿破仑更是被联军将领们嘲笑为"轻浮之辈""黄毛小子",不过这也让拿破仑确信,联军一定会对他发起猛烈进攻,掉进自己精心设计的陷阱。

四、举世闻名的决战,拿破仑一战成名

在1805年11月27日,举世闻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拉开了序幕。

此时联军总兵力达到八万六千人,整整比法军多了一万多的兵力,并且普军也说要加入战斗,胜利向联军方面倾斜。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拿破仑把战场选在布尔诺以东地区,这里对于自己开展计划非常有利。

在这一块地区,有一个块三角形的地区,有一块地方凸了出来,那就是普拉芩高地,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如果能占领这里,将会让联军十分棘手。拿破仑经过分析,决定利用普拉芩高地,对反法联军进行大反击。

拿破仑对法军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他让一万多法军在南翼牵制联军四万多人,而在北翼则集中六万军队对付联军的四万军队,这样,法军就能够抽出兵力优先击溃联军。

为了诱使联军向看似弱小的法军发动进攻,拿破仑主动放弃普拉芩高地,并命令法军继续快速后撤。拿破仑的退兵一下子让联军兴奋起来。他们放心大胆地占领了普拉芩高地,并且做出决定,在奥斯特里茨一举歼灭法军。

拿破仑对奥斯特里茨评价(奥斯特里茨战役)(5)

决战开始,联军排成密集的队形,向法军展开进攻,法军抵挡不及,联军一下子就前进到了哥尔德巴赫河西岸。为了吸引更多联军投入战斗,拿破仑命令第三军迅速开展突击,攻打联军较为薄弱的左后方。

库图佐夫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镇定地指挥着军队,冷静分析着战局,在普拉芩高地等待着最佳的进攻机会。可是狂妄自大的沙皇一看联军主力被打,没有征求联军总司令的意见,便命令普拉芩高地上的联军前去支援。

这样一来,联军完全进入了拿破仑的陷阱,然而联军却对此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的是,看似弱小的法军,即将给他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拿破仑见普拉芩高地上的联军被调走,立即命令第四军的两个师向高地冲锋,很快夺取了高地。尽管俄军又连续四次企图夺回这一宝地,结果都被法军无情地打败。

经过两小时后,俄军再也没有力量对高地进行冲击了,于是法军便开始展开反击。法军的进攻让联军被迫从阵地中央分割成南北两部分,使他们无法互相接应,位于普拉芩高地的法军对南面的联军主力发动猛烈进攻,顿时联军阵脚大乱,在法军炮火的轰炸中土崩瓦解。

与此同时,北面的联军也遭到了法军的猛烈进攻,缪拉率领着法军,对联军进行果断的反击,使北面的联军被迫撤回到奥斯特里茨,结果也很快被击溃。

拿破仑对奥斯特里茨评价(奥斯特里茨战役)(6)

大部分联军都在法军无情的炮火下分崩离析,等到联军反应过来这是拿破仑的圈套时,联军早已被击溃。大部分联军都被法军赶到了附近的沼泽地带,那是一个刚刚结冰的湖泊,非常的脆弱,可是士兵们都四处逃窜,拥挤不堪,哪有时间顾这些?

随着拿破仑一声令下,普拉芩高地的炮兵一齐对冰面进行轰炸。霎时间,人仰马翻,联军纷纷落水,瞬间死亡。剩余的联军士兵见拿破仑的军队势不可挡,已经没有任何胜算,纷纷投降,成为了俘虏。

第三次反法同盟最终瓦解,史称"三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以联军的惨败告终。而拿破仑,也顺利成为了欧洲霸主,以强大的武力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

总结

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联军损失超过三万六千人,死伤严重,而法军却只有205人死亡,剩下两千人受了伤,相对于联军的伤亡来说几乎不足挂齿,可以说是军事上压倒性的胜利。

这次战役充分体现了拿破仑天才的军事领导才能,他洞悉全局,并且为反法联军设计了精心准备的陷阱。从开局的佯攻、撤退以及后来试探的谈判到最后诱敌进入陷阱,拿破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而对于战斗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他也能够保持冷静,很好地对兵力进行调整,集中优势兵力,对联军进行精准打击。

这次战斗也让拿破仑的威名响彻欧洲,一战成名。

参考文献:

《拿破仑传》

《拿破仑时代》

《欧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