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春节刚过。在郓城县玉皇庙镇韩庄村“郓城姑娘”中式花糕加工车间中,五六位村民正忙着赶制“花糕”,在巧手与各种工具的“洗礼”下,各色面团被捏成各种形状,随即又成为“醒狮兔”、“卡通兔”、“福袋子”等精美花糕的“零件”。
“这些花糕的主要食材是面粉和果蔬,像黄色就是南瓜泥、绿色就是菠菜、红色就是红曲米等,好吃又营养。这些‘花糕’是我们根据大家春节期间的订单赶制的,寄托着大家对新春兔年的美好祝愿。”赵鑫说。在鲁西南的农村地区,春节期间一直有蒸花糕的习俗,传统花糕是由白面捏制而成,并以红枣点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简单的传统花糕承载了人们对好日子的向往。
赵鑫与刚制作完成的花糕。
赵鑫今年36岁,从小看着家里的女性长辈做花糕的她,对这门手艺也略知一二,在青岛读大学期间,她接触到了胶东花饽饽,从此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将家乡的传统花糕改造成这种造型更丰富、颜色更艳丽的样子?她拜师学习了相关的制作工艺,并打算在家乡推广。
但是,这一想法却被乡亲们“一笑而过”。赵鑫观察到,村民们并不认为这种手艺可以致富的“钥匙”,在他们心里,赖以生存的土地依然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解放农民的双手,再用这双手去创造美和更多价值。”赵鑫说。
在加工车间制作的花糕。
2017年,赵鑫回村成立了无人机植保公司,做起了农业机械化服务,并发展得顺风顺水,释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
时机已到。赵鑫将自家的院子改造成花糕生产车间,同时招收了十几位农村妇女,在继承传统“花糕”的美好寓意基础上,丰富了传统“花糕”的制作材料,突破了传统“花糕”的制作样式。
“现在,我们生产的花糕不仅在过年过节时才能用到,在开业庆典、老人过寿、乔迁新居、孩童百岁等重要场合都适合使用。”赵鑫说。
在热热闹闹的车间里,妇女们的制作从和面、压面开始,然后进行各种造型捏制——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葫芦寓意福禄双全、福袋寓意代代有福、锦鲤寓意锦绣前程和年年有余……之后就是大约1个小时的醒发、蒸晾、出锅……
村民正在制作花糕。
“没想到我这蒸花糕的老手艺还能挣钱,年龄大了赚钱还多了,在这上班比我编椅子挣钱容易多了。”村民赵秀英说。
“下一步,我想在运营好无人机植保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赵鑫说,“要解决增建生产车间、储藏冷鲜库,员工岗前培训、快速运输等问题,将花糕制作手艺传承发展下去。”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晓续 通讯员 苏亚 刘保迎 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