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武威谝子匠继承了河西宝卷、凉州贤孝中“赋”的精髓谝起来就极尽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普通百姓和市民的“赋”,则要比文的还要热闹麻辣、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而且还没完没了所以武威人中,不论凉州人,民勤人、古浪人还是天祝人,即便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也要添油加醋,摆得七拐八弯这样的“作品”属闲传,多是荤段子,黄故事,当然不好在报纸上发表,也不便在家里当着女儿孩子的面摆要摆只有上街台去,上茶摊去,上酒馆去.,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武威民间旧事 武威人的闲骗传文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武威民间旧事 武威人的闲骗传文化

武威民间旧事 武威人的闲骗传文化

显然,武威谝子匠继承了河西宝卷、凉州贤孝中“赋”的精髓。谝起来就极尽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普通百姓和市民的“赋”,则要比文的还要热闹麻辣、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而且还没完没了。所以武威人中,不论凉州人,民勤人、古浪人还是天祝人,即便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也要添油加醋,摆得七拐八弯。这样的“作品”属闲传,多是荤段子,黄故事,当然不好在报纸上发表,也不便在家里当着女儿孩子的面摆。要摆只有上街台去,上茶摊去,上酒馆去.

比如,上世纪文革后期,流传于凉州的那个有关地名的经典故事。话说,凉州有个南营乡,南营有个青嘴村;南营儿下面有个金塔乡,金塔有个日畦村。这叫“摆谱”。你猜这谱儿下面能“谝”出什么“闲传”呢?“谝闲传”者开始谝了,话说,青嘴的姑娘嫁给了日畦,姑娘回了娘家,娘问:青嘴好还是日畦好?姑娘答:当然日畦好。娘又问:上面好还是下面好?姑娘答:当然下面好。你能说这故事荤吗?其实一点不荤。南营的青嘴村地处贫困山区,生活困难;金塔的日畦村则地处川区绿洲,生活条件好;青嘴儿在日畦村的南面,日畦村在青嘴儿的北面。生活经济条件当然是川区比山区好,日畦比青嘴好。但凉州人的土话里,是可以把南面叫“上面”,北面叫“下面”的。你说这闲话不荤没味吧,可听的人还没等摆龙门的人说完,就“喷的”笑出了鼻涕,情不自禁。因为它又黄到了极致。不信,你用凉州腔调学学,听那谐音,有意思极了。一个地名竟让凉州人编排得如此一语双关,顺理成章,有滋有味。你能说凉州人说话直统统的,缺乏幽默感?

我说这两个段子,本意不是要闲话好闲话的谝子匠,而是想说明一个现象,就是武威谝子匠谝闲传的内容大多离不开一个“性”字。虽然喜欢编排人,但不喜欢针对某一个人,而喜欢把某一个人的事儿说成大家的事儿,把某一个人的悲哀说成是大家的悲哀,把无趣的说成有趣的,把无味的说成有味的,把啥事儿都往“性”字上扯,只要一沾上“性”,听者就立码来了精神。

比如民勤谝子匠给姓焦的人就编过段子。说姓焦的老板到省城开会,住到宾馆里,好事的司机就去街上找了位小姐,说谋谋宾馆多少多少号房间有位先生需要服务。小姐推门进去,就坐在了床沿上,焦老板以为是找司机的,没在意,自个儿看电视。小姐等了半天,见这人没反应,就问:“先生,你性交吗?”焦老板这才反应过来,是找自己的,但又不认识,忙说:“是,是,是姓焦,你是——”话还没问完,小姐就不奈烦了,“性交就快来,罢了我还有客人等着哩。”焦老板这才明白过来,开口就骂:“驴才性交(姓焦)。”这等于是自己把自己骂了一顿。你看,像这种段子,即表扬了民勤人的正经与本份,又让他自己骂了自己,更让听者饱尝了性的乐趣。这样的闲传和段子,谝了不伤大雅,不伤谁谁,谁也爱说,谁也爱听。在生活原本苦焦泛味,单调无聊,穿着清一色黄绿的年代,政府无法给百姓提供娱乐设施,还不兴百姓口头上找找乐子,给无聊的生活添点佐料?

事实上,武威茶摊的魅力,正在于那里有谝子匠的闲传和笑话。闲传之所以必须到茶摊里去摆,笑话只所以到饭桌上去说,则因为只有在茶摊、茶馆里,顶尖高手们才有用武之地,听讲的人也才能真正一饱耳福。茶摊日夜开放,茶客多半有闲,时间不成问题,此为“得天时”。茶摊环境宽松,氛围随意,可躺可坐,嘴干了有茶,瘾犯了有烟,摆者不累,听者不乏,此为“得地利”。茶客多为圈子中人,不论同乡圈、同学圈、同事圈、朋友圈还是生意圈,目标一致,兴趣相同,此为“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过起嘴巴瘾来,自然越摆越火,越说越有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