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对叶晓明的评价只有一句话,叶晓明是聪明人。但是评价一个人仅用聪明或不聪明,那是不够的。”

这是《天道》原著小说中,丁元英对叶晓明的看法。

叶晓明有幸加入了丁元英组建的格律诗公司,在面临危机的时候他却决绝地撤股,后来公司打赢了官司开始走上坡路,而他最终落得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什么头脑聪明的叶晓明最后输得很惨,这跟他的小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道叶晓明请客吃饭的目的(天道原著叶晓明)(1)

01、 聪明的生意人

叶晓明在古城经营着一家音响行,他虽有着“誓为完美主义音响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壮志,但是小店却经营惨淡面临倒闭。

在小说中他的出场是这样的:“店主叶晓明30多岁,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普通的近视镜,眉宇之间既有商人的精明又不乏书生的儒雅。”

自从第一次跟芮小丹去丁元英家里观摩音响之后,叶晓明就受到了震惊,凭着他对音响的了解和精通,顿然悟出了丁元英与众不同的玩法。

不仅如此,他还从那套音响上看出了丁元英的文化、气度和财力,也暗暗地预感到丁元英不是一般人。

叶晓明笃定了一件事:只要攀上丁元英的关系就可能改变命运。

于是,他找来发烧友冯世杰并丢下诱饵:“你不是一直想为村里做点事吗,这丁先生,你知道他是哪个庙的神哪?假如······我是说假如啊,假如什么什么的,也许是条道儿呢。”

天道叶晓明请客吃饭的目的(天道原著叶晓明)(2)

面对冯世杰的疑惑,他自嘲道,我虽然有点书生气,但一看就像奸商,跟谁都难接近。再说,你有点底子,也玩得起。

在叶晓明的安排下,冯世杰和丁元英因店里的一次“找茬”而搭上了关系,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王庙村扶贫计划。

可以看出,叶晓明是很精明的人,他想要找赚钱的财路,但是却让冯世杰出面打头。这样的人善于背地里出谋划策,捎带着拉人下水,而自己却在后面观望、伺机而动,随时做好抽身而退的准备。

从一开始,叶晓明就想着靠别人挣钱,但他对别人只有利用而没有敬重。

林肯说过: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同样,如果心态不正,也注定做不成什么大事。

天道叶晓明请客吃饭的目的(天道原著叶晓明)(3)

叶晓明的出发点的就是利用别人为自己改命,他心里只有利益,而这也决定了后来对别人的多疑和猜忌,因此错失了真正的机会。

02、只能沾光不能吃亏

叶晓明同意和冯世杰、刘冰入股格律诗公司并持有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拿不出来的部分由欧阳雪为他们垫资。

格律诗公司在丁元英的策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是叶晓明的心却越来越失去平衡。

在预备股东会后,他开始暴露出内心的狭隘,对丁元英充满了不满和质疑。

他说:“折腾了半天,人是咱古城的人,钱是咱古城的钱,丁哥还是没出一分哪。咱们要是按他说的去做,真做砸了谁担责任?说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现在反倒成了他光脚咱穿鞋了,玩儿得真高。”

天道叶晓明请客吃饭的目的(天道原著叶晓明)(4)

你看,这可不是当初他求丁元英带着他们搞事业的时候了,真得到机会了又开始怕吃亏,总想着让别人也受到损失才心理平衡。

既然投资,就会有风险,谁也不能保证不赔钱,但是既然选择让别人帮忙就要信任别人而不是妄自揣测。

当初是他求人帮忙,现在说出这样的话,好像要坑人一把才踏实,遇到这样的人谁能不寒心。有句老话说得好:吃亏是福。可是在叶晓明这里,他只想让别人吃亏。

正是叶晓明只能沾光不能吃亏的思想暴露了他的肤浅和自私。他的小格局,即便发现了机会却留不住机会,因为他心里容不下别人。

天道叶晓明请客吃饭的目的(天道原著叶晓明)(5)

03、看不得别人好

就事论事,丁元英给他们拉来了资金,还用崭新的宝马车给他们撑门面,即便没有出资也是全权策划人,可是叶晓明却偏偏钻牛角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看到叶晓明满脸愁容,冯世杰就问他还干不干了。叶晓明却说,谁说有疑问就不干了,我见丁哥第一面就觉得他是高人,不然怎么会有今天的局面?从这里可以看出,叶晓明很肯定丁元英的能力,他想到有利可图又不忍心放弃机会。

说完,叶晓明又别有深意地问冯世杰以后怎么处理他的维修店,言外之意是冯世杰不能光顾着干自己的私活,否则对他来说就是不公平。你看,与朋友相处,他也是锱铢必较的作风。

冯世杰立马给他吃了颗定心丸,说分清哪头轻哪头重,保证不会耽误公司的事情。

天道叶晓明请客吃饭的目的(天道原著叶晓明)(6)

最后,叶晓明笑着说:“谁是高人?其实丁哥不是高人,我更谈不上,真正的高人是冯世杰,丁哥也是世杰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王庙村要真是脱贫致富了,没人会记得丁哥,他也不可能为这点事待在古城。世杰可是本乡的功臣,报纸上吹乎,那就红了。”

这酸溜溜的话充满了对冯世杰的眼红和恶意。在他的头脑里,存在着一种逻辑:我吃亏了别人也得吃亏;我没有沾光,别人也不能有收获。说白了就是“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在作祟,不容许别人得到好处。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积累好运,也不会交下贵人。

丁元英曾经说过,与人交往最舒服的关系就是“惜缘随缘不攀缘”。而叶晓明这样的人,看到别人有能耐就耍心眼去攀附,可是,攀上了关系却又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和缘分。

其实,叶晓明的聪明都用在了为自己争取利益上面,而在为人处世方面则太过狭隘。

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只想获取不想付出,最终只能是孤独地走向失败。

天道叶晓明请客吃饭的目的(天道原著叶晓明)(7)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