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造全民拼车日,推出新拼车功能,本文对该功能进行体验分析从而试图推测滴滴此举用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定位、用户分析、商业模式、市场表现、功能体验和SWOT分析。
01 体验环境
02 体验方向
滴滴新拼车上线,打造全民拼车新节日。
在滴滴拼车上线四周年之际,滴滴发布全新拼车产品,基于发挥“共乘”价值最大化,新拼车致力让乘客拼成价格更实惠,让司机收益感更强。同时滴滴宣布在26个城市推出拼成打1折,最高减100元的活动,打造首个“全民拼车日”。
新拼车具备两大功能,可分别满足时效和高性价比的用户需求,分别是在快车页面勾选“接受拼车”再发单,和拼车单独页面中的“拼成出发”,系统将先匹配拼友再叫车。
我们将从滴滴全力主推拼车业务,大力补贴打造拼车日作为切入点,从拼车业务来对滴滴产品进行拆分场景分析,分析拼车业务对于滴滴整个格局的影响, 以及滴滴此举的深意与目的。
03 产品定位及用户分析3.1 滴滴是谁
滴滴出行“App“是一个在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的综合移动出行平台, 在亚洲、拉美和澳洲为5.5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快车、专车、豪华车、公交、代驾、企业级、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汽车服务、外卖等多元化的出行和运输服务。
滴滴平台上,有数千万车主及司机获得灵活的工作和收入机会,年运送乘客达100亿人次。
3.2 滴滴要解决什么问题
(1)网约车解决“打车难“
从整个打车的流程来看,涉及的主要角色有两个:司机和乘客。
线上出行平台普及之前,在打车领域乘客与司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乘客可以搭乘的车辆限于路过自身位置的空出租车,而司机只能接视野范围内的乘客。线下打车存在着低峰时段和地段乘客、出租车资源闲置无法匹配而高峰时段出租车资源不足的问题,俗称“打车难”。
此外,在整个打车市场中,整体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综上所述,用户痛点如下: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2)网约车转换“黑车产业“
此外,由于传统出租车分子钱高昂的问题,导致社会上有大量的黑车运营,据数据统计,全国每天打车的订单量中,黑车超过4000万,普通出租车仅有3180万。
而在整个打车市场中,整体还是处于出租车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一些赶时间的用户或者嫌弃出租车价格太高的用户,会出现打”黑车“的情况,使得黑车产业大肆发展并横行。黑车行业不仅严重影响了交通出行市场公平与正常秩序而且用户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容易出现事故。
基于这一行业痛点,网约车的出现帮助黑车完成了身份转换,市场前景巨大,滴滴平台中的大部分车辆都是黑车,潜在规模巨大。虽然目前政策上不允许私家车进入,但滴滴把黑车组织管理了起来,规避了安全性等问题,切实缓解了公众打车难的问题。
3.3 用户画像
这里主要分析滴滴APP乘客端用户画像,在笔者对于滴滴乘客的调研以及第三方数据分析中发现,滴滴平台用户有以下几种特征:年龄多为八零九零后,一二线城市、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喜欢追求新鲜事物。
(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
根据对极光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网约车平台app用户多偏好出行服务和生活服务app,其中滴滴出行用户对铁路12306的偏好指数达63.3,对共享单车摩拜单车和ofo、外卖平台饿了么和二手电商闲鱼偏好指数也较高。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根据百度指数对于18年12月份-19年12月份的数据,我们分析可得,滴滴出行用户多集中在沿海东部等较发达省份,年龄多集中于二十到四十岁之间,男女比例差别不大,但男性占比稍高。
具体用户描述:
- 用户1:小王,性别男,年龄26岁,北京,互联网企业员工,月收入24K。宅男,日常工作较忙,常常加班,长年点外卖,深夜经常打车回家。
- 用户2:小芳,性别女,年龄22岁,成都市,某公司实习生,月收入2.5k。日常喜欢逛淘宝,团购美食,偶尔使用滴滴打车,有优惠的时候会使用打车软件。
- 用户3: 老张,男,上海,年龄32岁,在公司任小主管,月收入35K,常常见客户或者去机场,经常需要使用滴滴的专车服务。
3.4 产品发展历史
04 商业模式
滴滴的主要商业模式是B2C2C模式,其实本质上还是司机为乘客进行服务,但是滴滴构建一个提供司乘沟通渠道、系统规范用户出行、实现智能乘车调度的平台,将所有的司乘信息整合起来,进行统一智能分配调度管理,同时提供额外服务,从而实现司机收益最大化、乘客便利最大化。
司机作为出行服务的提供方可以在平台进行注册,由平台统一管理调度,同时司机会享受到平台自动分配客户,以及平台智能规划路线并导航等一系列便利条件。
此外,根据线下调研,滴滴司机在晚上点击司机端APP的“我要回家”,滴滴平台便会将适合司机回家的行程订单派送给司机,让司机享受一边回家,一边载客的人性化服务。
乘客端用户在滴滴平台注册后,所有的出行过程只需要在这一APP上操作即可,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真正的享受到随叫随到的人性化服务。
05 推拼车的原因之前滴滴就已经开通了城际拼车业务,现在主打短途拼车,全方位拼车业务,主要原因:
1)据Talk Aata 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约车应用日活同比下降了3%,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下降。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公司,滴滴在过去十二个月内乘客和司机端APP使用量分别下降了5%和23%。
面对活跃用户和司机数量的减少,尤其是后者所导致的运力衰退,使得本来在高峰时期就频繁出现的运力不足问题更加严峻。
因此,滴滴针对司机端运力不足的问题,不断调整优化运力资源端结构,以适应新监管政策要求,多渠道拓宽运力,不仅和“东风出行”等形成聚合平台,减缓高峰时期打车难问题,同时大力主推拼车业务,最大化利用好每一个座位。
此外,在全民拼车日实行精准化的大力补贴政策,即在18:00-19:00期间实行“一折拼车”,拼车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滴滴的运力黑马。
2)推行共享经济,绿色出行,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根据共享经济报告指出, 2018 年我国城镇居民交通支出为 24061 亿元,其中共享出行服务支出为 2478 亿元,占比 10.3%,较上年增加 0.7 个百分点,比 2015 年提高了 4.1 个百分点。
共享出行在城市公共出行服务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出行重要的补充工具,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带动整个城市交通服务的发展。和有政策风险的快车、专车业务不同,国家政策在大方向上是在一直支持拼车这种典型的共享经济出行业务。国家与社会的大力支持与扶助,使得共享经济市场正在稳步的发展过程中。(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2017年,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滴滴乘客通过顺风车和拼车服务,已经累计分享了600万次行程,每年节约140万吨碳排放。拼车业务不仅深刻践行了共享经济的理念,而且可以极大减少出行用车数量,减少碳排放,从而实现绿色出行。
3)顺风车作为最高盈利遭遇滑铁卢,拼车或代替顺风车成为新一代盈利奶牛。网约车行业的主要业务就是快车,这一业务和传统出租车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在与拥有国家补贴的出租车竞争的过程中,并不能实现很高的盈利,甚至还会产生亏损。
因此,为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城市出行行业内各家企业继续加速豪华车、拼车等新业务的城市扩张进程,提高高利润业务在整体业务中占比。
之前滴滴的高利润业务模块主要为顺风车业务,顺风车不需要平台提供运力,只需要司乘双方协商好即可,大大降低的订单运营成本,因此为滴滴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但是在近两年中,由于部分领域问题的集中性爆发和一些影响重大的恶性事件的出现,加之公众和舆论对共享经济规范发展的诉求更加强烈,监管成为重中之重,监管之严、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行政、法律、技术等监管手段多管齐下,规范发展成为各方共识。
同时,在2018年8月27日滴滴平台下线顺风车业务,一直在进行顺风车的安全整改。
因此,在顺风车业务下线之后,嘀嗒、曹操、哈啰都在发力顺风车,毕竟快车、专车有亏损的风险,而顺风车是只赚不赔的。我想,滴滴这个阶段也是急需要去寻找一个能够盘活公司整体经济的特色业务,而拼车则是则是这个时间段内最好的选择。
拼车虽然不像顺风车一样完全不提供运力,但是合理的利用好每一个座位,使运力使用最大化,也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在用户端实现了比出租车更低的价格,在司机端却实现了比出租车更高的收入,因此拼车或成为下一个盈利奶牛。
4)拼车需要更高的技术壁垒,如果拼车特色业务能够做起来,也能拉开和嘀嗒出行等平台的差距。
在出行领域,滴滴致力于深度学习、自然语音识别与处理、电脑 视觉、自动驾驶等前瞻性技术研究,并应用于预估到达时间 (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ETA)、智能派单、大规模车流管理等多个方面,不断地改善了人们的在线叫车体验。
其中,智能派单是出行场景中的核心环节。滴滴利用强化学习技术构建派单算法,在对全天供需和出行行为预测的基础上,优化和提升了派单效率,既提升了用户出行体验,也增加了司机的收入。
拼车业务在匹配拼友、规划时间与行程、分配司机等方面需要更加复杂的流程和算法,而滴滴凭借多年来深厚的数据积累以及对于相关技术的研究,才能够应付拼车订单中复杂的运算。
滴滴方面说,拼车需要足够的需求密度,对需求预测能力和系统底层的地图路径规划能力要求非常高。滴滴自主研发的供需预测系统,结合地图规划能力,确保拼车平均绕路时间相比较去年减少30%。
因此,如果具有技术壁垒的拼单业务可以成功,滴滴将在出行市场内远远拉开其他对手。
5)根据数据分析,网约车仍然以快车为主,但是更为规范和安全的专车服务持续受到大众认可。
2015年至2018年底,专车市场(品质出行)取代部分快车交易,交易规模累计增长近25倍。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未来专车市场将于2020年整体业务交易规模再增长近1倍。
虽然专车市场一路持续走红未来仍然,会呈持续增长模式,但是近几年多家厂商进入网约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虽然滴滴凭借较大的业务规模位居网约车榜首,但是一直没有自己主打的特色强势服务,而作为独立专车服务的首汽约车,则成为品质出行领域人们偏好的品牌,滴滴想在专车领域一家独大还是不太可能,因此,具有共享经济巨大市场的拼车服务,则成为了滴滴想要打造特色优势品牌的重要选择。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06 市场表现根据Analysys易观数据,2015-2018年网约车整体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达50.01%;2019年政策原因预计小幅收缩,2020年恢复增速。
此外,2018年移动出行整体市场交易规模达3,112.77亿元,其中,专快车领域占比最高,达71.48%。,因此,整个网约车市场虽然已经不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整个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活跃用户规模对比中,滴滴出行凭借其较大的业务规模(快车,专车,共享单车等)拥有约11837.8万月活跃用户,占比17.9,远高于位列第二的嘀嗒出行,而首汽约车以23.5万月活用户位列专车领域第一名。
在用户粘性方面,滴滴出行以人均季度启动次数39.9次为列第一、嘀嗒出行和首汽约车分别以31.8次、23.5次位居第二位、第三位。
07 功能体验7.1 产品结构图
7.2 拼车使用流程图
7.3 拼车核心功能页面分析
7.3.1 首页
打开滴滴出行的APP,首先弹出全民拼车日返场的活动广告,该广告从设计方面看符合滴滴黄绿色调,上方1/3部分为图片Banner,且重点突出“全民拼车日限时返场”,让人一眼就明白活动内容;中间重点标黑加大的“拼车日返场 邀好友助力”则可以吸引用户目光,增加用户关注度。
12月3日,滴滴在26个城市推出拼成打一折活动,打造“首个全民拼车日”。后续又在每周二,即12月10日,12月17日分别推出滴滴拼车日返场活动,在18:00-19:00期间,拼成打一折,持续增加活动影响力。由此也可以看到,滴滴在主推新拼车业务,打算在拼车领域进行一个新的尝试探索。
7.3.2 拼车
根据置顶Tab滑动选择拼车,进入拼车界面,拼车界面主要以蓝绿色调,乐高样式的拼车形象为背景,这个广告背景占据了整个页面的2/5,重点突出12月17日拼车返场这一活动,此外,加重标出“1折”字样,重点突出优惠力度,利用数字让用户感受到优惠力度之大,符合用户追求高性价比以及占便宜的心理,激发用户拼车欲望,诱导拼车行为。
页面最上方仍然显示城市设置、消息、扫一扫、个人中心等入口以及置顶Tab栏。在活动广告下方,则直接为地址输入栏,在出发地处直接自动获取地址,用户可以使用自动生成的出发地址,也可以手动输入相应地址,目的地则必须手动输入。
地址输入下方则为拼车活动的详情广告,又一次强调了全民返场日这一活动,但是该详情页面设计比较低调,没有太过争夺背景广告的视线,且页面整个后1/5均为空白,让人的视线只集中在上半部分,显得层次得当,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在地址输入界面,会根据用户输入的字符进行智能推荐,且会对之前使用过的地址或者重要地标建筑进行优先推荐。
输入完起点与终点地址后,直接弹出包括价格、地址、出发时间、乘车人数、确认触发按钮在内的信息框,在信息框顶端,重点强调新拼车主打的价格优势,将打车价格以鲜艳的橘红色,大号字体重点突出,并在右侧标明原始价格,让乘客了解优惠力度,刺激乘客下单。
地址信息下方为乘车时间与乘车人数选择栏,只有确认了出发时间和人数等必要信息,才能实现相似时间,合理路程,限定人数的拼车。信息确认完毕,点击确认呼叫按钮,从而跳转进入行程发布,寻找拼友界面。
此时,平台会对发布的行程进行特征信息评估,开启安全监护,匹配顺路拼友,并进行顺路拼友推荐。选择平台推荐的拼友,择需要对自己的出发时间进行微调,以匹配拼友的时间。
在寻找拼友的页面中,页面的前3/5页面均为地图显示,重点标注出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让用户在宏观上了解订单行程的情况,保证用户的知情权,同时也防止出现技术问题、或者用户自己疏忽导致的地点有误。
在地图的起点标明用户的出发时间,提醒用户按时出发,也避免了用户忘记时间或者错过时间的问题出现。拼成页面主要显示地图定位起始地点以及拼友的出发地与目的地信息。
建议:
(1)在页面的最后2/5部分,显示顺路拼友,顺路拼友的信息主要为时间,没有其他太多信息展示,只有在拼单成功后才会显示拼友的出发地与目的地地址,这样用户选择拼友之后极容易取消订单。相对来说,用户选择拼车时,时间是相对宽裕的,这个时候可以将顺路拼友的地点与终点信息进行显示,以便用户更好的选择。同时,关于拼车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建议可以在拼友显示信息栏显示拼友的信用等级以作为选择拼友的依据。
(2)在司机和顾客成单后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建议拼成的拼友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不但拼友之间信息沟通提供了便利性,而且也可以为社交出行做一个尝试,或许能在这一块发现新的突破点。
7.3.3 快车拼车
首先进入快车主界面,页面最上方仍然显示城市设置、消息、扫一扫、个人中心等入口以及置顶Tab栏,中间有2/5的区域为地图显示区域可以实时显示附近车辆以及地图定位的上车地点。
若有经常性的路线,平台也会直接推荐目的地,并且显示行程价格。下方则为“现在”、“预约”、“接送机”三个可以切换的小界面,只切换输入起始与目的地址的局部区域,总体页面不受影响。选择好出发时间和地址之后,不需要按钮,直接跳转进入车型选择界面。
车型选择界面的上方只显示必要的置顶Tab以及消息入口,关于定位城市、个人中心以及扫一扫这些当前阶段不必要信息,已经不显示了。界面中部则为地图显示,包括起点与终点的地图显示、大致的到达时间。
界面下方为重要信息选择和填写,此界面默认选择快车和拼车,也可以手动选择优享车型和同时呼叫,同时显示拼车的价格,显示价格优势,促进拼车。
点击确认拼车按钮,会有确认拼车信息的小弹窗出现,可以选择拼车人数以及是否多等待三分钟,以增加拼车成功率。
建议:在车型选择页面,确定拼车按钮上方有拼车人数选择的信息填写。而在点击确认拼车按钮后,仍然会有确认拼车信息的小弹窗出现,可以选择乘车人数,信息重复。
我的个人建议是直接去掉车型选择页面中的乘车人数,直接在确认拼车后的弹窗进行,这样信息不会重复选择。但是我猜想滴滴这样设计的原因是:由于在车型选择页面选择完乘车人数之后,弹出的确认乘车信息里人数已经选择,起到的是确认信息的一个功能。具体的修改还是要用数据说话,我这个也只是自己的个人建议。
确认拼车信息后,跳转进入寻找拼友页面。该页面直接上3/5处均为地图显示,显示从起始地开始向外辐射寻找拼友。下方2/5的页面主要显示3分钟倒计、立即出发以及取消订单等信息和按钮。若到达三分钟没有拼成,择按快车进行优先派车,若选择立即出发,也按照快车进行派车。只有在三分钟内拼成,拼单才算成功。
08 建议总结(SWOT)8.1 Strength(优势)
相比于快车,拼车寻找拼友,规划合适的路线等功能对于技术要求则要更高一些,需要极大的算力以及运算速度。而滴滴作为网约车市场的老大,积累了大量可用于训练的数据,此外,滴滴在2018年则成立了AI Lab部门,一直致力于技术的研究,所以滴滴在技术上拥有较大的优势。
滴滴在14年已经上线了拼车业务,数据显示,自滴滴拼车上线以来,累计有29亿人次使用过拼车,最近一年累计行驶45亿公里。所以滴滴在拼车业务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包括滴滴顺风车业务所积累的经验,也能够大大促进新拼车业务的发展。
滴滴作为综合网约车平台的老大,用户基数大,拥有约8万月活跃用户,它推出新型拼车业务,可以发展的目标用户较易接触到这一信息,开始拼车。
滴滴大力推出新型拼车业务,打造全民拼车日,成体系有重点的发放优惠(只在每周二的18:00-19:00),造成的持续影响力比较强。
新拼车所具备的两大功能,可分别满足时效和高性价比的用户需求。对于更注重快速出发的用户,可在快车页面勾选“接受拼车”再发单,空车和已接到拼友的载人车都能来接驾,从而在排队打车时帮助用户更快出发。“拼成出发”功能则让用户在出发时,就能满足以拼成一口价乘车的需求。用户可在拼车独立页面提前发单,系统将先匹配拼友再叫车。提前下单便于系统积攒一定数量的拼车需求,从而提高拼成概率和顺路程度。
拼车订单对司机来说,是降低空驶率、多拿奖励的重要收入构成。通过数据计算,在过去的一个月,司机接拼车订单能够减少空驶率达16%。司机同时接快车和拼车订单所获得的冲单奖励,相比只接快车订单要高约14%。在不影响乘客计费的前提下,滴滴还在52个城市探索给司机提供共乘里程的多倍计价,让司机多拼多赚。
8.2 Weak(弱势)
滴滴平台近年在顺风车业务中发生的一些事件,使得用户对于拼车业务的安全保障持怀疑态度,可能会降低目标用户的尝试激情。
拼车的限制条件较多,乘客端要保证同时和顺路,司机端则要平衡司机多行路,价格也不高的抵触情绪,而平台也要规划合理的路线,因此拼车所花费的时间较长,成功率较低。
8.3 Opportunity(机会)
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拼车相对于快车专车来说更符合国家大方向上政策的要求,政策风险较低。
拼车业务的发展,能够极大的改善滴滴司机端运力不足的困境,合理利用好每一个座位。
作为滴滴的新业务,和顺风车一样,能够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滴滴的盈利业务。
可以通过增加拼车业务在出行中的占比,逐步降低快车、专车等低盈利业务,实现企业的盈利。
目前还没有巨头公司参与拼车赛道的争夺,滴滴很有可能成为这一赛道的王者。
8.4 Thread(威胁)
传统的主打拼车的软件如AA拼车、嘀嗒拼车已经积累了自己的一批忠实用户,以及一套成熟的拼车体系,相对来说滴滴参与到其中,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其他一些网约车以及具有车企背景的网约车平台,如:曹操出行,东风出行,也在拓展多场景化的出行业务,赛道竞争显著。
本文由 @nancy小朋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