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1)

众所周知,

盛唐王朝无有不工者,

许多人官居高位还写得一手好诗,

文能提笔作字、绘画,

武能上马定乾坤。

韩滉就是其中之一。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2)

他十几岁步入仕途,

从参军做到了宰相,

在兵法、文书、用人、运输、

理财等方面均有涉及。

他还好鼓琴、善书画,

草书深得张旭精华。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3)

他在地方主政期间,

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农政实践,

经常深入农村、田间,感受民间疾苦。

今天最后分享的这幅传世名画《五牛图》

就出自韩滉之手。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4)

《五牛图》又名《唐韩滉五牛图》,

作品为黄麻纸本,

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也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

更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堪称“镇国之宝”。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5)

据了解《五牛图》不接受国外展览,

想看这幅画只能去北京。

即便是在故宫展出,

也有时间规定,

它只能在每年气候宜人的9、10、11月露脸。

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书画多以花鸟人物为主,

以牛入画又如此生动的,

《五牛图》堪称孤品。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6)

据说,

有一次,

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

朋友问他:

为何驴、牛和马这些常见之畜,

却最难画?

他说: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

画家稍有不慎,

或者偶有误笔,

人们就能发现,

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7)

而这幅《五牛图》正是韩滉耳顺之年的一幅作品。

当时韩滉正走在田间夕阳中,

恰好看到卸下犁具、闲暇吃草的耕牛,

感慨颇深,

于是就有了这幅画。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8)

韩滉的《五牛图》来头甚大,

根据记载:韩滉兄弟原有9人,

其中7人在安史之乱中丧生,

余者仅剩韩滉、韩洄二人,

当时在朝廷为官的也只有韩滉一人。

韩滉也许是想用牛的忠诚

来暗喻自家兄弟对国家的忠心,

其他人都已不在,

所以都做闲逸之状。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9)

从右至左,

第一匹是一头棕色的老牛,

第二匹为黑白杂花牛,

第三匹为深褐色老牛,

第四匹为黄牛,

前面4头牛皆做散逸之状,

只有第5头牛神情庄重,

头上还有精致的红络头,

似乎借用了陶弘景画牛明志的典故,

表明这是一头仍在出力的牛。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10)

陆游盛赞:

“每见村童牧牛于风林烟草之间,

便觉身在图画,

起辞官归里之望。”

《五牛图》一直是历代收藏家和鉴赏家的真爱,

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

元朝画家赵孟頫、再到乾隆,

每一次辗转腾挪,都让人牵挂。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11)

乾隆为了《五牛图》专门设立了春藕斋。

《五牛图》画卷上依次有乾隆、赵孟頫(三处)、

孔克表、董诰、项元汴、姚世钰、

金农、蒋溥、汪由敦、裘日修、

观保、董邦达、钱维城、

金德瑛、钱汝诚十五家题记。

五牛图韩滉国画(传世名画第10幅)(12)

此图问世后,

至五代时不知落入何人之手,

后藏于北宋宣和内府,

南宋时转入皇家内府,

明时又转到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手中。

入清以后,此图进入乾隆内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

这件稀世珍宝从此落入外国人手中。

之后在周总理的亲自指示下,

高价买回,

经故宫博物院专家

多年精心修复《五牛图》才重见天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