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过去的生命中,一定曾有某个时刻想过这些问题:

但估计没有答案。对于很多人来说,选择无视这些问题,但你其实逃不掉的。它们就像幽灵,总会在你最迷茫和脆弱的时候悄然而至,拷问你的灵魂。

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所以我们要从打牢地基开始,先去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首先,你要想想,这些终极问题,是自古就有吗?

好像还真不是。

你问一个古代的中国人,他们会告诉你,头上三尺有神明。人活着的意义,老天爷和万岁爷会告诉他。

你问一个古代的西方人,他们会告诉你,上帝与我同在。人死后的去向,上帝和主教会告诉他。

但你问身边的人,他们会告诉你,你是不是有毛病?想这些干嘛?偶尔一个人会说:

其实我也很迷茫。

这些问题,是属于「现代人」独有的「困境」。

你思考什么?你可能思考过的7个(1)

想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先要知道下面这个概念:

1、什么是「现代」?

这个词我们好像非常熟悉,天天说现在是「现代社会」,我们是「现代人」。但好像没怎么想过「现代」是个啥东西。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现代就是当下的时代。但又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儿。否则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也可以说:「朕是现代人」。很显然,现代不是这个意思。

其实我们口中的「现代」,时间并不久远,从16世纪才开始走上舞台。这本质上是一个「时间概念」。

对于古代人来说,每个朝代其实没有太大差别。清朝和秦朝,只是又一个王朝的循环而已,对于老百姓而言,只是皇帝换了,其他的没啥太大变化。

西方世界本来也是如此,但自从文艺复兴之后,这个循环就被打破了。当下这个时代,不再是以往的重复,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时代。

人们对于时间的感受,从一个封闭的圆环,变成了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一路向前。即使到目前为止,依然如此。虽然有波动,但还未回头。

看似是一个时间观的变化,但对于我们影响之大,前所未有。这意味着,过去的大部分经验,今天用不上了。我们将不同于过去的任何一代人,现代人从原来的循环中跳了出来,成为了主宰自己命运的「神」。

是什么东西打破了这个循环呢?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

你思考什么?你可能思考过的7个(2)

经过了这几次运动之后,原来的一切规则都被打破。但总要树立新的规则,取而代之的就是理性和科学。这就迎来了第二个问题:

2、科学是万能的吗?

现在社会有一种「科学万能论」的观点,仿佛一切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如果有解释不了的,就说是由于科学还不够发达,未来总会解释的。

但科学是有局限的。它永远无法回答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意义」这一类的问题。

之前人类有信仰,西方信上帝,我们信老天爷。面对人生的终极问题,无论哪个宗教,都会给出答案。但现在大家抛弃了信仰,转向理性之后,会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

理性对于这类问题,无能为力。

比如我们现在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困境:一个人身患绝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要不要用插管等技术去抢救?

抢救可以维持生命体征,但无法好转,病人还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这个家庭也会因病致贫。不抢救,立马死。这种时候怎么办?技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法给出答案。

科学无法回答:什么选择是「值得」的,什么生活是「有意义」的,我们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科学只能在你选择之后给出最优方案,但永远无法做出选择。所以我们经常会感到焦虑和空虚。

你思考什么?你可能思考过的7个(3)

与科学相对的就是迷信,我们现在都认为「迷信」不好。但反过来想想,它为何几千几万年来,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

3、「迷信」有什么用?

如果你看过一些关于人类文明的历史,就会发现,无论哪个文明,都有「神」的概念。在我们中国也有很多,据统计有3600多个。无论是山川湖海,还是茅厕灶旁,都有神仙。那他们有啥作用呢?监督你有没有擦屁股吗?应该不是。

其实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神明,将人和这个世界建立起一种联系。

当你遭遇困境的时候,可以求神拜佛。虽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但有一点很重要——心安。当科学把这些「迷信」都打倒之后,其实也顺便剪断了人和世界联系的纽带。

之前生了病,当医生治不好的时候,人们还会寄希望于观音菩萨。但现在,当医生说出「癌症」之后,也就宣判了病人的死刑,求谁都没用。是不是很绝望?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有钱有权的人,反倒很信风水很信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总会天真地以为,是钱和权不够。但身居高位的人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总有些事情,是钱和权无能为力的的,只能寄希望于命了。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总说现在过节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为什么呢?

其实同样是科学取代信仰的结果。我们现在知道过年的时候,「年兽」不会来,嫦娥也不住广寒宫。那过年和中秋的神秘性就消失了,与之相伴的「仪式感」自然也就消失了。

对于西方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冲击就像有人突然告诉他,没有圣诞老人,你袜子里的礼物都是你爹放进去的。当小孩子都不再相信神话的时候,那这个节日的意义也就逐渐消失了。

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梦碎了,还是整个时代的遭遇:

梦虽醒,但举目四望,一片苍凉。信仰失去了根基,科学却不能为生命提供意义。

你思考什么?你可能思考过的7个(4)

迷茫只是一个问题,另外的问题接踵而至。当我们失去信仰之后,自然也就失去了统一的标准。这会导致一个问题:人们没有办法好好聊天了。

4、为何「杠精」越来越多?

随便找一条微博,或者去b站打开一个视频。几乎必然会发现有「杠精」出没。于是人们现在为了避免浪费口舌,还得在说话的时候加一句:

以上内容,完全主观,如有异议,以你为准。

看着挺好笑,但我觉得挺悲哀。我们为何会变成这样?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两个概念,「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别看着概念就跑,这东西很简单。

事实判断就是你做出的判断,是在描述一个「事实」。比如,东方明珠在上海,这就是事实判断,去一趟上海就能验证。这就是事实判断:一个事情,「实际」上是什么样。

这种判断很容易达成共识,一般不会有人来杠。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另一种判断:

比如我觉得,东方明珠应该搬到「呼和浩特」,这地方多好啊,你想象一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矗立着东方明珠,夜晚登塔仰望星空……此情此景,正如李白说的那样「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意,我这里说的,就不是「实际」了,而是在说「应该」怎么样。这就叫做「价值判断」。在刚刚的例子里,我的价值判断就是「搬到呼和浩特会更好」。如果把这个言论放到微博,我估计头都会被骂炸了。但估计总会有一两个人支持我的观点,而且两拨人谁都无法说服谁。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标准」不同。事实判断有一套客观的标准去检测它,比如你的身高,体重,量一下就知道,全世界都一样。但你美不美,帅不帅,却没有办法测量。

所以,任何关于价值判断的问题,总会有不同意见。之前人们还会心平气和地讨论一下,现在直接上来就是祖安文化。其中一小部分较为极端的人,就成为了「杠精」。价值判断的问题无法解决,「杠精」就会永远存在。如果不幸遇到,你要做的也很简单: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你思考什么?你可能思考过的7个(5)

我们常说现在身处一个「多元」的社会,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生活的方向。但好像并非如此。

5、为啥价值越多元,人们越迷茫?

你看一下周围的人,有人追名逐利,有人青灯古佛。有人奋斗不止,有人及时行乐……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却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如果你问一个人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他很有可能会回答:我喜欢。

这个回答看似自由,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他除了这个回答也无法给出其他答案,最后只能说「我喜欢」。但这个依据很脆弱,你可能过几天就「不喜欢」了。其实不管你选择了哪种生活,都没啥问题。问题是你总会怀疑自己选择的对不对。这种「不确定感」,才是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

但是没有人可以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马克思韦伯说:个人必须决定,在他自己看来,哪一个是上帝,哪一个是魔鬼。

你思考什么?你可能思考过的7个(6)

所以这个多元的世界,看似自由,实则困境。但现在人们好像并没有那么纠结,当遇到难以抉择的时候,就会拿出一个神器来决断:钱。

6、一切「向钱看」,会出现什么问题?

刚刚谈了那么多争论,不过有一点好像所有人都能达成一致:

不论干啥,钱都有用。

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再了解两个概念,就是马克思韦伯对于理性的分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如果你到现在还没离开,说明已经理解了上面的概念,那这个就很轻松了。

工具理性就是说,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盘算一下怎么做最有效。比如你想快点从洛阳来呼和浩特,那很明显,飞机就是最合适的。价格不太贵,速度还挺快。这里用的就是工具理性,它的关键在于「计算」。目标已经确定,我们只需要去计算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优解。

价值理性就不一样了,还是上面的例子,你想从洛阳来呼和浩特。但这次你订票之前想了一下,我到底去不去呢?这时候,你想的就不是「怎么去」这个「方式」或者说「手段」,而是「去不去」这个「目的」。

很显然,在你判断的时候,后者要比前者费劲很多。这很像刚刚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前者有客观标准,我们很容易达成一致,但后者却很难。于是在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普遍为人们所认同,碾压了价值理性。

由于工具理性的核心是「计算」,反映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效率至上,「KPI」为王。人被简化为一些可以衡量的指标,只要和这些无关,都忽略不计。

这样好处很明显:系统效率高。但问题也同样明显:人成为了工具。

社会就像一个人,本来应该是两条腿走路,结果现在一条变成了大象腿,雄壮有力,撑起一切。另一条变成了小鸡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人说等我「财富自由」,就去「诗和远方」。结果一辈子都走在财富自由的路上,从未看到终点。至于最初「目的」,早就在追逐「手段」z的路上,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些现象其实也就回答了我们上面的问题:为何在这个争论不休的世界,对于「钱」的态度却达成了惊人的一致?因为世界是「工具理性」主导的,而钱就是这个世界中最通用的「工具」。

对于金钱,很多人都知道社会学家齐美尔的一句话:金钱有一点像上帝,上帝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每个人都可以用上帝的名义做自己的事情。一些人用这句话为自己全身心「向钱看」做辩护。

但齐美尔还有后半句: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希望你最终可以到达彼岸。

你思考什么?你可能思考过的7个(7)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自由吗?马克斯韦伯认为,不自由。

7、为什么说我们都是「笼中鸟」?

我们曾经以为,科学和理性打破「迷信」,大家就自由了。这个想法,很天真。我们的确取下了「迷信的枷锁」,但同时又铸起了「现代的铁笼」。

你想想看,公司内部是不是一条流水线,每人负责一块业务,你搞好之后,交给下一个人或者部门。不只是公司内部,其实整个社会同样是一条流水线。不管是学校,公司,政府,医院……都是这个流水线上的一环。韦伯把这个社会机器,比喻成「铁笼」。

看似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其实这个「铁笼」异化了「人」。比如我们熟悉的「人力资源」这个词,你是否想过,「人」怎么会成为一种「资源」?我们天天说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了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看似好像没问题,但其实隐藏着另一层意思:「人」变成了「商品」,在「买主」面前,才需要相互竞争。「学习发展」等同于「提升自己作为商品的价值」,所以,也就有了「人才市场」。

这也就是「现代社会」的困境之一,看似可以自由发展,自主选择人生道路。但其实我们都在往同样的方向发展:拼尽全力,争取成为一个社会机器需要的「优秀零件」。

当然,「铁笼」虽然无情,但也有优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且满足温饱的环境。这台社会大机器的高效运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我们所需的各种物质产品,以及现在的「娱乐产品」。我们就像笼中鸟,虽然失去了自由,但胜在安全。比起前者,后者才是人们更加看重的东西。

我们难以打破这个「铁笼」,而且也不愿打破这个「铁笼」。虽然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但这种观念,只存在于浪漫的诗歌当中。

聊到这儿,你是不是感觉生活一团糟,生命无意义?不幸的是,事实的确如此。

但我们要怎么办?悲观厌世?了却残生?那就走火入魔了。

你一定听过罗曼罗兰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至于怎么去热爱,很抱歉,我也没有答案。

我只知道,厌弃生活的方式总是相似的,但热爱生活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我们都要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然后,热爱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