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数权重排名最新(激发市场新活力)(1)

自创业板改革公布以来,迅速成为投资市场的热点话题,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十分关注改革的发展动向。那么创业板注册制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创业板的核心投资逻辑是什么,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本次改革的机遇呢?针对以上焦点问题,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和华安基金的许之彦,近期在“雪球直播节”中为投资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释放市场活力:创业板注册制带来新变化

据许之彦介绍,注册制改革的核心不仅仅是IPO上市,还包括了监管、信息披露、交易机制、退市制度、再融资制度等相关的配套制度。这也是对于资本市场非常有利的因素。整体而言,创业板的范围更广,上市的企业类型更多,更大范围的企业会上市在创业板,而一些特定行业,国家重点扶持的一部分产业可能会上市在科创板。

荀玉根指出,从A股市场整体来讲,市场整体是走向规范化、成熟化的,越来越多的专业投资者在选择具体行业、具体公司的时候,会更多的偏好配置龙头,而创业板50指数整体属于创业板里头部公司的一个代表性指数,所以未来创业板50指数估值提升空间大。

“与科创板相比,创业板注册制涉及800余家公司,7万亿市值的存量改革,比科创板的力度更大。”许之彦如是说道,A股市场大力度的改革往往推动市场发生积极的变化。这是一个存量改革叠加增量改革的逻辑。此前科创版的改革是在新的试验田上进行,具有极强的试错机制,也仅具有增量的逻辑。股权分置改革、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实施,都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活力。

优化成长环境:龙头公司投资价值凸显

7月6日,深交所公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新一批获受理企业。其中,诺思格、倍特药业、达瑞电子等45家企业申请IPO,该受理家数创单日新高。截至目前,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下申请IPO企业总数已突破200家,合计达232家。

“创业板50指数就是让市场说了算,他就是中国版的纳斯达克。”许之彦信心满满的说道,大量的公司将在市场中竞争,看谁能跑得出来,这样的编制规则特别契合当前创业板,希望能够在科技,在创新,在新经济,新业务上有更多突破的公司。从目前的情况看,已受理的企业多集中在科技、高端装备、医药等行业,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特点很明显,未来创业板将更加支持传统产业与新产业、新业态、新科技的深度融合。

“改革最终的目标是使更多的公司能够通过创业板、科创板能够上市融资,让市场通过自身的优胜劣汰来选择哪些公司最终能走出来,留下来的好公司慢慢进入到指数当中。”荀玉根补充道。

注册制牛市已来:关注科技 券商牛市主线

上半年创业板50指数牛冠全球,涨幅超过40%,在去年涨幅也达到了53%。对此,荀玉根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目前处于牛市当中,而且牛市现在从过去的单轮驱动走向双轮驱动,流动性会继续宽松,5月中下旬两会推出的各种货币财政的政策也会逐渐落地。未来创业板50指数,跑赢创业板指,跑赢创业板中指是必然的趋势。

随着创业板改革的深入推进,制度红利加速释放,整个板块也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许之彦认为,整体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最为核心的因素在于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发挥直接融资功能,而创业板50指数正是抓住了创业板当中的主要矛盾。长期来看创业板50指数未来五年、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获得的收益会更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创业板上,北上资金的持仓比例远高于沪深300的4倍以上。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市场风格是否切换问题,荀玉根认为牛市的主线是科技 券商,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科技产业是我们这一次牛市最根本的根基,要实现这些产业的发展,背后要有一个融资体系的支撑科技行业的发展。一些低估的品种也有轮涨和阶段性普涨,后面会慢慢平息下来的,是很正常的主线和轮动的修复,扩散的修复辩证的关系,最终市场长期的主线是要靠科技 券商,这个阶段还是要均衡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