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先进中每个人的观点是什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先进中每个人的观点是什么(论语的现代感悟)

论语先进中每个人的观点是什么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践了,再说出来。”

【感悟】

行胜于言

这一章孔子继续讲君子。这一章孔子应该讲到了很多人都可能会犯的毛病吧,尤其是像子贡这样口才比较好的人,很容易就是“言胜于行”。反思自己,也是经常就“弃君子而从小人”咯。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愿意先讲的内容应该都是正面的(如果是为了欺骗则更是如此),无非是希望给别人留下积极的印象。这里无论是出于虚荣心,还是潜意识里认为只要讲出来就能实现(通过构造一个想象的自我),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得一种认同感。这种人人都有的虚荣心,只要不过就好。

然而,很多时候看似是为了他人谋福祉,实则更容易陷入“言胜于行”的陷阱。一件事情要干,总得有些资源,这时候如果口才不好拉不到人和钱,后面都是白搭。这么说来,反而“言胜于行”是必要的了。可是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真的坚信某一件事情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即便一开始拉不到资源,是否就会停止呢?如果停止的话,是否也从侧面说明了初心不纯粹和意志不坚定呢?这怎么都不能算是君子了吧。因此,能够行在前,至少说明了一个人真的相信,并且知道只有实践了(哪怕只是初步的),才更知道事情本身的可行性和困难点。这时再去拉资源,肯定比只有PPT要有说服力的多吧。此外,回想到之前孔子讲颜回的“大智若愚”,还没开始就昭告天下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弘一法师曾说:“凡事做七八分,说一二分。” 大师必定也是想告诫我们,一件事情成与不成,人力能够左右的估计也只有一二成吧,剩下的都是天意。高人必定是到了“不知之知”的境界了。这时,言语似乎已不足以表达事物的全貌了,那还有什么可讲的呢?

参考资料: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归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