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河月明》这部剧,很多网友都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搞不清楚到底在演些什么?
个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源于《山河月明》并非大家所期待的样子,没有演成一部“朱棣传”。虽说冯绍峰饰演的朱棣是该剧的男一号,但其的人物设定却不是大男主,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何晟铭饰演的朱标等人的戏份皆不逊色于前者。
至于为什么如此安排,可能是因为后期剪辑的缘故,又或许是刻意为之。但不管怎么样,在当前的版本中,《山河月明》实质上在描绘一场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大戏。可能有人会问了,《山河月明》的主线剧情围绕大明皇室与众臣子展开,谈何阶级斗争呢?
关于《山河月明》中的阶级斗争,要从两个层面上去看。
朱元璋个人的层面
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不假,但其却是典型的苦出身,因此深知百姓的生活不易。剧中张丰毅饰演的徐达说过: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其实这句话出自元朝民谣《台温处树旗谣》,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实在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徐达是跟着朱元璋一起造反的,徐达都知道这个道理,朱元璋自然更是心知肚明了。二人亲身经历过元末的乱世,深知百姓要是没有了活路,必然会揭竿而起的。所以当那些开国功臣侵吞田地,断了百姓的生计时,朱元璋才会大为震怒。看似只是权贵们多拿多占了,实际上已经在动摇大明的根基了,放纵下去说不定很快又要改朝换代了。
说白了,朱元璋是怕自家的江山被断送了,所以才会痛下杀手的。由此可以看出来,朱元璋的确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算是代表了百姓跟权贵去斗争。
帝王的层面
自古以来,很多帝王都有着同一个困扰,那就是与臣子们争权。可能有人会不理解了,帝王乃九五之尊,不是可以号令天下人吗?
只能说此言差矣,在《康熙王朝》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说过:
“天下是朕的,但朕也是天下的!”
一言蔽之,除了昏君,帝王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为了稳定社稷,自己以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姻都是交易的筹码。至于联姻的对象,除了和亲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士大夫阶级。
所谓士大夫,大致包括了官宦、读书人等等,也就是协助帝王治理天下的群体。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群人即是帝王的“天下”,因而有时必须得主动分出手中的权力。
打个比方好了,在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段子:
“同样是迟到,月薪三万的员工,老板默不作声;月薪一万的员工,下不为例;月薪三千的员工,直接扣工资。”
究其原因,月薪三万的员工是管理者、月薪一万的员工是公司骨干,老板需要依靠他们来管理和带领大批月薪三千的员工。迫于这一点,老板相对而言会对管理者和公司骨干更为宽松一些,帝王对待士大夫们也是如此。在《山河月明》中,当淮西的勋贵们违法乱纪时,朱元璋同样没有一开始就大开杀戒。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士大夫们总是想着左右帝王的决策,以此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就等于变相夺权了,帝王肯定会心生不满,斗争便由此展开了。只不过结果不尽相同罢了,有的是帝王大获全胜、有的是臣子占据上风、有的是双方势均力敌,朱元璋显然是前者。
关于帝王与士大夫们之间的斗争,《山河月明》的叙述可能有所偏颇。一些重臣,朱元璋不是说杀就能杀的,还是要有罪证在手的。客观而言,在封建社会中,士大夫阶级的确势大。不仅李善长,乃至刘伯温,皆认为大明应该与士大夫共天下。
可以这么说,帝王与士大夫们之间的阶级斗争自古有之,朱元璋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结语
诚如某些网友所说,要想彻底看明白《山河月明》,还是得懂一些历史常识的。例如杀功臣这件事,许多开国皇帝都做过,可这并不代表他们薄情寡义。假如功臣们都能够循规蹈矩,即便帝王有心杀之,怕是也无从下手。滥杀无辜也一样会使皇位不稳,明君是不会做这种蠢事的,否则必有亡国之忧。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