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君瑞 曹媛媛,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山区支教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山区支教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用爱照亮乡村孩子的天空)

山区支教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

记者 君瑞 曹媛媛

1年前,怀着对乡村孩子的爱,怀着“壮士出川”的豪情,她毅然来到正阳县铜钟镇汪庄村支教,成为该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她,就是43岁的陈玲。

汪庄村小学距离铜钟镇15公里,是全镇最偏僻的一个村子,地处正阳、息县、罗山3县交界处,也是全镇最偏远、道路最差、条件最艰苦的小学。这里严重缺乏师资,在陈玲去之前,汪庄村小学只有3名正式教师、2名聘任教师。到汪庄村小学后,即使生病,陈岭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课、请过一天假。

陈玲说:“这里虽然落后,条件尽管艰苦,但是,这里的孩子都有一颗求知若渴的心,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教导,这正是我的追求所在。我要用爱改变孩子们的生活,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尽早走出贫穷与落后,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认真学习,重视儿童教育

在去汪庄村小学支教之前,陈玲是铜钟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在从教的20余年里,由于工作勤奋敬业、成绩出色,陈岭多次被评为“正阳县优秀教师”,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发表的论文曾获驻马店市教育系统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过市优质课二等奖,并被正阳县评为2011年~2012年度优秀班主任、市2014年~2015年度优秀班主任。

为了给学生做榜样,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要适应新时代儿童对知识的需求,必须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永远保持一颗鲜活的心灵。陈玲每年都自费购买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期刊杂志,从中汲取新知识、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陈玲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研究小学生的爱好兴趣,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分析原因,因材施教,使全班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教育,健康成长。

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陈玲利用电教、出黑板报、唱儿歌、发宣传资料等少年儿童容易接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同时,结合学校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促进学生在注重环境保护中强化自我责任意识和文明意识。

倾注爱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很多家庭的夫妇常年不归,将年少的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或亲戚照看,由此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脱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和照料,远离了父母的情感抚慰,大量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

为了让留守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陈玲和同事们一起将平日点点滴滴爱露灌进留守儿童的心田。

陈玲所带的班里共有16个留守学生,大的有13岁,小的只有10岁。平时,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起正常学习、生活、唱歌、做操,流露出天真幸福的笑容,但是,一到节假日、自己的生日或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显得心事重重,甚至会偷偷流眼泪。

为了使这10多个孩子心情开朗、性格活波,陈玲对他们倾注了很多爱,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在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关心,还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激励他们自立自强,激发他们读书学习的热情。

11岁的周俊自父母外出打工后,便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衣服很少换洗。陈玲知道后,就利用双休日时间给周俊洗衣服。周俊的头发长了,陈玲就把他领到学校附近的理发店,自己掏钱给他理发。

10岁女孩汪梦的家庭一贫如洗,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一般只回来一次。得知汪梦家是低保户,陈玲就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经常为她梳洗头发、添置衣服,让她和自己一起吃饭。

忘我工作,成为“老师妈妈”

陈玲把困难学生和留守学生分类建立档案,并让他们牢记自己的手机号码。学生病了,陈玲就陪他们去医院看病。

班里最调皮、最淘气、最爱上网的一个男孩叫胡庆龙,各科老师都拿他没办法。陈玲刚见到胡庆龙时也被他气得头疼。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孩子?陈玲想,首先要和他做朋友。陈玲耐着性子和他一起顽皮、一起淘气、一起上网打游戏。由于胡庆龙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体弱多病的外公外婆,所以陈玲经常到胡庆龙家帮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如洗衣、购买生活必需品等。

2015年12月一个周日的下午,陈玲正准备做晚饭,手机突然响起,“我是胡庆龙的奶奶,他发高烧,我没办法,只好给你打电话……”陈玲听后急忙骑上电动车到胡庆龙家中,用棉衣把胡庆龙包好,把他送到镇卫生院,并掏钱为他办理了入院手续。经过及时治疗,胡庆龙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就在陈玲长出一口气时,胡庆龙突然扑倒在她怀里大哭起来。陈玲紧紧地搂着胡庆龙,不断地安慰他。

第二天,胡庆龙写了一张小纸条,偷偷地递给了陈玲,上面写着:“老师妈妈,我喜欢你,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气你了,我要好好学习,以后长大了挣钱给你买漂亮的发卡、漂亮的衣服,请你相信我,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看着胡庆龙稚嫩的字迹,陈玲心里很是激动,多少日子的付出没白费,她在胡庆龙身上看到了希望。

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陈玲坚持用一颗滚烫的爱心诠释着师生之情。冬天到了,特别是雪雨天气,路程较远的孩子上学非常不便,陈玲坚持能接送的就接送,不能接送的就让他们留在自己宿舍里吃住,为他们辅导功课。很多学生家长知道后,通过电话对陈玲表示感激之情。有位家长在电话里对陈玲说:“听孩子说你身体不好,常年有病。你关心俺的孩子让我非常感激,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呀……”

积劳成疾,仍坚守讲台

由于常年坚持站在三尺讲台、备教案、辅导学生,陈玲积劳成疾。2011年,陈玲因患类风湿病,手脚发肿,疼痛难忍。别人在节假日里会选择团聚或休闲旅游,而她的节假日大都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长期熬夜备课、查资料、改作业,以及呼吸有害健康的粉笔末,导致陈玲双眼视力急剧下降。2014年,陈玲视力模糊,几乎失明,经检查,竟然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黄斑裂孔及白内障”,医生建议她必须立即接受手术。

实在没有办法了,陈玲便在2014年暑假期间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在当年寒假期间又接受了视网膜脱落手术和黄斑裂孔手术,眼里置入了人工晶状体。住院期间,学生们非常想念陈玲,但又无法去郑州的医院里看望她,便采摘了一些野花拿到学校,交给其他老师。学生们说:“我们的花儿都快谢了,

当陈玲从同事们那里听到这些话时,她仍然显得异常激动,尽管还没有康复,再也呆不下去了,最终坚持提前出院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孩子们身边。

陈玲说,去汪庄村小学支教前,许多得知消息的亲友都说她傻。“其实,他们觉得我傻,我却感觉很幸福。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这样的傻老师,每次和他们在一起,听到他们开心地叫我‘老师妈妈’时,我心里就充满了力量和幸福感。”采访结束时,陈玲说,“孩子们对我的依赖更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我要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真实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