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充满了烦恼和悲伤,为了排遣愁情、疏解郁闷,古代人经常会寻觅各种方法。如今的人们虽然并不了解千年之前的生活状况,却可以通过诗行,穿越到过往,感受一下山林古刹中的奇思妙想。
唐朝时佛教在中土得到了大力发展,到了北宋时期,禅宗更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许多士大夫不仅儒释道兼修,而且还在其诗文里说禅论道,更经常与高僧们切磋交流。而僧侣们也经常会创作一些诗作,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分享宋代高僧的禅诗,神韵清幽,禅意浓浓,令人仿佛涉足到空灵的禅境。
寄云水禅师
宋代:释简长
千峰耸寒翠,古刹凌秋云。
高人敛幽迹,世事何由闻。
禅石抱苍藓,祖衣含净氛。
有时溪上步,自与鸟猿群。
释简长是北宋九诗僧之一,他自幼出家,勤学佛经和诗法,并创作了很多诗篇。这首禅诗就抒写了作者清净悠然的生活画面,表达了悟禅后的独特感受。
作者学问高深,结交广泛,有一次他应邀前往禅师的居所访问,颇觉对方生活的环境闲雅幽静。诗人与其交谈之后,更感到大师满腹经纶、造诣精绝,自己也很受启迪,于是便赋诗抒怀。
起首两句介绍禅师的居所,“千峰耸寒翠,古刹凌秋云。” 大师住在松柏参天的群山峻岭之中,那里山青水秀、远离凡尘,千年的古刹高耸入云,巍峨的建筑气象庄严,走到近处更觉得瑰丽壮观。
作者在开篇抒写了一派清幽的气氛,颔联接着展现出大师的不凡风度,“高人敛幽迹,世事何由闻。” 高僧来去不定、难觅踪迹,一般人都很难看见他的身影。他每日参禅修炼,两耳不闻凡尘之事,却只在意禅心佛性。
一个“敛”字,表明大师很少抛头露面,经常在深山密林里静坐,或是于峭壁深壑中沉思。人间充满了变幻,他总是淡然自若;尘世充满了诱惑,他依然安贫乐道。作者只用短短两句话,就刻画出一位气度闲静的高僧形象,令人赞赏。
颈联想象对方参禅时的情形,“禅石抱苍藓,祖衣含净氛。”居所周围怪石嶙峋、铺满了苔藓,说明平时很少有人探访。而大师在如此清净无尘的地方暮礼晨参,却可以心无杂念、虔诚至极,似乎他的衣服上都衬托出禅境的氛围。祖衣,指僧人的礼服。
人们经常感觉时光如水,是因为大家都在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中,时间就在指尖悄悄流逝。大师虽然也无法让时间倒流,但他可以从容和淡定地在时间里熬煮,丝毫不觉得惋惜和无奈。
结尾描绘对方超脱的襟怀,“有时溪上步,自与鸟猿群。”大师并非总是在参禅沉思,他有时独自在溪边漫步,周围群鸟欢鸣、众猿翻跳,似乎早就与大师成为了熟悉的朋友。
如此亲密无间,令人感觉大师与大自然已经融为一体,更接触到了乾坤的本源。诗人也深刻地感悟到,参禅也需要深入自然和实际生活,在各种体验中感悟禅机和真理,从而达到舒展天性、全然无我,又恬淡悠然、清雅虚旷的般若境界。
北宋高僧的这首禅诗通过写景寓禅,展现了一位境界恬淡的高僧形象,也启迪后世应该如何进行修炼。大师通过修习禅定,其心情变得纯粹而宁静,更增长了慧心灵性。
大师在千峰耸翠、古刹凌云的环境里,收敛幽迹、不问世事,与鸟猿为伍、和苍苔作伴,没有机心、不慕名利,于是便能充分地感受一份浓浓的禅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