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会富(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的内涵和意义?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的内涵和意义(深刻认识坚持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的内涵和意义

作者:李会富(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大论断,精辟阐述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指明了原则路径、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重要要求,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深刻认识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其关键就在于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是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并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才凝聚起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无穷智慧,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增强了指导实践、武装人民、引领时代的真理伟力,不仅在中华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而且以崭新形象向全世界展现了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内容,引领党开创百年奋斗伟大成就。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壮丽征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而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领导人民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党和人民实现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为党和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科学理论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越是艰巨的任务,越需要坚强的理论指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新征程上的伟大斗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新征程上的新课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指引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准确把握坚持“两个结合”的重要要求

坚持“两个结合”是我们党的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科学的内在逻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重要要求。

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才能展现出气势磅礴的实践伟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激活了中华文明的现代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的沃土,滋养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华大地根深叶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要准确把握“两个结合”之间的内在逻辑。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久历史积淀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和精神特质,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具体实际中处于最核心、最深层的位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是中国具体实际的深层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内在统一、不断深入的;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基础和前提,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深入和升华。从理论创新的历程看,从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不断推进、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过程。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在新征程上,必须继续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的新的飞跃,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和光辉典范。在新征程上继续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充分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党的理论创新实践的规律性总结,是继续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紧紧围绕中心任务推进理论创新,为完成中心任务凝心聚力、立根铸魂。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始终坚持自信自强、把握历史主动,站稳人民立场、汇聚人民智慧,拓展世界眼光、引领时代潮流,主动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进程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来源: 光明网-党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