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三次延期、距离原本演出时间整整一年的国家话剧院版话剧《四世同堂》终于来到上海,今晚将在上海文化广场完成一连四场的收官演出。从定档去年8月27日,到因为疫情不断改期至今年1月、3月、8月,话剧迷戏称该剧别名为《退了又退》《真·四世同堂》,所幸,在文化广场和国家话剧院的共同努力下,此番终于不负相思意。

又一部硬核剧作定档这阵容稳了(延期三次后来沪上演)(1)

图说:话剧《四世同堂》 网络图(下同)

姗姗来迟

此前三轮延期,文化广场采取的是原票原座延期入场政策,观众不需要退票再换新票,仍可以持原来购买的演出票对号入座。因此检票口,可以看到大量观众手持的是去年8月时的票,经过为期一年的等待,终于如愿走进剧场。这样的延期频次和观众的不离不弃,足见《四世同堂》的号召力,在过去的演出历史上也极为少见。

原本这轮演出也有再次延期的风险。而上周国家大剧院话剧《林则徐》在文化广场的成功上演,也给了《四世同堂》剧组一颗定心丸,国话表示,只要能演,只要能回得了北京,那就必须来!

又一部硬核剧作定档这阵容稳了(延期三次后来沪上演)(2)

一年多前,《四世同堂》开票,一个星期内三场演出全部售罄。待到第二次延期,文化广场又加了一场,仍然很快售罄,足以说明上海观众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喜爱。演出前,国话剧组与田沁鑫导演特别为上海站进行了排练,即便是已烂熟于心的作品,仍然希望呈现出最好的状态给上海观众。

通常来说,因为疫情无法上演的剧目很可能就直接取消了,但文化广场选择了延期不取消的方式,希望最初买票的观众可以以最省力的方式观看到喜爱的演出。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无论什么演出,受疫情影响我们都是尽可能延期而不是取消,这既便捷了观众,也是我们对演出方的承诺。”

去年8月以来,《四世同堂》的每一次延期文化广场都经历了与国话反复的商议,如今,这出经历漫长等待,期盼已久的经典大戏终于落地申城。

又一部硬核剧作定档这阵容稳了(延期三次后来沪上演)(3)

震撼上演

随着说书人的开场念白响起,三言两语间,老舍笔下浓郁到化不开来的北京味道,在舞台上层叠而起。时代的大浪里,一个又一个细腻又情感丰富的故事不断将观众卷入其中。“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的歌词放在此处形容观众的心情十分恰当。

作为最擅长写“人”的平民作家,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使用百科全书式的写法,对17个家庭的130个人物进行了均匀而细致的刻画。而到了话剧舞台上,田沁鑫导演则展开一场白描式的群像写生,在剧情跳跃间不失对细节的把握,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将北平各阶层人物的思想变迁和挣扎困顿刻画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战争是人类的一场大病。”在这场持续八年的大病中,每个人都被病症缠身,为生存所困。话剧《四世同堂》几乎把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复原到舞台上,将祁家、冠家、钱家三户人家的院内、室内和胡同风情巧妙地呈现在舞台上,立体化还原了当时北京人的衣、食、住、行。

在座椅上,文化广场还为《四世同堂》的每一位观众打印了纪念票根,告诉大家:“欢迎回来,戏剧的世界。”

据悉,10月中旬田沁鑫执导的另一部国话大戏《直播开国大典》也将在上海文化广场隆重上演。(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