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一佳人兮,一生历程,从人微言轻的歌女蜕变成一代大汉皇后。这一跃迁,引得天下人津津乐道、广为传颂,诱人不自觉地想拂去她的传奇色彩,窥其究竟。

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天地,衹承宗庙,母临天下。故有莘兴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盖有内德。皇嗣延绵,螽斯衍庆,现卫夫人恭谨谦让,仁德善良,不以显贵而自衿张扬,秉淑媛之懿,体山河之仪,威容昭曜,德冠后庭。有司奏议,宜称绂组,以母兆民。今,立卫夫人为皇后,永终天禄。(剧中卫子夫封后诏书)

卫子夫最后的下场(死是最后的升华)(1)

-1- 前半生的第一幸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第一幸在于眼缘。平阳府中娉婷袅娜之女何其多,好似万花丛中,而汉武帝这位采蜜之人唯寻卫子夫,如果是巧合,那就只能以幸运作解。

据张衡《西京赋》称:“卫后兴於鬒发。”《汉武故事》载:“子夫因侍衣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欢乐。”

由此来看,子夫这份幸运,她的头发有很大的功劳,古人以乌黑、亮丽、浓密、修长之发为美,那么头发加上歌舞加之容颜一定是匀称出了最好的卫子夫,才有了帝王与平民女子的这一眼缘,才有了之后的牵牵绕绕。

原是小小讴者,最初的命运也许是一枚棋子,不过她却在众多的棋子中脱颖而出,未能阵亡是人生第一大幸。若不然,没有自主权的歌女只能依旧是一枚棋子,更卑微地活着。

卫子夫从被宠信到当上皇后这一路走来,不可谓不幸。平阳公主府中有多名女子,偏偏只有她被武帝看上,后来入宫一年未得幸,却因遣返宫女时泪雨盈盈,我见犹怜,便自然而然地又被皇帝留下,由此竟怀孕了,诞下武帝第一个孩子,破了武帝多年无子的困扰。后生长子刘据,而武帝对陈皇后早已生厌,加之巫蛊,阿娇被废,卫子夫顺理成章成了皇后,加之卫青军功卓著,其后卫家一门荣耀至极。这此后种种幸运都始于那第一幸。

虽说幸运,但我觉得人能获得莫大的幸运,绝非个人滞步不前,空待人生际遇,仅凭“幸运”二字便能一路顺遂,能成为众人眼中的耀眼必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就而成。

卫子夫最后的下场(死是最后的升华)(2)

《大汉贤后卫子夫》

-2- 前半生的不容易

一路走来,从不平坦。

卫子夫的入宫,也是一波三折。

卫子夫与李夫人同是歌姬出身,但卫子夫的入宫比李夫人多了许多坎坷。一来当时汉武帝登基不久,朝政几乎还把控在窦太皇太后手里,实权不力;二有娇纵跋扈的陈阿娇皇后和气焰不小的窦太主,即便九五至尊也难免处处受压制。

卫子夫当上皇后以前,有陈阿娇皇后的嫉恨,刚入宫廷的那一年是最无助的一年,而怀孕后虽得窦太皇太后令众人保护其腹中龙裔的指示,但也因怀孕使得皇后嫉妒,致使弟弟卫青被抓险些丧命,此后经年还有诸多困扰,也曾有过性命勘虞。

不过或许祸兮福所倚,阿娇的娇纵蛮横与卫子夫的柔弱温顺形成鲜明对比,汉武帝越是远离陈阿娇,就越是靠近卫子夫。卫子夫似乎是注定来拯救这个时期的汉武帝的,实权未真正掌握,抱负亦无法施展,双翅被禁锢的雄鹰任如何雄心壮志也达不成鹰击长空,而在感情上还是受到陈氏外戚的束缚,此时的卫子夫犹如天赐予之,卫子夫出现在了最好的时机。

卫子夫当上皇后之后,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钩弋夫人等相继出场、各放异彩。古时的女人,尤其帝王的女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选择的等待。

卫子夫得到了一个女人一生可得到的最高荣耀,但生活幸福与否,大概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来宫怨之音屡见不鲜,其实,比起宫怨诗中的许多女子,卫子夫已然幸运太多。不过,爱随时都需要,纵以曾经爱过作为自慰,心中仍不抵凄凉之意,毕竟是无可奈何地以曾经的温存慰暖余生。也许是得失相宜,人这一生,遗憾总是有的。

卫子夫最后的下场(死是最后的升华)(3)

《汉武大帝》

-3- 一生的贡献

总觉得电视剧《卫子夫》中卫子夫的几字箴言“不争不显不露”很好地诠释了卫子夫一生宫廷生活的恭谨谦让。人以德行为先,卫子夫的温良恭让能受世人赞誉必定不是空穴来风,那么以德行母仪天下对天下人德行也会是一种影响。

武帝年轻时遇见卫子夫,卫子夫也正是年轻貌美之际,这也许是最标配的郎才女貌。卫子夫独宠十年,育有三女一子,是武帝所有后妃中生育最多的,这期间也并没有出现比卫子夫更受宠爱的女子。卫子夫作为后妃,为皇室子嗣绵延确是贡献不菲,武帝的第一个孩子第一个长子都出自卫子夫,从后妃的责任而言,她无愧于大汉。

三十八年的皇后生涯,史书中未记其过,能够身居高位多年,而未有微词传出,居于复杂环境之中,智慧一定是有的,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以德行征服人心。即便之后不再得武帝过往之幸,却始终深得武帝信任,武帝每次离宫都很放心将后宫事务及少府所掌宫中事由交于皇后,甚至可以不过问。“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从统领后宫、母仪天下的皇后责任来说,卫子夫也不负大汉。

因为卫子夫映入武帝眼帘,卫子夫的家人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以及其他卫氏族人都为大汉社稷做出一定贡献,尤其卫青与霍去病对大汉的贡献不菲。她为卫青、霍去病的丰功伟绩按下了第一道门闸。

我认为卫子夫是唯一一位与武帝偕老的女子。十几岁时的一见钟情,十年相伴的情谊,三十八年帝后同体的岁月,这一切都是后来受宠的夫人们无可比拟的。作为妻子,她给予了武帝一生的支持,除却最后一次。在武帝的一生中,卫子夫是至关重要的。

卫子夫最后的下场(死是最后的升华)(4)

-4- 幸与不幸

《汉书》中有李延年颂唱“倾国倾城”那首歌谣的记载,而主人公就是受汉武帝十分宠爱的李夫人。卫子夫与李夫人都是武帝后宫佳丽,自古色衰而爱驰,都说李夫人令武帝念念不忘,如果李夫人活得像卫子夫那样久,一样走到年老色衰的年纪,不知道还会不会得武帝那么惦念呢。

卫子夫与李夫人,各有各的幸运,各有各的不幸。

卫子夫起于巫蛊,落于巫蛊。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因多年无子,惑于巫祝,最后东窗事发,既已踩到雷区,又如何能够全身而退?陈阿娇付出的代价是罢黜后位,退居长门宫,往后戚戚数载,不过哀唱《长门赋》。卫子夫是汉武帝第二位皇后,乃史上在位时长第二久的皇后,但《长门赋》几乎适合所有宫人,“新人旧人”的更替顺流势不可挡。卫子夫因为巫蛊之祸所承受的后果丝毫不逊色于陈阿娇。

如果人一生的运气是有额度的,那么卫子夫在前半生里将运气运用到了极致。巫蛊之祸好似风云涌起、翻江倒海,卫氏一系几乎族灭。但最幸运的是,卫太子还是留下了刘病已这个血脉,后成汉宣帝,兜兜转转,可说西汉之后的血脉都可算卫氏之后了,西汉政权又回到卫系子孙身上了。

巫蛊之祸十八年以后,汉宣帝登基,以皇后之礼重新厚葬曾祖母卫子夫,追谥号为“思”,“史称孝武卫思后或卫思皇后”,皇后拥有独立谥号,史无前例,这个“中国历史的第一”,斯人已逝,也许对卫子夫本人而言已无关痛痒,但在后人看来,还是可“威风八面”的。而十八年,一个让人觉得大义凛然的数字,都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卫子夫最后的自尽就让我觉得有一种侠义之感,夹杂着几许愤恨与不甘,以死明志未有谋反之意,那一刻,她是勇敢的,从支持太子起兵的那一瞬间开始,她是有着卫氏家族的英勇与血性的。

一代大汉贤后,不会浪得虚名。一辈子不争不显不露,历史流传下来了她一辈子的淑德,而最后的祸端给她这一生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好像,选择死是她这一生最后的升华,成就了不一般的卫子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