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置鼓,钟楼悬钟,暮鼓晨钟,是元明清时期京城的报时方法。

北京城在明朝时有多大(古代的北京城是怎样报时的)(1)

乾隆皇帝像

昔日文武百官上朝,京城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历经数百年,后随清朝衰亡而逐渐失去功能。

据史料记载,所谓暮鼓晨钟是钟鼓楼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规律。

由于旧京城大多是平房,“暮鼓晨钟”的声音可传达10多里,覆盖6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北京的9个古城门也依据听到的钟鼓声,再鸣点,关启城门。

北京城在明朝时有多大(古代的北京城是怎样报时的)(2)

北京鼓楼

清代原规定钟楼昼夜报时,乾隆后改为只报夜里两个更时,而且由两个更夫分别登钟、鼓楼,先击鼓后敲钟。

北京城在明朝时有多大(古代的北京城是怎样报时的)(3)

北京钟鼓楼

其计时方式按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来计算,每更为一时辰,即现在的两小时,19点为定更,21点为二更,23点为三更,1点为四更,3点为五更,5点为亮更。

钟鼓楼每到定更先击鼓,后敲钟,提醒人们进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大家睡眠。

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敲钟,表示该起床了。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

撞钟与击鼓相同。击鼓定更,撞钟报时,在1924年废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时被废止。

如今的钟鼓楼虽已失去司时的作用,但每到年节,北京人依然能听到宏厚有力的钟鼓声,成为京城著名的一景。

每到新年到来时,这里将再现“暮鼓晨钟”的表演,而且是在历史资料记载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进行的。

25面鼓是按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清代嘉庆时期奏折中记载的资料,依尺寸仿制的。

目前,鼓楼还现存清代主鼓1面,1900年八国联军刺破鼓面的印记仍历历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