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

作者 | 桑梓

9月5日,东京残奥会圆满结束。

中国队一骑红尘,一马当先!

总共斩获96金60银51铜

赢得奖牌207枚

稳居金牌奖牌榜“双榜”第一!

其实,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5年蝉联残奥会双榜榜首了!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2)

中国残奥健儿的风采,

放眼全球,

至今无人可敌。

而最近上映、由吴君如监制并主演的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

其原型就是一位残奥会冠军。

他参加过4届残奥会,

夺得6枚金牌,

同时还打破了男子100米、200米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

他是“中国阿甘”,

也是苏炳添心中真正的“苏神”!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3)

然而,提到苏桦伟,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母亲。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4)

生来残疾的“神奇小子”

1981年,

一位婴儿在香港佛教医院呱呱坠地。

刚出生,

就被医生判处死刑:

“这个孩子患有罕见的黄疸病,

导致肌肉痉挛和弱听。

就算抢救回来,

也一辈子无法自理。”

在场所有人犹如晴天霹雳般,心灰意冷,

唯独苏母偏不信命。

她给儿子取名为“苏桦伟”,

想让他成长得像白桦树一样高大伟岸。

儿子听力薄弱,

口齿不清,

她就一人做多份工,

攒钱买助听器。

儿子步行困难,

四肢僵硬,

她就每天把儿子背在肩上,

走哪儿背哪。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5)

在苏母心中,

既然所有人都不把儿子当普通人,

那我就让儿子做一个不普通的人吧。

所以,

面对店铺老板因同情而赠送的可乐,

她果断反问:

“为什么你要请他喝,

你怎么不请那些正常的孩子喝呢?”

她也曾有过绝望的时刻。

冒着生命危险,她把儿子放到工厂传送带上:

“站起来,不然我们就一起死!”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6)

周围人都骂她绝情,狠心,恶毒。

可只有苏母自己知道,

那些正常人触手可及的东西,

儿子踮起脚尖都很难够到。

所以她才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

去逼迫儿子成长,

才有可能帮他争取到未来的一席之地。

上帝不是无所不能,

所以创造了母亲。

在苏母的坚持下,

奇迹发生了!

4岁,小桦伟学会了走路,

8岁,他学会了绑鞋带,

还如愿成了香港残障学校的一名小学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

他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

虽然走路很慢,但跑起来却很快!

这一切,

苏母都看在眼里,

她激动得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那般,

赶紧带儿子去田径队报名。

由此开始了残疾运动员苏桦伟的神奇一生。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7)

苦于常人的寻梦之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苏桦伟刚进田径队的时候,

能够从巴士站走入田径队的场馆,

就已经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就连爬楼梯、上台阶这种简单的训练,

对他来说都难于上青天。

与此同时,

苏桦伟的听力也成了跑步时的最大障碍。

每次起跑枪声一响,

其他队友都遥遥领先了,

唯独他还愣在原地,

蓄势待发。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8)

苏桦伟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

但每逢此时,

苏母总会一遍又一遍地站出来鼓励儿子:

“你姓苏,

不是输!”

“用力哭,

不如用力跑!”

“看着妈妈,set,go!”

在苏母的鞭策下,

苏桦伟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那时,他就已经知道,

光芒再微弱,也能照亮前方;

路途再坎坷,也能通向未来。

所以,为了练平衡力,

他每天跑楼梯,

脚踩鸡蛋,

拉筋伸骨。

为了弥补听力不足,

他就反复练习起跑姿势,

取长补短。

在这种严苛的训练下,

他浑身是伤,

膝盖青肿,

指甲盖全部脱落。

但是,不管吃多少苦,流多少血和汗,

苏桦伟都不肯轻易言弃。

母亲坚强的身影,长久的陪伴和信任,

早就在他心中种下了不灭的信念。

他说,

“我喜欢跑步时的速度感,

以及风吹过脸颊的感觉。

我要继续跑下去,

直到跑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每个运动员都想为国争光,

苏桦伟也不例外。

可他没想到,

自己的出头之日竟来得那么快。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9)

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

15岁的苏桦伟参加人生中第一次残奥会,

和队友一起赢得了男子4x100米接力比赛的金牌。

2000年澳洲悉尼伤残运动会上,

苏桦伟个人斩获100米金牌、200米金牌、

400米金牌、4×100米金牌,

打破了三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一夜之间,

残疾人苏桦伟成了“中国香港的阿甘”、“残奥会的飞人”!

奥运赛场上,

一颗亮眼的新星缓缓升起!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0)

迫于生计,成为刘德华公司文员

“妈妈,我赢了!还破了记录!”

苏桦伟拿到金牌后,

第一个要倾诉的人就是母亲。

他和母亲相拥而泣,

此情此景,

苏母此生难忘!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1)

可没过多久,

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同工不同酬。

像苏桦伟这样的运动健将,

哪怕他打破了世界纪录,

每个月的津贴也只有3000港元。

而他去送快递,

一个月都能有7000。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2)

所以每参加一次奥运会,

对他而言都是很大的经济支出。

到2002年,

苏爸工伤退休,

这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苏母看出了儿子内心的担忧,

为了让他安心备赛,

苏母一个人谋了4份工,

几乎没有喘气的间隙。

可苏桦伟于心不忍,

他不想让母亲太过劳累,

便打算退出训练,

去送快递。

因为这件事,

母子俩人僵持不下。

苏母甚至放出狠话:

“你只有跑步,

才不会被人瞧不起!”

可没经济支撑,

即便梦想再雄伟,

也是痴人说梦。

这时,刘德华站出来了,

他邀请苏桦伟去自己公司当一名文员,

负责把图片传到电脑里。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3)

每周有3天可以提前下班去训练,

就算上班时间去比赛,

也不会克扣工资,

比赛得奖了,

刘德华还会单独给他发奖金。

有了华仔的救济,

苏桦伟的训练计划变得如虎添翼。

苏母也付出了全部精力,

助儿子圆梦奥运。

儿子缺铁,

苏母每次就买点牛肉回家,

把它搅碎、摊平,

变着花样儿地为儿子补充营养,

自己却一口都舍不得吃。

儿子训练劳累,

她就大包大揽一切家务,

争分夺秒让儿子休息。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4)

转眼间,

就到了2008年。

在北京残奥会的男子200米-T36决赛中,

苏桦伟以24秒65的速度夺得金牌!

同时也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他还因此有了一系列称号:

香港杰出运动员,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香港站火炬手。

他的故事,

被拍成了电影《12秒58》,

反响强烈。

还被写成了自传《赤道上的金牌》,

鼓舞振奋着每一个人。

香港街头,

也时常流淌着苏母的那句广告语:

“我叫阿贞,26岁那年,

我生了个儿子,他有痉挛,

我以为,他以后都要走得比别人慢,

可是最后,他跑得比别人快。

这就是我的儿子:苏桦伟。”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5)

你看,

这就是苏桦伟的故事。

这些年,

人人都在讲赢在起跑线。

但回首苏桦伟的成长经历,

你会发现,

这是一个输在起跑线,

却赢在终点的故事。

倘若没有苏母的三次不信命,

也不可能造就他的传奇一生。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6)

第一次不认命,

是被医生宣布“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

她拉起儿子的手,

一遍又一遍地教他站立、说话。

第二次不认命,

是大家都说她儿子“不是普通人”的时候。

她忍气吞声,

义无反顾地扛起儿子的身体与未来。

第三次不认命

是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

她宁可放弃全部,

也要为儿子的寻梦之路架上阶梯。

她没有退路,

儿子就是她最好的路。

她也没有认命,

所以才能为儿子逆天改命。

原来,“神奇小子”之所以是“神奇小子”,

是因为背后站着“神奇妈妈”!

为人父母不认命,

才是孩子最好的命!

——End——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7)

作者,桑梓,用心写字,用爱成文。专注婚姻、育儿类文章,让您在婚姻、育儿路上少走弯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