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高考仅剩83天了,化学成绩还能否有所提高?答案是:能。你需要掌握以下复习方法及应试技巧:

(温馨提示:全文共2511 字 ,预计阅读时间7 分钟)

高考100天化学如何快速提分(化学成绩如何提分)(1)

四大备考策略

1、依纲据本重基础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内容源于课本教材,考试形式灵活,考试覆盖内容广泛。但每年的高考绝大多数的题目都在考纲界定的能力要求内

以2017年高考选择题为例,选择题第7题的“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源自课本(鲁科版必修二P96)。

可以说,抓住基础就了化学的命脉。所以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同学们应当以课本为主,要理清知识的脉络联系以及分清知识的主次关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可以利用图表的形式,也可以利用文字归纳。

2、重视化学实验及探究

化学实验以及实验探究,一直是高考化学中得分率最低的。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比较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思想和原理的考察,试题形式灵活,具有创新性。在复习中,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1)课本实验复习:课本实验中的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基础的实验知识梳理清楚。

(2)科学实验探究:从一些实验探究题中,认真分析实际实验所产生的误差原因。

(3)经典高考题目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高考化学实验,学会从题目中,培养读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多练多想多总结

多练: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最好的标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能有效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和速率。  

多想:通过近年的高考分析不难发现,高考对于记忆的要求逐渐淡化,更多的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反思、理解、整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学科素养。

多总结: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学习过的知识归纳总结好。特别是高考常见的考法、经典的题型,每一种类型的解题技巧,善于通过整理平时做错的每一道题,形成错题集,经常性的回看,减少再次出错的概率。

4、紧跟高考趋势,把握社会热点

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细心揣摩高考命题者的思路,逐渐摸清高考命题的方向,紧跟高考趋势,时时关注社会热点及新科技动态。比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与治理、能源问题,或者是科学新发现的问题等等。

这类题目看起来很新颖,但落脚点不是很高,只要仔细读题,就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再与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也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七大应试技巧

1、高考必考点: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

化学用语是进行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是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化学用语可以反映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非常重要,也是高考的必考点。

百年英才小编提醒,对化学用语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正确运用的基础,同学们一定要理解准确、书写规范。

此外,同学们还要灵活运用化学图形语言:各种模型(如分子模型、原子模型)、关系图、知识网络图、工艺流程图等,它们是化学形象思维的载体和中介,也是化学思维的重要材料和结果,而且还是进行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工具。

2、准确把握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体现了化学反应原理,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具体表现形式。化学反应过程是试题考查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正确分析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发现物质制备和转化的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的物质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有关问题。

3、相近概念的辨析

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相近概念,如分离和提纯、检验和鉴别、蒸发和蒸馏等。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易错、易混,就需要对这些概念抓住关键字词,从概念的内涵和使用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辨析并通过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例证,以达到规范使用化学概念的目的。

4、规范表述试题答案

答案表述是展示考生答题的最终环节,也是决定考试得分多少的关键环节。

在高考时,要时时处处注意答案的规范表述,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力争做到“会做的题都得满分”。要避免以下三个问题:

(1)会而不对: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考虑不全或推理不严密或书写不准导致失分;

(2)对而不全:主要表现在思路大致正确,但丢三落四,或遗漏某一答案,或讨论不够完备,或以偏概全,或出现错别字;

(3)全而不精:虽面面俱到,但语言不到位,答不到点子上。

5、高考重点:图像、图表分析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这方面的题型在考查力度上有所增加。

6、情景信息迁移

信息迁移试题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结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迁移,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一类试题。

解答信息题一般有三个环节:

(1)认真读(审)题,获取信息;

(2)结合问题,处理信息;

(3)根据信息,迁移应用。解题时要注意既不能机械地模仿信息,也不能随意发挥,而应当抓住题中的信息特征,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迁移应用解决问题。

7、化学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化学计算中要做到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就要正确分析形式多种多样的数据,找到数据的作用、特点以及内在联系,寻求化学计算的正确方法,以提高化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百年英才小编:反思和总结是提高分数、加速成长的催化剂。只要大家按照上述方法去备考,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预祝大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附:高考化学的22个“化学之最”

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

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1、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