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党永平

昨天临下班时,随手打开微信,一看有姐姐来的消息,心里不禁一颤:别再有什么意外吧?迅速打开,诧异地看到一个红包,下面是语音留言。赶紧点开留言,是姐姐的声音:“三儿,咱家这边免灾咧,给你发个小红包,买点方便面,买点韭菜,买点鸡蛋,包成饺子吃了啊!”噢,原来是就么回事,内心里小叹一声,石头落了地。微微沉了几秒钟,还是点击打开了红包,100元,一个并不小的红包:“恭喜发财,大吉大利”!

姐姐说的“免灾”,是一种习俗,不常施行。记得早在十几年前有过一次,那时是出嫁的姑姑给娘家侄儿“免灾”,要带的物品有几个烧饼、一个碗、方便面之类。记得当时二姑、三姑都给我们哥几个免了灾,80多岁的三姑奶奶,也一头白发,颠着小脚大老远的来给60多岁的父亲和50多岁叔叔免灾,母亲也专门回姥姥家给我几个表兄弟免灾。过去了这多年,没想这个时候又来了,这应该是新冠肺炎疫情下,老家人以这种方式给亲人们尽点绵薄之力、送上一个美好的祝愿吧。

然而,此时此刻,姐姐给我们兄弟几个“免灾”,在感激姐姐的同时,心里真不是滋味。姐姐这两年正是多事之秋,前年底,一场车祸,导致姐夫高位瘫痪,至今官司还没结束,外甥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部队服役,刚满周岁孩子换来换去让亲戚照看。50多岁的老姐要照顾着病床上的姐夫,要照看刚会学路的小孙,要打官司,家里乱成了一锅粥,“灾”情正重,被“免灾”的对象,恰恰应该是她才对啊!

我家姊妹5人,4男一女,姐姐是唯一女孩,本来是该娇生娇养的,可前几年家里状况不太好,这唯一的闺女,也没娇起来,相比上学的我们几个兄弟,倒是受累了许多。姐姐小学毕业不久就和村里几个姑娘结伴去邻乡学戏了,我现在还隐隐记得小时见过姐姐练功的红色戏服。学戏两年,剧团解散,姐姐便回家务农。之后的几年里,先是做蚊帐,卖袜子,后来卖毛线、成衣、鞋子,中秋春节期间卖月饼、卖点心,姐姐是个闲不住的人,早早就帮父母操持家务了。

记得当时姐姐风华正茂,英姿飒爽,干事利索,生意很不错。我们兄弟四个,除大哥参军外,都在上学,我们三个的衣服、学费、零花钱大都是姐姐供给。那时有种叫“乒乓球鞋”的鞋子,低帮,红胶底,白面两道红纹,当时很流行,几乎是姐姐摊上最贵的,姐姐毫不犹豫给我们穿,我很是神气。结婚后,姐姐开始仍是卖鞋子,卖糖,做生意。姐夫家是村里有名的屠猪户,姐夫也是好手艺,煮的猪卤肉、猪蹄远近闻名,姐姐也跟着学会打下手,做卤肉。

生了外甥女和外甥之后,或许是忙不开,姐姐不再卖鞋子了,姐夫则偶尔屠猪,加工卤肉,偶尔贩点粮食、西瓜之类。后来不知怎么的,二人虽然一会儿不闲着,但总是入不敷出。姐姐仍常带笑脸,但已明显带有了理家糊口的艰辛之色。我那时在县城上高中,每次回家,姐姐总是偷偷地约我零花钱,我知道姐姐不容易,死活不肯要,还惹得姐姐生气。

我参加工作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姐姐又去新疆摘棉花,到乡里的板厂做工,姐夫也去外地打工,听说还借了外债,总之是每况愈下。但每次到家里来,姐姐总是掂满了好吃的,心疼得父母嗔怪:“别再买东西了,我们也不缺吃不缺穿的,来这一次,你几天的活又白干了!”,姐姐不听,仍然照买不断。而且,那几年,我们兄弟几个结婚生子之时,姐姐姐夫的红包仍是鼓鼓囊囊,让我们好生过意不去。姐姐明显削瘦了许多,每次回家,父母说起姐姐来也是愁眉不展:“再这么下去可不是办法!”我们都为姐姐着急。

后来终于有了转机,我在老家的宅基地确定下来后,家人商量,让姐姐盖房,这样她就可以固定下来做点生意,不再四处奔波、捡漏补缝了。2013年,姐姐姐夫凑钱盖起了四间二层的门面房,开饭店。原本姐姐姐夫有做生意的经验,姐夫也喜欢这一行,菜量又足、态度又好、又有人缘,再加上卤肉这个招牌菜,饭店生意慢慢红火起来。每次我们兄弟回家,姐姐都喊我们去店里“白吃好喝”,不去她还不高兴,父母也乐意偶尔去店里当“临时工”。随着生意固定并慢慢好起来,姐姐的笑容也慢慢自然而好看,脸上也慢慢丰腴起来。前两年,外甥女外甥相继结婚生子,姐姐升级做了姥姥、奶奶,一家人和和美美,热热闹闹,有说有笑。父母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们兄弟几个也跟着高兴,辛苦几十年的姐姐终于可以稳步奔小康了…然而!

然而,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得来不易的美满家庭,姐夫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再一次把这个家撞到了深沟里去…姐夫在ICU的几个月,从东明转到菏泽,再从菏泽转到济南,生死不定,求医无门,求天不应,好几次医生都劝说放弃,但姐姐硬是咬牙。好在,经过治疗,姐夫的命是保住了,但也仅仅是保住了一条命而已…真的不想回忆这两年是怎么过来的,只是想说,其“灾”若此,实该免矣!

老家鲁西南农村,中原腹地,地域民俗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虽生兹在兹,但仍不知还有多少民俗民礼没有感受到、听说过。免灾,不管是旧俗新风还是礼节仪式,总之是为亲人汇通提供了一个机会,进一步拉近亲人的距离,可以提倡。出嫁的姑姑为娘家侄儿免灾也好,姐姐为娘家兄弟免灾也罢,我觉得,更大意义上是姑姑、姐姐这些出嫁的姑娘为娘家亲人心理上的祛灾、祈福,。嫁出去的姑娘不是泼出去的水,娘家是她们永远的牵挂,我们仍然是一家人。

于是我想,相对于出嫁的姑姑、姐妹们,她们是长辈、是长者,我们这些男儿们,是不是更应该以尊重的姿态,为她们以实际行动做点什么呢?某种程度上说,她们更需要“免灾”。刚刚,大哥在群里:“今年闰四月,咱家传出门姑娘给娘家哥、弟减灾。也不知道从哪传来的,从来没有哥和侄子给妹妹和姑姑减灾的。”看来,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青未了鲜花 青未了春天喇叭花开(1)

(图片选自网络)

喇叭花,是一种常见野花,很普通,每年的6-10月花开,我喜欢她的坚韧、阳光、花开艳丽。去年秋后,我摘几颗种子随意洒在阳台的花盆里,几天后,小苗破土而出并如春天般生长,秋末冬初,花开七八朵,后来茎条竟不至枯萎,两片叶子始终坚韧地挺立着。我不忍心把它扯掉,偶尔浇水润土。这样,越过了冬,来到了春,腋下竟又长出了不大的花苞,今天终于开出了一朵天蓝鲜艳的小花儿来,洁白的花蕊,倔强地朝着阳光绽放。无疑,这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和力量。但愿姐姐的冬天早点过去,迎来温暖的春,如喇叭花般再次开放。

作者简介:党永平 ,文学爱好者。

壹点号周三读书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