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培乐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烈士血洒疆场,而他们的家人却彻底失去了他们的消息,更不知埋骨何处。有的亲属只能祭拜黄土,有的过节只好多放一双筷子,这一等就是漫长的74年。14日,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开展第五次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寻亲活动,四名烈士得以与亲人“团聚”。

第五次出发

9月14日,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前,张贴着“烈士寻亲志愿服务车队”的字样的车辆排列整齐。路过的群众纷纷驻足,经常来英雄山的市民可能之前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因为这是为烈士寻亲的第五次出发。

革命烈士的真实事迹(济南革命烈士家人终于等到了他们的消息)(1)

寻亲中心的工作人员周光涛介绍,为推进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寻亲工作,核实无名烈士信息,按照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部署要求和寻亲进展情况,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选取具备寻访条件的5位无名烈士开展第5次实地寻访活动。

革命烈士的真实事迹(济南革命烈士家人终于等到了他们的消息)(2)

本次寻访活动分为两路,分别前往临沂、枣庄、滨州等3个市5个区县寻访5名无名烈士的后人。实地寻访之前寻亲中心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有的烈士几乎可以确定无疑,这次走访就是通过实际的调查了解,与烈士的后人和亲友面对面的交流,核实信息,铺平烈士的回家路。

记者跟随枣庄和临沂一路,踏上了寻亲之路,亲眼目睹了三位烈士的现场核查,其中有两位烈士顺利找到家人。其中,枣庄台儿庄区的一位烈士,还需要寻亲队伍去河北省继续核实。74年里,泪水已经不知道流了多少次,但是面对终于确定的烈士信息,他们还是难掩悲伤之情。

突然的消失

都说岁月会抹平一切。由于年代已经久远,很多烈士都是很年轻就参加革命,有子女的很少。枣庄临沂这一路,有两位烈士最近的亲属是侄子,也都已古稀之年上下。在他们的口中,只有上一辈传下来的星星点点,“当时家里穷,我叔孙清冒是穿着我父亲的衣服当兵走的,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滕州西岗镇姜桥村已经69岁的烈士侄子孙化位告诉记者,父亲说自己的这位叔叔很调皮,很勇敢,啥事都不怕。自从叔叔失踪后,他们也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但都是杳无音信,“后来我叔叔的一位干兄弟从台湾回来,他们是一块当兵走的,但他早就和我叔叔分开了,也不知道我叔叔下落。”

革命烈士的真实事迹(济南革命烈士家人终于等到了他们的消息)(3)

村里的老人孙兰敏已经90岁了,他们那时都叫烈士孙清冒为“二冒”,“不高,圆脸,他十七八就当兵走了。”

革命烈士的真实事迹(济南革命烈士家人终于等到了他们的消息)(4)

92岁的孙清富对烈士有更多的了解,“他长得不孬,圆脸,煞白,我们是堂兄弟。”孙清富说,“那时没有多大(年龄),我二叔叫他去要账,要了钱他回来花了,挨了一顿揍,从那就出去了,也没有来过信,谁知道去哪里去了。”直到1981年,于1948年失踪的孙清冒被追认为烈士,家属领到了烈士证,才知道牺牲了。

同样,位于蒙山脚下的临沂市平邑县流峪裴家沟的一大家子人,在1948年之后,也同样心急如焚。“当时听从战场回来的人说,我二叔(裴守清)在战斗中被打倒了,但是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当时战场上谁顾得上谁。”68岁的裴成林目前是一名教师,他也珍藏着二叔的烈士证。

革命烈士的真实事迹(济南革命烈士家人终于等到了他们的消息)(5)

裴成林说,叔叔没有了消息后,他奶奶曾经套上驴车去平邑县城寻找,但也没有任何的消息,从此逢年过节,桌子上会多摆一副碗筷,“我奶奶说要有二叔一碗饭”。

加鸡蛋的煎饼

让人庆幸的是,平邑县烈士裴守清还有两位健在的弟弟老五和老七。老五裴守玉已经行动不便,但是说起二哥还是忍不住的擦拭着眼泪,“就是打孟良崮的时候,回了一次家,吃了一个煎饼,就一去没回还。”说着,老人抽泣起来。

革命烈士的真实事迹(济南革命烈士家人终于等到了他们的消息)(6)

说起这段故事,裴成林也有很深的记忆。当时裴守清烈士所在的部队攻打孟良崮。行军中,裴守清告诉自己的连长,“这个村就是我家”。于是,他就和连长急匆匆来到家里,看到自己当兵的儿子回来了,做母亲赶紧给儿子摊煎饼,“我二叔和连长一人一个煎饼,给加了鸡蛋。当时我奶奶问我二叔怕不怕,他说不怕,吃完就跑着追部队去了,这就是最后的音信。”裴成林说,那个时候他爷爷是村长,在部队来村里招兵的时候,就推荐了自己1.8米大个子的二儿子裴守清去当了兵,“我二叔身体好,在部队上做卫生员,冒着炮火抢救伤员,曾经一枚炮弹在他躲避的石头旁爆炸,他被震晕了,后来醒过来看到受伤的排长,背着排长走了三里路。”

这些就是烈士家属对裴守清的记忆。当看到珍藏在侄子家的烈士证明书时,烈士的七弟不时拿起来观看,他眯缝着双眼,看一会搓一会眼睛,脸上的表情凝重而痛苦。

革命烈士的真实事迹(济南革命烈士家人终于等到了他们的消息)(7)

现在烈士的遗骨找到了,裴家也有了些许的安慰,“我爸曾说,要找到我二叔,让他们老兄弟们埋在一起。”据了解,裴家也在家族墓地给烈士立了衣冠冢。

滨州阳信县的季洪昌烈士的侄子说,季洪昌烈士有文化,曾经教书,是一位进步青年,自己报名去参军,后来失去了消息,“去找过,没有找到,就拿回来一抔黄土,葬在村西边。”这次找到烈士的遗骨,他们再也不用祭拜黄土了。同样,滨州的王梦岭烈士的侄子王成德说,“我爸爸和我大爷去找去了,那个名字没有了。”王梦岭烈士的侄孙更是赶到烈士的爸妈墓前,第一时间告知遗骸找回来了,“咱多年的心愿了结了,你们也放心吧。”

寻找在继续

这次成功找到四位烈士亲人的寻访是第五次,据了解,接下来这种找寻还会继续,还会帮着更多的烈士回家。

这次寻访成功的烈士家属,寻访组也给了家属一定的慰问金。拿到慰问金,这些烈士的亲友们,都说着感谢,“国家没有忘了俺们”,有的则不好意思拿这个慰问金,“我又没给国家做贡献,居然还给钱。”听到裴守清烈士七弟这句话,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吴永赶紧说,“您的二哥为国家献出了生命,做了巨大贡献,我们为烈士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革命烈士的真实事迹(济南革命烈士家人终于等到了他们的消息)(8)

老七拿着慰问金一步三回头,说自己没做贡献。

据了解,济南共有烈士17841人,其中无名烈士1878人,至今还有很多烈士没有找到家,部分烈士由于历史原因找不到安葬地。济南战役已经过去了74年了,现在烈士的后代或者兄弟姐妹等亲属都已经步入高龄了,健在的亲属也在逐年减少,所以为烈士寻亲是一项非常紧迫、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工作。

幸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了DNA新型技术手段,让为无名烈士寻亲有了可能,一方面是让烈士得到安息,也是给亲人这么多年的哀思提供一个可以寄托的地方。“提取、鉴定、比对、筛查、核对、确认。”在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会议室的一面墙上,展示着为无名烈士寻亲的一系列工作流程,这也是他们从实践中总结下来的工作经验。但这些环节中,每一步都缺一不可,寻亲工作人员DNA鉴定完成后,寻亲最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就在最后的“确认”上。在四名烈士确认寻亲成功后,至此济南战役的49名无名烈士有了自己的名字。

未来的寻亲路还很长,而大家相信更多的烈士会在DNA的帮助下走向回家的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