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林语堂的《风声鹤唳》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翻了几页便不能自拔。林语堂,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从那时起在我的心里有了一个最为高大的形象。

不得不说,林语堂先生的《风声鹤唳》彻底的圈粉了我。在民国乱离的大时代背景中,博雅、丹妮还有老彭三人代表了当时的一批在爱恨、家国和乱离中的去向。我深深敬佩林语堂先生在小说里对于国家所遭受的屈辱的正视和反省,利用亦庄亦谐的语言穷形尽相的展现出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林语堂先生所表达的是文人,爱国的文人,一批流淌着中华血脉的儿女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怀。

这段中国抗战史和所有伟大运动的历史一样,铭刻在这一代的脑海和心里。五十年或一百年后,茶楼闲话和老太太聊天时一定会把几千个风飘弱絮的故事流传下来。风中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有心灵、有感情、有热望、有梦想的个人,每个人都一样重要。我们此处的任务是追溯战争对一个女人的影响,她也是千百万落叶之一。

——《风声鹤唳》

不论是乱世或是治世,都无法不提及爱情。林语堂先生巧妙地利用了丹妮同富家少爷姚博雅和老彭三人之间爱恨离别,地点从北京、上海、武汉三地为背景,深刻揭示战争和人性。以女主丹妮为核心,乱世中的一路经历让她得以成长。最终超越了个人情感,在国家的命运面前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当你以为这是一部女性成长史的时候,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部反映民族成长的史诗级巨著。夹议夹叙的大胆尝试,让文人对国家的关怀有了底气。这也是如今的我们该反思的,文人该做些什么?

请记住,我管这本《风声鹤唳》叫“文人的骨气”!

张资平、胡兰成等汉奸好像令人们对“文人”有了歧视,可在《风声鹤唳》中,林语堂先生用260000字来反击,文人不乏骨气。或许,《风声鹤唳》中姚家曾“客气”的回答日军搜查时的问话,可在民族安危存亡之时,在爱与家国面前,姚博雅用生命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这是一个令人敬佩而又悲叹的结局,可我们不该为他高兴吗?竭尽全力去保护自己心爱的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坚守文人的底线,我们该为他点赞,而不是去诋毁一个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

有时候,我也在想,究竟该写些什么

是去用一些唯美的文字煲些鸡汤来让少男少女们慢慢中我的毒;又或是去做名“舔狗”,写一些冠冕堂皇、不切实际拍马屁的话,然后赚一些七七八八昧心的钱花。可这好像,并不是一个热衷写作的人的本意。但是,想写的就一定敢写吗?

这可能就是林语堂先生最令我敬佩地方吧,敢想敢做,敢说敢写。文人的风度,民国的风度。在这个能够好好创作的时代,我们却不能写出真正想写的东西。爱国的文章,竟被污蔑“跪舔”!细思极恐,我们,还能写些什么?还敢写些什么!

风声鹤唳,风声鹤唳!

林语堂的人世间(林语堂的家国情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