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庾信:道士步虚词(之六)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古诗四帖张旭唯一流传于世的作品(草圣张旭古诗四帖)(1)

【注释】

1.张旭(658-742):字伯高,一字季明,唐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工诗,与贺知章等为“吴中四士”之一。擅草书,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有“张颠”之雅称。其书得东晋二王的精髓,又自创新意。纵情于酒,寓情于书,大醉辄大呼狂走,下笔如有神助。常熟“草圣祠”楹联曰:“书道已入神,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足见其艺术感人之深。其传世书迹有草书《肚痛帖》、《心经》、《醉墨帖》、《千字文》、《古诗四帖》等。

【注释】

1.北阙临丹水:北方的仙宫,面对着丹水(直通西王母的仙宫群玉山)。北阙,代指宫殿北面的门楼。阙:古代王宫或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按:上古以北阙为正门,臣子朝见或上书奏事都在此等候。诗中的北阙指天帝所居之处,又名玄阙。丹水:传说中的水名。《庾子山集注》为“玄水”。北方玄武,主黑色,故云玄水。玄水,即黑水。神话传说:西王母住群玉山,周穆王北径东还,乃循黑水,至群玉之山见西王母。

2.南宫生绛云:南方的仙宫,升起红色的祥云。南宫:秦﹑汉宫殿名。此处指神仙居处。绛云:红色的云。传说天帝所居常有红云拥之。绛,赤色。南方朱火,故曰绛云。

3.龙泥印玉简:神仙们用龙泥封好玉制简策。龙泥:也作“金泥”。上古书信(简、尺牍)的外套做成鲤鱼之类的形状,用丝绳捆缚,涂以粘泥,加盖印符,以便保密,故有“龙泥银绳”之说。玉简:《庾子山集注》作“玉策”。玉策,用美玉制成的简札,古代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时用之。亦指帝王在玉质简札书写的封禅﹑诏诰文书。《白虎通》曰:“或曰封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以印玺”。

4.大火练真文。(神仙们)以神火烧练出道教真经。大火:一作“天火”,神仙所用之火。真文:指道家真人(神仙)所用的文字。

5.上元风雨散:上元会像风雨一样散了。上元:上元节,又指上元夫人。上元夫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名阿环。传说她是西王母的小女﹑三天真皇之母,任上元之官,统领十方玉女名录。风雨散:风流雨散,即:风吹过,雨飘散,踪迹全消。雨,亦比喻离散。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yín)北归》:“别离同雨散”。流,同“留”,停止。

6.中天歌吹分:神仙居住的中天,仍有动听的歌舞声。中天:天空;这里指上界,神仙生活的世界。歌吹分,张旭书为歌吹分。

7.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神仙们的车驾在千寻高天之上,香飘万里。虚驾:《庾子山集注》为“灵驾”。《汉武帝内传》曰:“王母与上元夫人同乘而去,人马龙虎导从,音乐如初。而时云彩郁勃,尽为香气。极望西南,良久乃绝”。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讲评】

本诗结撰了一幅天界众仙齐聚、歌舞宴乐的场景,渲染出一派祥和自由的喜乐境界:天帝居住的北阙面对着丹水,南方的仙宫升起红色的祥云。(上元节上)神仙们用龙泥封好玉制简策,用神火烧练出真经……上元盛会像风雨一样散了,而动听的歌舞仙乐仍缭绕于中天。神仙们车驾在千寻高天之上,香飘万里。

作者庾信在北国的现实生活是凄苦的,他幻想自由放飞,便以清亮舒缓的行腔,唱出了他心灵深处的向往。

三、谢灵运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云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

古诗四帖张旭唯一流传于世的作品(草圣张旭古诗四帖)(2)

【注释】

1.谢灵运(385-433) :南朝宋诗人。小名客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会稽(郡治在今浙江绍兴)。东晋名臣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入宋,任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临川内史。在永嘉,他“封锢山林”,经营别墅,过着一方豪门的生活,后被杀。诗作多写山水名胜,以模山范水,刻画逼真见长。他开创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流派。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名篇。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2.王子晋:即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按:汉人《列仙传》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伊水、洛水、嵩山,均在今河南境内。

3.淑质非不丽:好的体质不是不英俊。淑质:美好的资质,指体貌美及美善的品质。

4.难之以万年:难以长命百岁。之:走向,达到。万年:《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版,下同)》为“百年”。百年,万年,皆言多,长寿之意。

5.储宫非不贵:太子不是不尊贵。储宫:太子所居的宫室。借指太子。

6.岂若上云天:那能比得上登上云天的神仙?上云天:《谢灵运集》为“登云天”。喻指得道成仙。云天:高天,神仙所处的仙境祥云缭绕。

7.王子复清旷:王子晋本来就想返回清明旷达的仙境。复清旷:《谢灵运集》原文为“爱清静”。复[復]:返,还,恢复。清旷:清朗开阔,清明旷远。

8.区中实嚣喧:尘世中充满着喧嚣烦杂。区中:人世间,道家指尘世社会。按:《张旭书古诗四帖》此句中写有“譁”字。譁,音“华”。此为衍文。衍文,校勘学术语,即误增的文字。嚣喧:吵闹,纷杂。喻为名利辛苦争夺。此句疑取义于《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9.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既然见到了浮丘公,就同他过上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既:《谢灵运集》为“冀”。既,已经。冀,希望。浮丘公:又称浮丘伯、浮丘道人。相传在广东南海县之浮丘山得道成仙,后隐居于安徽繁(po)昌县之浮丘山(隐玉山)。纷繙:《谢灵运集》为“缤翻”。繙,同“翻”。缤翻:缤纷,自由翻飞起舞状。

【讲评】

这是一首写给西周末年毅然抛弃“王子”生涯而终于得道升天的“晋”的赞辞。赞辞说:(西周王子晋的)身材气质不是不潇脱俊美,但难以达至万年长生之境;他当上太子不是不尊贵,但怎能同登上云天的神仙相比呢?王子本来就清明旷达,不喜欢人间的烦杂喧闹。既然见到德行修养甚高的浮丘公,(便毅然抛开一切俗物)与其一起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中表达的绝尘远俗的情怀与志趣,是官场上无法展露心志者的精神归宿,但作者没能达到目标,反而死于非命。不过,这样的感情志趣,倒与爱张扬个性的张旭有一种情灵上的契合,于是以“颠狂”的笔墨表达出来,更具冲击力。

四、谢灵运: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注释】

1.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此为神话故事。刘敬叔《异苑》载:“湘东姚祖,太元中为郡吏,经衡山,望岩下数少年并执笔作书。祖谓行旅休息,乃枉道过之。未至百步,少年相与飞扬,遗一纸书在其坐处,前数句古时字,自后皆鸟篆”。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十一》:“湘中记曰:永和初,有采药衡山者,道迷粮尽。过息岩下,见一老公四五年少对执书,告之以饥,与其食物,如薯蓣,指教所去,六日至家而不复饥”。

2.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衡山有位采药的人,迷了路又没了吃的。衡山:五岳之一,南方的镇山,在湖南省中部。

3.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经过岩下坐下来休息时,恰巧见到有数人相对交谈。过息:路过休息。正见:恰好见到。正:副词,恰,正好。对说:交谈;对答。

4.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有一位老者和四五位少年,无法辨认是仙人还是隐士。

5.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其遗留的纸书不是当今社会教育传授过的,他们必定是贤哲之人。非世教:不是当今社会教育传授的。贤哲:贤明睿智的人。

【讲评】

谢灵运此诗,赞咏了一个超世脱俗的传说:南岳衡山深处有位采药人,迷了路又没了吃的。经过岩下坐下来休息时,恰巧见到有人相对交谈。当中有一位老者和四五位少年,分不清他们是仙人还是隐士。(他刚上前打探,这些人忽然就不见了)。遗留下来的纸书,不是当今社会上教育学习的文字,看来他们必定是贤哲之人了。

谢灵运的“山居”之情,透着对人世的鄙薄,这与陶渊明的清纯和苏东坡的旷达,其境界不在一个层面上;而诗中洋溢的轻松愉悦情怀,却正好触发了张旭的心灵律动,便泼墨挥毫,心随笔到,墨溅神飞,留下流芳百世的佳作。

回头说几句,过去只知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是神品,精美绝伦。注释了这四首诗,弄明白诗意诗境,才知这四首诗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书法艺术美,诗的意境美,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诗四帖张旭唯一流传于世的作品(草圣张旭古诗四帖)(3)

古诗四帖张旭唯一流传于世的作品(草圣张旭古诗四帖)(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