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解放前后,潮剧戏班数以百计,分布海内外。其中较受观众欢迎者,主要有正顺、源正、三正顺、怡梨、玉梨、赛宝六大班。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六大班称之为潮剧团。正顺潮剧团 原名老正顺香班。前身为官塘中正兴班,清末转卖澄海外砂,班主王立秀。抗战时期,该班广聘名师优伶,有名教戏先生晋元、良宗,鼓师万丰,乐师陈丙福、王炳意,名丑乌必大目,名旦陈锦州、如音等。该班曾排演《琵琶记》、《大红袍》、《扫窗》、《金莲戏叔》、《拒父离婚》、《雪梅吊孝》、《吴殿邦出世》等一大批深为群众乐于欣赏的长连戏和折子戏。二、三十年代,该班赴东南亚各地演出,颇负盛名。1943年,潮汕地区闹灾荒,百姓苦不堪言,潮剧随之极不景气。老正顺香班转卖给澄海北湾乡陈述良。1946年,该班受聘到香港太平戏院、九龙普庆戏院演出,为期一个多月,深为港九各界人士的赞扬。解放后,该班较早接受戏剧改革,废除班主制,烧毁童伶卖身契,实行工人民主管理。1952年派出旦角林玉英参加中南区戏剧汇演,扮演《陈三五娘》中的五娘,获得剧目优秀奖。1953年该班与粤东实验潮剧团合并,增添名演员姚璇秋、萧南英等。排演名剧《扫窗会》、《陈三五娘》,代表汕头地区专业潮剧团上省汇演,荣获奖励。1956年,该团抽调姚璇秋等一批艺术骨干支援建立广东潮剧团。源正潮剧团 原名老源正兴班,为清光绪末年潮阳县下林乡人所建。1923年转卖澄海外砂王阿倦,以后又多次转卖。解放前,该班名角甚多,演员阵容甚好,如卢吟词、陈清泉等。演出名剧《回窑》、《玉芝兰》、《狄青闹万花楼》。这些剧目,所到之处备受观众欢迎,有“老源正,无看心头痛”之美誉。解放后,该团主要艺术骨干有马飞(导演、作曲),洪妙(女丑),陈丽华(小生),吴丽君(青衣)。排演很多观众好评的现代戏,如《许阿梅铁山起义》、《海上渔歌》。排演不少观众喜闻乐见的古装戏,如《孔雀东南飞》、《刘章下山》等。1951年,该团改为国营潮剧团。1956年,该团输送洪妙、朱楚珍、叶清发等名演员,组建广东潮剧团。1958年并入广东潮剧院。三正潮剧团 原名三正顺香班,为清末澄海外砂凤窖乡班主陈家泽买入三玉堂戏班组建。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多次往香港、南洋、上海等地演出。该团解放前拥有名艺人甚多,如名编剧谢吟,名导演卢吟词等。这些名人直至解放后仍在该团,成为艺术骨干。解放前排演的名剧有《人道》、《空谷兰》、《樊梨花》。于城乡游艺,为观众所赞许。解放后,该团吸收了一批青年演员,如吴婵贞、陈馥闺、吴丽珊等,是潮剧界第一个尝试女小生代替伶童的剧团。所演《扫窗会》参加粤东地区首届旧剧目汇演获一等奖。《火烧临江楼》拍成电影,为潮剧第一出电影戏曲片。优秀剧目还有《反登州》、《牛郎织女》、《杜十娘》等。怡梨潮剧团 原名为老怡梨班,揭阳县白塔古沟乡张式宝始创于1939年。先后聘请名编剧孙延章,名演员陈美松、张两合、蔡锦坤等。上演《二度梅》、《三门街》、《杜王斩子》等剧目。后来,由于卢吟词、黄金泉等潮剧界知名人士受聘来该班,艺术质量更是突飞猛进,逐渐跻身于潮剧六大班行列。解放后,怡梨潮剧团录取了范泽华、沈静玲、黄佩芳等名角,加强了该团的艺术力量。排演的古装戏《闹钗》、《失印》参加省戏曲汇演获奖。玉梨潮剧团 原名为老玉春香班,潮安县彩塘金砂乡陈腾阳创办于清代末期,民国初转卖给同乡陈和利。该班解放前聘请画师谢良田绘景,谢氏采用新布景,演出效果甚佳。聘请京剧武师传艺,一度很注重武戏。解放前后,该团的艺术骨干有林舜卿、黄清城、翁全、陈木龙等。排演较有影响的剧目有《双喜店》、《蓝继子》、《火焰山》、《三气周瑜》等。其中《火焰山》每到一个戏院,不分城乡,连演三场皆满座。观众特别赞叹其武戏演得成功。赛宝潮剧团 原名老赛玉丰班,1944年由饶平县吕钓璜集中民间一批潮剧艺人组成,在潮汕、惠阳、闽南等地演出,主要剧目是《孟姜女》《秦雪梅吊孝》等。解放后,赛宝潮剧团有名编剧王菲,名演员黄添和(老生)、方紫(旦)、吴巧成(小生)。演出的古装剧目有《救风尘》、《宝莲灯》等。解放后至“文革”前,潮剧六大班于城乡戏院演出,深受观众的欢迎。广东潮剧团成立之后,六大班中虽抽调了部分骨干到该团,但由于吸收新演员,仍保持演出水平,博得观众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