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的学潮斗争朱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民国时期留学生名单及其事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民国时期留学生名单及其事迹(民国河北大学革命回忆录)

民国时期留学生名单及其事迹

河北大学的学潮斗争

朱赤

河北大学(本文所提的河北大学,建于1921年,1931年撤销。其旧址即现在的河北农业大学。现在的河北大学建于1960年,其前身是天津师范大学,原在天津,1970年迁保,与本文所提的河北大学不是一个学校。——本文注释均为作者原注。)建于20年代初期,是河北省(直隶)第一所囊括文、法、医、农诸科的综合性大学。河北大学成立之时,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匪祸遍野,民不聊生,社会形势动荡不安。该校学生受进步、民主思潮的影响,追求真理,向往革命,不堪忍受封建军阀及其代理人对学校的反动统治,在我党和进步社团的领导下,学潮斗争此伏彼起,连年不断,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军阀及其在学校的代理人,在保定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学校概况及党团组织的建立

1921年,盘踞在保定的直系军阀头子曹锟,责令直隶高师农专、医专及天津私立政法学校等校合并,成立了河北大学,校址设在保定西南郊府河边。(《河北大学同学录》序1927.6)河北大学建校伊始,校政大权便为军阀所把持,当时的直隶省长曹锐(曹锟之弟)亲自出任河北大学第一任校长。军阀办学,不过是沽名钓誉,粉饰门面,为个人捞取政治资本,根本无意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河北大学创办之初,在科目安排、课程设置及教职员聘任等方面,大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河北大学设有文、法、医、农及预科,时有学生四五百人。教职员中成分复杂,有欧美派与留日派之分,对立情绪很大。随着军阀混战,各派势力明争暗斗,学校亦动荡不安。该校从1921年建立到1931年撤销,竟走马灯似的换了10位校长。(河北大学各任校长及任职时间为:曹锐,1921·8;徐德源,1923·12;赵宪曾,1925·6;姚寿昌,1926•春;褚玉璞,汪俊(代),1926·12;邹因陈,192 7·9;张仲苏1929·8;张荩臣,1930·4;张见庵,1931·5。见“河北大学沿革暨近况”,载天津《益世报》民国二十年五月二日、三日。)每任校长都有自己的政治背景,皆为各派军阀势力在学校的代理人。校长频繁更换,校政管理混乱,教职员之间派系争斗,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激起学生们的强烈不满,成为学潮接连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河北大学是保定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学校之一。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在保定日益深入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广为传播,河北大学的青年学生深受其影响,纷纷传阅《共产党宣言》、《共产党的AC》、《新青年》、《向导》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从思想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革命倾向日趋明显。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河北大学进步学生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和反抗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并在斗争中建立发展了党团组织。1921年暑假后,育德中学进步学生、北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员戴培元考入河北大学农科(预科)。(“段伯宇采访录”。罗章龙《春园载记》。1987年7月。)1923年1月,戴培元由育德中学团组织负责人王锡疆介绍入团,不久即转党。戴培元在校内先后发展文科学生余世哲、农科学生蔡馥等人入团,并建立了团支部。(“一九二四年团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团员调查表”。此件现存中央档案馆114•27号。)在戴培元领导下,河北大学团支部团结进步学生,成立了学生会、革命书报贩卖社、平民夜校、新文化剧社等进步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并培养了段宇(段伯宇,医科),魏震(魏晓东,医科)等一批学生运动骨干。1924年戴培元离校后,余世哲继任河北大学团支部书记,并担任了团保定地委支部干事。(《革命战士集》“戴培元”,载《河北文史资料》第八辑。“保定团地委改造及团员加入国民情况报告”。此件现存中央档案馆114•15号)

1929年,河北大学建立党支部,张涛(法科)任书记,党员有崔寿山(崔岳南,农科)、王国政(法科)、王培昌(医科)等人。(《崔岳南同志访问录》1986•8•14。)1930年夏,医科学生郑丙辰(郑文卿)由保定二师学生党员曹金月介绍入党。郑丙辰又在校内先后发展了医科学生张法尧(张义贺)、袁谷贺(苑国华)、商荫才、南树兴、黎素民、田兆昆和农科学生白伊勋(白任民)等人入党。并于同年11月重建河北大学党支部,郑丙辰任书记。河北大学党组织受河北省委和保属特委双重领导。当时的河北大学附中、附小均有党的组织,附中的负责人为齐酝秋,附小的负责人是王培昌、田兆昆、商荫才等。1931年9月,河北大学撤销,成立医学院和农学院,郑丙辰和白伊勋分别负责两个学院党的工作。

河北大学的党团组织在校内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引导和组织进步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革命斗争。他们以党、团员为骨干,争取和团结青年学生中的积极分子,通过学生会、平民学校、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在反抗校方当局反动统治的学潮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驱逐校长姚寿昌的斗争

1926年春,奉直联军占领北京,控制了北京政权。奉系军阀褚玉璞出任直隶督军,委派自己的亲信姚寿昌任河北大学校长。姚寿昌为一旧官僚,他接任校长后,整天在家里打麻将,抽大烟,很少到校理事,过问校政。学校的财务科长趁机贪污公款,克扣教职员薪金,使得部分教职员离校,学校不能正常开课。各科学生对此议论纷纷,非常不满。

当时,河北大学团组织负责人戴培元同志因受学校当局迫害,未等毕业即提前离校到石家庄铁路工会工作。但他在学校的革命活动已在学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进步学生段宇、魏震等人与戴培元交往甚密,在戴的帮助和引导下,他们经常在一起组织学习《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等进步书籍,并在宿舍里举行讨论会,探索人生的意义,研究社会改造等问题。段宇等人均为学生会负责人,他们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同学,逐渐在同学中形成了一个核心。大家称段宇等人的宿舍为“红屋子”。(段伯宇:《河大的学潮》,19 59•5•27。)姚寿昌接任校长后的所作所为,在学校引起很大混乱,同学们纷纷找到段宇,要求学生会出面,向有关当局反映姚寿昌的问题。在段宇、魏震、张步封、莫子瑞等进步学生的主持下,文、法、医、农、预诸科的学生代表举行了联席会议。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以河北大学学生会的名义,向直隶省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当局北大学的前途着想,为数百学生着想,立即撤换腐化校长姚寿昌,以正校风,以利学业。(《河北大学学潮记实—访段伯宇同志》,1982•12•4。)

请愿书寄出之后,如石沉大海,省政府毫无反应。学生会又召开各科学生代表会议,集体研究对策。会上,段宇提出各科联合罢课、游行示威,当面与姚寿昌交涉的建议,得到与会同学的一致辙成。第二天一早,在学生会的统一领导下,文、法、医、农、预诸科学生四百余人整队入城,包围了校长姚寿昌的住宅。姚宅坐落在西门内一个僻静的小胡同里,当学生们团团围住姚宅时,姚寿昌还未起床,正躺在床上抽大烟,他听到门外的呼喊声,忙派家人出去打探,当他得知是河北大学的学生聚众前来,要求解决问题时,则又气又恼,命家人关上大门,拒不接见。

这时,门外的学生们群情激昂,高呼口号,要求姚寿昌出来答话。段宇、魏震、莫子瑞等五六个学生带头闯进院内,当面与姚寿昌交涉,要他即日起到校视事,发还被克扣的教职员薪金,保证学校正常开课,并将贪污公款的校财务科长撤职,如不能答应上述要求,请立即辞职。否则,校学生会将散发传单,公开登报,向社会各界说明情况,强迫他辞职。姚寿昌见此情形,吓得面如土色,他敷衍几句,还想蒙混过关,却被学生代表揪住,要他当面向同学们表明态度。姚寿昌无奈只得战兢兢的走出门外,向学生们讲话,表示学校出现问题是他的失职,对大家提出的要求,三天之内一定给予满意的答复。请大家先回校等候。说完便一头缩回屋内,再也不敢露头了。(《河北大学学潮记实——访段伯宇同志》,1982•12•4。)

由于姚寿昌无能管理校务,教职员中早已怨声载道,因此学生们的斗争得到了校内大多数教职员的支持,他们纷纷表示,似此无德服众,无能理校之校长,早应逐出学界。在师生们团结斗争的压力下,两天以后,姚寿昌被迫向直隶省教育厅递交辞呈,辞去河北大学校长职务。学潮斗争取得了胜利。

驱逐医科学长赵公瑾的斗争

驱逐姚寿昌的学潮斗争过后,学校工作有所改进,学生们渴望从此能安心学习,完成学业。但事与愿违,由于医科学长赵公瑾(《河北大学同学录》(1927)载:河北大学当时设有文、法、医、农、预五科,科设学长一人,总理本科教务。)排挤打击教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遂而又于1927年秋爆发了医科学生驱逐赵公瑾的学潮斗争。

赵公瑾原为医科教授,曾留学日本长崎医科大学。他思想守旧,作风专横,自主持医科教务工作之后,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只重用留日派教员,并利用减发或缓发薪金等手段排挤其他教员。因此,加剧了教职员之间的对立,很多知名教授纷纷辞职离校,致使“内科学”、“病理学”、“解剖学”等主要课程无人授课。学生们担心长此以往,要耽误学业,曾找到赵公瑾交涉,请他尽快聘请教员,开全课程。不想同学们的合理要求,却遭到赵的训斥。他声言,教务自有校方安排,学生就是要好好读书,不得干涉校政。赵公瑾的所作所为打破了学生们渴望安心读书的幻想。学生们失望之余,整日里下棋打牌,消磨时间,甚至饮酒消愁。学生中对赵公瑾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在这种形势下,进步学生段宇、魏震、刘振卿(刘静波)、张步封等人多次商议,决定以学生会的名义,组织医科全体学生开展驱逐赵公瑾的斗争。经过多方联络和积极筹备,学生会召开了有医科4个班级及预科部分同学参加的学生大会。段宇在会上做了讲演,他提出:河北大学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培养有医德、有知识的大学生,就必须改换医科的领导。让确有真才实学,关心学生学业的人来管理医科。赶走赵公瑾,办法只有二个,一是请愿,二是罢课。(《河北大学学潮记实——访段伯宇同志》,1982•12•4)段宇的讲演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赞成,会场顿时沸腾起来,大家纷纷上台发言,表示支持段宇的提议。学生会当即做出决定,宣布医科各班级联合罢课一周。会后,学生会组织学生到校部请愿,要求校方撤换赵公瑾,尽快开全课程,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校长邹因陈慑于学生斗争的声势,当众表示理解大家的心情,答应认真考虑同学们的要求。

罢课开始后,赵公瑾自感处境尴尬,再也无颜继续留任,便不辞而别,离开了河北大学。罢课斗争取得了胜利。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结。赵公瑾走后,医科的部分留日教员也相继离校,一时形成了无人上课的局面。学生会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段宇、魏震二人为代表,赴北平聘请原辞职离校的齐清心等教授回校主持教务。当时,正值晋、奉军大战,傅作义固守涿州,平汉线交通断绝。段宇、魏震冒险步行穿越封锁线赶到北平,请回了齐清心等人,并聘任北平协和医院及协和医科大学的部分教授来校任教。经过一番整顿,逐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河北大学学潮记实——访段伯宇同志》,1982)

学潮过后,校方当局以整顿为名,强令学潮的主要领导人段宇退学离校。这个决定遭到了大多数进步学生的强烈反对。经过学生会多次交涉,校方才被迫收回成命,将段宇降了一级,回到河北大学继续上学。

反对校长张仲苏的斗争

1928年河北大学校长邹因陈辞职后,校内秩序混乱,风潮迭起。当局一时派不出校长到校任职,只好由各科学长组成校务维持委员会,暂时维持局面。校务管理松散,为校内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1929年,河北大学学生党员张涛、崔寿山、王国政等人组建了党支部,张涛任书记。党组织建立后,首先发动进步学生,利用选举的方式,掌握了河北大学平民学校的领导权,张涛任校长,崔寿山担任了训育主任。党组织利用平民学校为阵地,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团结广大进步青年,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崔岳南:《关于保定河北大学闹学潮的片断回忆》,198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