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大全100首(春天在哪里)(1)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我和爱人带着孩子便急不可待地飞到田野,寻找春天。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我们唱着这首欢快的儿歌,一路寻寻觅觅,可眼下冰雪还未完全消融,春寒依然料峭,平展展的田野上灰蒙蒙一片,红花绿草,青翠的山林、唱歌的黄鹂,都还没有,春天在哪里呢?

春天在古人的眼睛里,在他们优美的诗行中。北宋元丰五年(1082)正月二十日,被贬黄州的苏轼与两位友人出郊寻春,忽记起去年该日也曾和一帮友人同游,乃和前韵作了一首“寻春”诗: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写此诗时已到黄州两年了,他在城里感受不到春之信使东风的召唤,渴望春意的诗人和朋友主动“出郊寻春”了。人如候鸟,感信而动,故有“人似秋鸿,事如春梦”之感。一切往事,一切留恋和烦恼都已烟消云散,何必耿耿于怀呢?有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有笑意温和的野老旧友,这山水自然之乐,这人情拙朴之淳,足可驱除烦恼,冲淡困境。所以诗人感悟道:不必像楚人屈原作《招魂》那样,为召我还京多操心,和你们年年相约寻春,“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不是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春天了吗?

儿歌大全100首(春天在哪里)(2)

宋代尼庵里的年轻小尼也出门找春天,也许她入庵不久,内心远未达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境界;也许她尘心未退,内心还萌动着对美的追求,对春天的向往。总之,这位小尼姑出发了,向远而行,寻找春天,她找到了吗?小尼姑写了一首《悟道诗》,告诉我们她寻春的感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小尼费尽一整天的工夫,耗费满腔殷切的心思,甚至脚上的草鞋磨破了,踏遍山岗陇头,望断波光云影,就是寻不见春天的影子!她生气了,不想再找了,她要结束这场没有结果的游戏。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正当小尼为苦苦找寻一天,收获的是空虚和失望而苦闷之时,春天却像一头轻捷跃动的小鹿,撞到深山古寺中来了——尼庵门前的几株红梅悄然绽放!小尼不由暗叹:先前出门的时候,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她马上跑过去,凑近暗香浮动的梅花,笑意盈盈,拈梅轻嗅,满心欢喜。其实,不必行走远方,不必四处追寻,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春天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儿歌大全100首(春天在哪里)(3)

明代哲人、大学问家王阳明也爱找春天,他找的是快乐吧。王阳明一生钟情山水,酷爱游历,他曾说过:“平生山水已成癖,历深探隐忘饥疲。”、“谈我平生无一好,独于泉石尚多求。”王阳明写有一首《寻春》,描述寻春的心路历程:

十里湖光放小舟,慢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真正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人,出游找春并不一定非要游历远山,访问名胜。在诗人看来,十里河湖,近郊田野,处处皆有春光,而江畔随意而飞的鸥鸟,水田辛勤春耕的野老,都是对春天的最美诠释。诗中的江南之春,水光山色,处处如画,那田野的乐趣轻淡而迷人,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种深厚的滋养。所以诗人最后说:我们不必刻意追寻,在春天的原野上随意漫步,都能找到无穷的乐趣。

儿歌大全100首(春天在哪里)(4)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与朋友南镇观花,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心学大师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了一段至理名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你找不找春天,春天就在那里;你看不看花朵,花朵都在静静开放。

这个世界一定会有春天,也一定会有美丽的花儿盛开,只是我们缺少充满盎然春意,充满鸟语花香的心灵。如果我们有一颗善于寻找快乐的心,你就会发现,人生任何时候都是春天!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