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分析(大宋版的哈姆雷特)(1)

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戏剧大师,《哈姆雷特》则是莎翁四大悲剧中最著名的剧作,“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世界名言,一方面反映了文学欣赏因人而异,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哈姆雷特》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公元八世纪的一个丹麦王子,但他其实是莎士比亚虚构的文学人物,历史上找不到关于他的任何记载。莎翁写作此剧是借古讽今,以八世纪的丹麦来影射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的英国。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历史上竟然有一个王子级人物遭逢了和哈姆雷特极其相似的人生境遇,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咱们先来看一看哈姆雷特的人生经历。

哈姆雷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分析(大宋版的哈姆雷特)(2)

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当他回国奔丧时,他的叔父克劳狄斯已经即位成了新国王,而他的母后乔特鲁德竟然委身于新国王做了新王后。面对这样残酷而尴尬的现实,哈姆雷特深感愤怒和困惑,随后,已经离世的老国王的鬼魂出现了,老国王告诉哈姆雷特他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并且要求哈姆雷特为他复仇。 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哈姆雷特假装疯癫,上演了一场"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叔父克劳狄斯就是他的杀父仇人。奥菲莉亚是哈姆雷特的心上人,而哈姆雷特却因为失误杀死了她的父亲波罗涅斯,悔恨不已的哈姆雷特离开丹麦逃往英国,狠毒的克劳迪斯企图借英王之手除掉侄子,但哈姆雷特机智地回到了丹麦。这时,不幸的奥菲莉亚已经自杀,她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哈姆雷特充满了仇恨,哈姆雷特不得不接受了雷欧提斯提出的决斗。

哈姆雷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分析(大宋版的哈姆雷特)(3)

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误喝了克劳迪斯给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命陨当场,而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令读者欣慰的是,哈姆雷特临死前杀死了充满罪恶的克劳迪斯,为这出悲剧增加了一点亮色。哈姆雷特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子,而本文的主人公的地位实际上比王子还高,他乃是大一统王朝的太子或者说准太子。

哈姆雷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分析(大宋版的哈姆雷特)(4)

他的父亲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全国,他作为两个皇子中的老大,深受父亲信任和重用,当然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换句话说,他将来会承继大统,拥有天下的。但是,他的父亲在一个月黑风高,大雪纷飞的夜晚突然死去,而他的叔父第二天就堂而皇之地捧着传国玉玺坐上了皇帝之位,留下了一个千百年来一直没有解开的历史谜案。他的母亲虽然没有像哈姆雷特的母后那样委身于他的叔父,却被永远地困在了皇宫之内,最后孤独而寂寞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叔父不但没有按照皇后的规格为他的母亲举行葬礼,而且还不允许他的母后和他的父皇合葬在一处。

哈姆雷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分析(大宋版的哈姆雷特)(5)

实际上,他的命运比他的母亲还要悲惨,因为他的死比他的母亲足足早了十六年,而且是死于自杀。在他的父亲莫名离世后,他的叔父好像对他还是很不错的,让他做了丞相级别的侍中,还让他兼任京城的一把手,还封他做了武功郡王,还给他娶了当朝重臣的女儿为妻,顺便说一下,这个女孩的身份很像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莉亚。他的父亲突然驾崩时,他对叔父应该是有所怀疑甚至是充满憎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好像渐渐被叔父对他的关爱触动了,但是,这种感觉在三年后的一次战争中完全改变了。

哈姆雷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分析(大宋版的哈姆雷特)(6)

那一年是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年,他跟随他的叔父征伐被北方游牧民族占据的幽州。一天深夜,敌军突然来袭,他和他的叔父被冲散了,各自带着军队向南奔逃,随后有人误传他的叔父已经遇难,于是他身边的几个大臣提议要立他为帝,尽管他严词拒绝了,但这事后来还是让他的叔父知道了,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因为北伐失利而归,他的叔父没有赏赐战争前期立下战功的将领,他善意地提了个醒,却没想到错摸了老虎的屁股,他的叔父勃然大怒,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哈姆雷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分析(大宋版的哈姆雷特)(7)

他觉得叔父皇帝的反应是对他的侮辱,不由得悲愤交加,和哈姆雷特一样陷入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心灵困境,不幸的是,他最终选择了后者——退朝回到自己的府邸后,他拔剑自刎了,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八岁。看到这里,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了本文的主人公的具体身份,他就是北宋创立者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他的叔父则是“斧声烛影”的嫌疑人宋太宗赵光义。

哈姆雷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分析(大宋版的哈姆雷特)(8)

赵德昭就是笔者心目中中国历史上的哈姆雷特,不知各位朋友意下如何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