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1)

石涛 洞庭秋月

水墨纸本 镜片

211×96cm

款识:洞庭秋月,画为及万先生道长博正,粤山石涛济。

钤印:济山僧(白文长方印)、老涛(朱文长方印)、藏之名山传乎其人(白文方印)、白苹(红)叶一溪诗(朱文方印)

藏印:寿崧审定、子祺清赏、关氏梅雪斋秘笈印、陈洧舟藏书画

藏家1:关寿崧,嘉道年间广东香山人,出身望族,富收藏,关氏梅雪斋藏书画近年流入市场的有恽寿平、华岩佳作等。据《广州大典·第三十一辑·史部传记类 第十七册》记,其父关彩衢为诰封奉政大夫,世居广东香山黄圃镇,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十寿辰,苏六朋为之绘像,士绅大夫纷纷以诗文为寿,关寿崧曾选辑祝寿文若干篇刊印出版,卷尾“关寿崧谨识”后钤“道光二十三年秋关氏梅雪斋刊”印。

藏家2:陈洧舟。新加坡大藏家陈之初(1911-1983)香雪庄旧藏任伯年《八仙图》上有“陈洧舟藏书画”印。

《孤峰双松图》是石涛出版和著录较多的一件名作,其款识:“石涛济写于双塔寺”。双塔寺即石涛栖居宣城时期的广教寺,因寺内有双塔故也称双塔寺,《汪世清辑明清珍稀艺术史料汇编》将此件列入1674年作品。

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2)

左图 石涛《洞庭秋月》。右图 石涛《孤峰双松图》。

《洞庭秋月》与《孤峰双松图》,一件是高士携童仆夜泊洞庭湖舟中畅饮坐看岳阳楼之境,一件是执杖高士只身于崖边双松之下观高岩飞瀑之景,但从人物的丰神、松针的处理、点叶的技巧以及款识笔迹、所钤印章等方面看,颇为一致,整体都属于较为工致精心的细笔山水,画风庄净清幽,应为同期之作。

石涛有一首很出名的题画诗:“惯写平头树,时时易草堂,临流独兀坐,知意在清湘。”这幅《洞庭秋月》除了表现“临流独兀坐,知意在清湘”这个意境,正好也可以看到石涛惯用的“平头树”,画面中有三种不同的树,都是“平头”,树形较大的是松树,松针较宽,短促出笔略带圆弧形,这也是石涛表现松针惯用的手法。

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3)

石涛一生以“清湘”自许,在精神和情感层面,湘江无疑是他的母亲河,而“粤山”则在王朝覆灭之际给了他最初的人身庇佑,故而早期作品中的除“清湘石涛”外,较多署名“粤山石涛济”和“粤西石涛济”。

石涛《洞庭秋月》细节精赏

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4)

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5)

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6)

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7)

钤印:朱文长方印“老涛”、白文长方印“济山僧”、白文方形印“藏之名山传乎其人”,朱文方形印“白苹(红)叶一溪诗”

这三方印章中,朱文长方印“老涛”和白文方形印“藏之名山传乎其人”与《孤峰双松图》上的钤印完全一致。“藏之名山传乎其人”印不常见,偶见于其早年之作。

画上“济山僧”和“老涛”二印还可参看《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石涛名下印鉴,第33印“济山僧”与第68、69“老涛”两印。

“白苹红叶一溪诗”应是石涛早年闲章,极为罕见。研究者普遍认为石涛在诗词方面成就极高,这方闲章或许可说明石涛曾致力于诗。而另一方面,石涛自小身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即僧人原亮喝涛。喝涛很可能原为宫中臣仆,石涛全家被屠杀时,是喝涛将他背到寺庙,自此保护并陪伴他左右,后又将他带离“粤山”,研究表明喝涛是修养颇高的诗僧兼画僧,石涛自然潜移默化受其影响。

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18平尺石涛罕见精品亮相春拍)(8)

又,屈原《楚辞·湘夫人》中有“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苹兮骋望”句,石涛刻此闲章,或许也为了表达对屈原的亲近、倾慕之意。又或许这方章是专门为这件《洞庭秋月》而刻。

“八百里洞庭”是石涛心底一个永远的结,在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浪迹生涯中,“楚地”既是他事业的始发地,“湘山湘水”又联结着他的“湘源记忆”和少年时光,于是也便理所当然成为他回望家国的最重要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