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两个预言

如今的人们都喜欢用“穿越”或“开挂”,调侃一些貌似违反规律的现象。比如三国时期曹丕的皇后:文德郭皇后,即郭女王的人生经历。

郭女王是小官吏之后,还在小时候她老爸就说:“吾此女,女中王。”由此她小名叫 了“女王”。也许是因“女王”这个名字起得太大,无意间泄露了天机。不久后,她的父母便先后去世。

郭皇后是怎么成功的(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1)

郭女王由此失去依靠,先寄人篱下在铜鞮侯家,跟着被选入了曹丕府内,当了一位宫女。哪料就在这时,郭女王开启了“开挂”模式——竟被曹丕看中,成了曹丕的妾。

当时曹丕身边已有正妻,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美女加才女的甄宓。以至于被后世称为“一女乱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都争夺过甄宓,只不过曹丕下手最快罢了。且更好玩的是在甄宓小时候,有一位叫刘良的相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此女贵乃不可言!

郭皇后是怎么成功的(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2)

如今,一个“女王”,一个“贵不可言”,齐聚曹丕府,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两人是“天生对头”。事实也仿佛印证了——当曹丕当上皇帝后没两年便赐死甄宓,而选定了郭女王当了皇后。

至于原因,史书上给出的是,因曹丕宠爱郭女王,导致了备受冷落甄宓,写了一首幽怨诗歌,郭女王则趁机说甄宓的坏话。

郭皇后是怎么成功的(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3)

曹丕大怒不已,不但赐死甄宓,还有头发遮住其脸,嘴里塞满米糠——避免甄宓去另一个世界告状。

咱不讨论,这个说法是否可信,只说结果。显然这场“女王PK贵不可言”的争斗中,郭女王笑到最后。此刻自然就产生了疑问: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竟然让三国时著名的“美女加才女”甄宓,输得如此彻底?

郭皇后是怎么成功的(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4)

其二:对比甄宓,郭女王对曹丕帮助更大

首先要明白,人生的竞争从来都是全方位的,美貌和才情虽是重要因素,却绝非决定性因素。这其实就是郭女王碾压甄宓的第一大优势:跟甄宓相比,郭女王对曹丕的帮助更大。

曹丕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就是跟曹植争斗“世子宝座”之时,这是关系到曹丕一生的大事。很可惜在此刻,甄宓的美貌和才情根本帮不上忙,相反郭女王却站出来了。

据《三国志》载:后(郭女王)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即,在这场“世子宝座”争夺战中,郭女王在曹丕身边扮演了“女中诸葛亮”的角色,替曹丕出谋划策等,使得曹丕斗败了曹植,被曹操立为世子。

郭皇后是怎么成功的(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5)

且郭女王对曹丕的这种帮助,贯彻于曹丕一生。如曹丕当上皇帝后亲征孙权时,郭女王留守,这时她的表兄想要截水抓鱼,郭女王当时大怒制止道:“这条河水是运送军粮的河道!”

只这一句话,其实便能看出郭女王到底是什么人物了。须知后宫佳丽中,能有几人有这份见识?须知这可是军事问题!因此来说,郭女王在38岁时,曹丕逆着大臣们,强行册封其为皇后,显然不是貌美等决定的,而实在是离不开,其实就是难以抗拒!

郭皇后是怎么成功的(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6)

其三:对比甄宓,郭女王更符合曹丕口味

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并不是对方漂亮,而是符合口味罢了。

甄宓比曹丕大4岁,郭女王比曹丕大3岁,从岁数上来看两人半斤八两。但参考曹家人的习惯就会发现,岁数、美貌等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看出身!

曹操的正妻卞夫人,是歌妓出身!那么甄宓呢?是门阀士族出身!郭女王前面提了,是小官吏出身!即,无论曹操还是曹丕,都不喜欢“名门闺秀”,因为她们从小就受到了严格教育,表现得很无趣。

郭皇后是怎么成功的(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7)

如甄宓,据《魏略》记载,她8岁时,一群小姐妹们蜂拥上楼阁,却看骑术表演,甄宓却无动于衷说:“这种事,我们女子就不应该看。”

曹丕属于野孩子,自小跟着老爸曹操从军,你如何让她跟甄宓,这等中规中矩的女子,长久擦出火花来?相反,郭女王这类有见识的“野丫头”,才更符合曹丕口味。

郭皇后是怎么成功的(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8)

且追根溯源,卞夫人年轻时也属于这类!如董卓时期,曹操因得罪董卓扔下家眷就逃命了,人们都以为曹操被杀,搞得曹府里人要散伙,就是卞夫人出面阻止了曹府崩盘。

因而郭女王这类“有见识”的野丫头形象,对曹丕来言形成了巨大吸引力,是难以抗拒的。甄宓自然失宠,故而写幽怨诗歌泄愤等,这种“大家闺秀”的发泄方式,也就出现了。

郭皇后是怎么成功的(郭女王到底好在何处)(9)

其四:总论分析

因此,郭女王所谓的“穿越”或“开挂”,无非是因一则自身优秀,二则遇到了欣赏自己的人罢了。且这种情况古往今来很常见,根本不神奇!

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当我们感慨怀才不遇或家庭不幸时,与其盼着穿越或开挂,还不如好好全面分析一下,更别如甄宓这样发牢骚,因为往往会适得其反。

须知,无论你是“女王”般的野丫头,还是“贵不可言”的大家闺秀,这本身没有啥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放置的环境不同,而造成的差异罢了。我们能做的无非两条,其一,跳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其二,改变自我,适应目前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