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饱受英国殖民者残酷压榨和肆意掠夺的印度人民,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在 1857—1859 年举行了民族解放大起义这次起义规模之大,地区之广,在印度反抗外闰侵略的斗争史上是空前的在起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章西女王拉克希米·拜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印度版圣女贞德 印度版的贞德----詹西女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版圣女贞德 印度版的贞德----詹西女王

印度版圣女贞德 印度版的贞德----詹西女王

19 世纪,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饱受英国殖民者残酷压榨和肆意掠夺的印度人民,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在 1857—1859 年举行了民族解放大起义。这次起义规模之大,地区之广,在印度反抗外闰侵略的斗争史上是空前的。在起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章西女王拉克希米·拜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占西女王(Rani of Jhansi),又译詹西女王、章西女王。名拉克希米芭伊,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分登基。不久公国被英国兼并。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5月在章西发动起义响应,驱赶英国侵略者。她的坚定和勇敢,使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3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

拉克希米·巴依,1828年生于印度的贝拿勒斯。在三四岁的时候,她随从父母前往马拉塔最后一个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奥二世的养子纳纳·萨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结成了好朋友。巴依从小精通武艺,7岁就学会了骑马。1842年,她14岁时嫁给了章西王公甘加达尔·拉奥,成了章西王后。

王公死时没有儿子,巴依在王公临死时所生的一个儿子不久之后又死去了,所以,按照当时英殖民者所定的规矩,哪个王公死后,如果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那么就要废除他的领地,收归英殖民者所有。但是巴依已经领养了一个儿子,并已经以养子的监护人的身份行使王权了。但英殖民政府不管这些,强行兼并了章西。巴依拒绝英国人的无理要求,章西人民也全力支持巴依,表示愿意和女王一道,与英国殖民者作坚决斗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史称印度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章西人民也在女王巴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巴依重登王位。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章西。章西女王早已作好了一切准备。

女王巴依亲率起义军抗击英军,但终因寡不敌众,女王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章西。

1858年6月1日,女王所率起义军同托比的部队汇合,进驻瓜廖尔。瓜廖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廖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巴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巴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廖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1858年6月17日,瓜廖儿终于被英军攻陷,为了掩护义军主力突围,女王率领一百多名义军在东门外断后。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女王挥舞着双刀,来回冲杀,敌人闻风丧胆,死伤无数。由于叛徒的出卖和敌我实力的悬殊,义军的人数越来越少。女王带领几十名亲兵,杀出一条血路,来到一条河边,只要跳过这条河就安全了。但是女王的白马由于过度疲劳,却怎么也跳不过河去,女王只好转过头来和敌人决斗。勇敢的女王率先冲入敌阵,左右奋力拚杀。敌人仓皇举枪对准女王射击。一阵弹雨过后,骁勇的女王中弹了。她的左大腿上挨了一枪。 女王紧皱眉头,左手用力按住腿上的伤口,右手仍然奋力挥舞着战刀。圣洁的鲜血像无数条小溪,点点滴滴落到了脚下的土地上。奋战了一天的女王体力渐渐不支了,鲜血又不断地从伤口流出来,但她仍然硬挺着和敌人搏斗。这时,敌人已经发现了女王的身份,把她团团围在中间。章西女王身负重伤,血染战袍,痛苦地伏在马背上,那条伤腿已经完全麻木了。十几名贴身女兵组成人墙,护卫着她们敬爱的女王。就在这万分危急之际,另一名义军将领托庇亚冒死杀入敌阵,将敌人引开,女兵们趁机把女王救到了安全地带。她们把女王背到河边的一棵大树下,为她包扎了腿部的伤口,把一件军大衣盖在女王身上。女王躺在地上,此时已经十分虚弱了。然而,当得知托庇亚为了救自己而身陷敌阵之后,芭伊坚持让亲兵把自己抬到战马上,咬着牙再次投入战斗。她和托庇亚的部队会合在一起,同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了决斗。在激战中,一名英军的刺刀戳进了女王胸部。这一刀刺在右胸下方,虽然没有伤到内脏,但顿时血流如注。芭伊再也支撑不住了,眼前一黑从马上跌了下来。在她翻身落马的一刻,她用尽最后的力量将那名刺伤她的英军的一条胳膊砍了下来。女王挣扎着要从地上爬起来,就在转身的那一刻,一名英军近距离向她腹部开了一枪。子弹贯入了女王的腹腔,女王捂着血如泉涌的肚子倒下了……

女王身边的两名女兵飞快地救起女王,把她抱到马上,撤离了战场。她们来到了一间小屋门口,一名女兵把浴血的女王从马上背下来,叱咤风云的女王芭伊此时已奄奄一息,难以忍受的痛苦无情地折磨着这位坚强的女勇士,她艰难地喘着粗气,身体剧烈起伏着。几名逃出来的亲兵关切地围在女王身边,个个泣不成声。

女王的胸腹部都被鲜血染红了。腹部的一枪伤得太重了,无法止血,女王青春和生命的鲜血不断地涌出来,很快染红了她身子下面的床单……这位强壮的女英雄的鲜血已经快流尽了,女王脸色煞白,嘴唇发干,双目紧闭。这时,远处传来英军的马蹄声,女王从昏迷中醒来,睁开那双姣美的大眼睛,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行了……你们一定要把小王子送到安全的地方……不要让我的身体落到英国人手里……"说完女王再一次地昏迷了过去。搜索女王的英军越来越近了,已经没有时间了!几名亲兵只好含着热泪,用恒河的圣水为女王擦洗伤口的血污,缝合住腹部的伤口。然后找来一张毛毯,包裹住那记载着姑娘英勇与光荣的年轻的身躯。

几个人很快在门外搭起了一堆柴禾,按照印度教的仪式,高高抬举着女王的忠躯,把一息尚存的女王抬到上面,点燃了柴堆。熊熊烈火吞噬了女王那不屈的身躯。这位印度人民的好女儿,勇敢而坚强的女王走完了23(一说30岁)的光辉人生。但是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印度人民和全世界一切为自由而斗争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