鳕鱼名称有多混乱,一般的消费者想想就头大,特别是法国银鳕鱼,这种鳕鱼血统不纯正的鱼就有很多的名头,鳕鱼市场的水深得跟这鱼的生活环境有得一拼。为啥一条法国的鱼,会跟南极扯上关系?这事儿还得先从智利说起。

法属南极海域银鳕鱼(一条法国银鳕鱼)(1)

国外捕捞大西洋鳕鱼的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

传奇的“更名”营销

20世纪末期,一个名叫李·兰茨的美国的水产商人在智利的水产市场发现了一种样子非常丑陋的鱼:大眼、大嘴、大尖牙,身体还滚圆,整个儿灰头土脸的,从外形上看真是一无是处。虽然吃起来肉质滑嫩,可滋味却太过平淡,自然也不受当地渔民待见,在当地算是下等鱼类。水产商兰茨出于好奇,买来做了尝试,发现这种鱼的鱼肉做成炸鱼块,口感非常好,他觉得非常符合美国人的口味,应该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法属南极海域银鳕鱼(一条法国银鳕鱼)(2)

法国银鳕鱼居然长这样,确实很难卖啊! 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鱼就是国人近几年非常熟悉的法国银鳕鱼(学名:Dissostichus eleginoides其他名称:犬牙鱼、小鳞犬牙南极鱼、智利海鲈、南极鳕鱼,鲈形目-南极鱼科),只不过在智利当地,它最早的名字叫:巴塔哥尼亚齿鱼。齿鱼,英文名为toothfish,跟它的长相一样有点凶,再加上巴塔哥尼亚这个“傻愣愣”的前缀,总感觉欠点火候。长相已经是这样没办法了,美国的水产商人就在鱼的名称上动起了脑筋,最后起了一个“智利海鲈”的名字,洋不洋气不知道,反正犬牙鱼用新的名字进入美国市场后,迅速蹿红,成了各大时尚餐厅的当红菜品。

法国银鳕鱼异曲同工

这起成功的改名,在世界营销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也让这条“土里土气”的鱼开始在人类高端海鲜餐桌上崭露头角。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法国银鳕鱼,名头虽然更加洋气,可也正是依靠传奇的“智利海鲈”打下的江山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法国沿海地区并不出产这种鱼,但法国有一个叫留尼旺的南半球领地(靠近南极),出产犬牙鱼,而且是全球重要产地。

法属南极海域银鳕鱼(一条法国银鳕鱼)(3)

把鱼去头去尾切成段,卖相就好很多了

因为背靠法国人,又跟鳕鱼沾亲带故的,法国银鳕鱼便这么叫响了,也加入了智利海鲈的军团。传统的美国市场自然不用多说,消费量占50%以上,如今的中国市场也渐渐培育起来,特别是儿童辅食这块市场,因为富含“脑黄金”DHA等优质营养元素,法国银鳕鱼更是广受推崇。虽然作为一种长寿的深海肉食类,有重金属含量偏高的风险,但仍架不住市场的追捧,如今国内法国银鳕鱼的市场价格在每斤120~150元人民币。

南极的压力

虽然法国银鳕鱼在智利和阿根廷也有分布,但它的主要栖息地还是在南极海域。这种生活在南极海域的古老肉食性鱼类,它的血液中富含抗冻蛋白质,是南极大陆附近海域,这块最原始,还未被人类破坏的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为生活在寒冷的水域,它们生长非常缓慢,每年只能生长1cm,所以,科学家们自然有理由担心人为的高强度捕捞,会对它们带来致命的影响,进而波及整个南极海域的生态系统。

法属南极海域银鳕鱼(一条法国银鳕鱼)(4)

南极的脆弱,禁不起人类的试探

因为需要在南极海域作业,捕捞门槛相对较高,所以在南极地区捕捞法国银鳕鱼的国家和渔船数量有限。早在2011年~2012年洋枪鱼的鱼汛期间,来自6个国家的15艘渔船从南极的罗斯海捕获了大约3500吨法国银鳕鱼。这些渔获中的一半以上都最后进入了美国市场,以每公斤56美元的高价出售。因为获利可观,逐利者自然非常多。在个别诸如智利和阿根廷海域,自然有国家监管,可在属于公海的南极海域,没人管理可不行。

法属南极海域银鳕鱼(一条法国银鳕鱼)(5)

这条鱼成了南极的“原罪”

以保护南极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由24国和欧盟共同组成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就应运而生,在南极资源的保护和分配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在南极地区的捕捞作业都受到CCAMLR的监管,各种捕捞配额也都由它来制定。该委员会从2011年开始,已经三次提出建立罗斯海洋保护区的倡议,但都因为遭到俄罗斯的反对而未获得通过。因为保护区迟迟未能建立,这给原本就很难管辖的南极海洋引来的众多的非法捕鱼者。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属被海洋守护协会(海洋保护公益NGO :Sea Shepherd)称为“六强盗”的六艘最臭名昭著的非法捕鱼船,最终都被抓获。

法属南极海域银鳕鱼(一条法国银鳕鱼)(6)

六强盗之一的“雷电”为了消灭罪证,自沉了 纪录片截图

处女之海的非法捕鱼

这些非法捕鱼船,自然有办法逃避南极海洋资源养护委员会的管制。它们在大肆捕捞南极海域的洋枪鱼同时,因为他们所用的拖网,给当地的其他生物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伤害。他们通常使用的是大型的,长度可达2.5千米的禁用拖网,对南极海域实施无差别的捕捞。当他们被逮到时,只需要切断并丢弃渔网就能逃脱罪责,而被丢弃的渔网将会在以后的几年里继续荼毒当地的海洋生物。

国际刑警在以激进的“海洋守护”(Sea Shepherd)为首的各类公益组织和的配合下,大部分臭名昭著的“海盗船”和它们的船长们都被绳之以法,但个别有势力的背后黑手们仍然逍遥法外,并且仍旧不肯放弃这座“富矿”,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荼毒人类最后的海洋。这其中最著名的的就要数全球非法捕鱼界的教父级人物:西班牙人安东尼奥·维达尔。

法属南极海域银鳕鱼(一条法国银鳕鱼)(7)

“教父”安东尼奥·维达尔 纪录片截图

“教父”安东尼奥·维达尔早在2006年就进入了国际刑警的档案,只不过他手段老练,手眼通天,给了国际刑警和各公益组织出了很大的难题。为了取证,公益组织追他旗下的一条船得在海上漂泊几个月甚至更久。虽然各方做了大量的工作,国际刑警也收集到了足够多的证据,可西班牙政府还是以公海作业无法量刑为由,将其无罪释放,“教父”手眼通天的能力当真是不是吹出来的,而且对于他而言,损失几条船并不是伤筋动骨的事情。

姗姗来迟的保护区

好在也有好消息,在2016年10月28日,历经4年谈判后,设立南极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的提议终于得以通过并实行。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面积约为15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土面积的16%,其中112万平方公里海域被设为禁渔区,禁渔35年,禁止任何海洋生物或矿物捕捞。保护区虽然不是万能的保护伞,但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非法捕鱼的行为,相信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和各类公益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给南极海域,带来有效的保障。

当然,如果可以,还是减少法国银鳕鱼的消费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