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问西东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1)

静默中的苏州河口与陆家嘴(网图)

写在前面——

高德兄好!

四月份你曾微信询我:

上海疫情是否已严重到对自己和家人构成威胁?

上海这边生活物资到底有没有保障?

有关上海的情况是否如网络和电视上说的一样?

…………

再次感谢关心牵挂,尤其感谢你打算从家乡寄送我物资的兄弟情谊!

实话实说,以上问题兄弟我很难用三言两语给你既真实又客观的答案,所以给你的零星回复都有些敷衍马虎,但我也给了你一个承诺,如果到所在街区地段解封那一天自己和家人都没有进方舱,就一定给你一些更详细的答案做参考。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2)

解封后的第一张街景照片

现在,这一天(5月22日)终于来到了,我和家人也真的都各自成了50分之一的幸运儿,既没有进方舱,也没有被拉到其它地方隔离过,所以我必须兑现我的承诺。

下面给你的实际上是自己在封城前期的10篇日记加1篇后记,里面或许会有一些你希望了解的东西。

一段生活,一段痕迹,

一段见闻,一段思绪,

交织定格为春天的记忆!

至于兄弟咨询上海是否应该从侄孙们高考城市的优选项调整为回避项,则是另一话题,容后再做探讨。

致夏安,问家人好!

说明:文中小区名、楼栋号、群友名均为虚构。

一. 入群待封

2022年3月31日,星期四,阴转多云,东南风

太阳时隐时现,春光依旧迷人,各路花儿都赶趟似的盛开,但为了减少人群聚集,大大小小的公园都已陆续封闭,神采奕奕的春花们也只能无奈地翘首低眉、孤芳自赏。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3)

樱花盛开的公园里空无一人

三月初以来,魔都人一直都在心神不定之中。

4天前的下午,“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

“3月28日5时起,我市以黄浦江为界,分期分批实施核酸筛查”——

近期被疫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大上海,终于还是鼓起勇气选择了此前公开拒绝采用(见有关新闻发布会)的方式!

该来的还是来了,但似乎谁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种不甘彻底妥协、略带“愤青”气质的“鸳鸯封”。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4)

网上流传的鸳鸯封图片

也许因为这“鸳鸯封”的创意太富有魔都的魔力魔性魔幻特色,一时间,有些段子手置汹汹疫情当前于不顾,纷纷即兴创作,网上除了满屏浦东人民跑步抢购和大小商店被一扫而空的图片视频外,就属这类“鸳鸯封”的段子作品最抢眼。

还有人迅速查实后向网友报告,上海以前其实也有过“划江而治”的历史,就是“淞沪会战”时期……;这人的本意大概是想告诉人们对此无须大惊小怪吧,但他似乎忘记了一个重大的差异:“抗日封”与“抗疫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背景。

印象更深的是一首“仿拟”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而作的《上海疫愁》——

一开始

隔离是一个小小的奶茶铺

疫情在里头

路人在外头

​慢慢地

隔离是社区里的一栋栋楼

全家在屋里

大白在门口

​再后来

隔离是一片片社区小区

核酸无尽头

抢菜奔街头

​到现在

隔离是一弯浅浅的河流

浦西在这头

浦东在那头

诗人虽只是玩儿个噱头,倒也把魔都对付疫情从“精准防控”到“多点堵截”到“成片失守”到“划江而治”的经过比较客观地表达了出来,让人感受到了“新冠”病毒是多么的“执拗”,上海的主事者是多么的无奈。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5)

此前几天,“新冠”仿佛铁了心要与魔都人民死缠烂打似的,每天的感染人数都蹭蹭蹭地往上窜:

3月28日:新增共计4477例;

3月29日:新增共计5982例;

3月30日:新增共计5653例。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6)

空气中的奥密克戎(网图)

形势确实越来越严峻!

今天是浦西开始全域封控的最后一天,按照自己的计划,还要去华联超市买一点新鲜蔬菜与水果,考虑到有可能排长队,吃过早饭就出门了。

这几天,紧张的不止是抢购者,附近的联华超市从“鸳鸯封”以来,每天7点半开张,凌晨1点才打烊,店员们的辛苦也可想而知。

好在物资充裕,大卡车不间断地停在超市门口卸货,连门前的空地上都小山似的堆满了一扇一扇的猪肉,顾客只要有耐心,就决不会空手而归。

然而,自己还是失算了!

看了张贴的通告才知道,从昨天下午6点起,所在街区的商铺、超市、各种店面等已全部按“防控指挥部”的指令关门,进行封控前的统一消杀,也就是说商家们已提前一天进入了封控静默状态。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7)

封控前的马路已少有行人

有点意外和小小的沮丧,但也没什么好紧张的,已经被封控过两次了,也就是再追加4天而已,而且之前已经抢购了不少食物,两口人,吃的喝的都可以撑持一周以上,就算蔬菜不够也还可以网购补充,索性安下心来,按平常的购物路线再兜一圈。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8)

建筑工地上,师傅们正在整理待封

马路上空空荡荡的,偶尔经过的车辆也不见得比平时更快,路边一两个遛狗的,也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慌不忙,几个快递小哥的电瓶车也笃定地在空无一人的斑马线前等红灯。

在一家“网红”早点铺前面,看见被封条封住的卷帘门旁的墙柱上钉着几块油腻腻的广告牌,牌子不大,但因为一溜的店铺门都关着所以格外醒目,上面写着: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会等着你”

“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来了就是旺季,你不来就是淡季”

奇怪,以前经常路过这里,竟然都没仔细看过他们这些“豪言壮语”,不禁哑然失笑,心中一乐,眼前有些压抑的气氛也多了几分活力。

突然电话响了,是正在给学生上网课的夫人打来的,转告居委通知,让自己回家时顺便扫楼栋内电梯二维码入群,以方便后面几天的封控管理,于是加快脚步赶回家去。

按照群公告,所有入群者都须注明自己楼层和房间号,后面是否加网名自便,每家保证有一人入群。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9)

封控前的某小区(网图)

所在小区都是高层建筑,每梯6户,一栋楼少说也有200来号人,刚一入群,就见各种转发,各种评论,各种段子,各种图片,各种聊天解读,大道小道消息应接不暇,简直了,这哪里只是一个楼栋微信群,说它是一个“上海疫情资讯论坛集散中心”也不为过!

这天晚上,楼栋微信群按社区工作人员指令,由相关负责人牵头招募组建了志愿者队伍。

与前面的局部封控期间只有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可以招募不同,这次封控一刀切,楼栋内有大量的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在岗的年轻人宅家“赋闲”,所以报名者非常踊跃,自己这类老人一概不招。

热心公务的夫人倒是很想利用网课间隙去体验体验志愿者的工作,后来才发现根本不现实,给学生的网课上下午都有,志愿者必须随叫随到,只能作罢。

山里隔离的日子(入群待封遗落在春天的记忆)(10)

静默中的街巷(网图)

这是开启魔都“宅家群游”的时刻,

也是开始孤岛“恍如梦境”的春夜!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