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经常看到的桥段是:作战双方各出一人,一般都是主将,然后进行单挑,动不动就杀几百回合,场面十分精彩。演义毕竟是小说,历史上很少有主帅出来单挑,因为风险系数太高,稍有不慎的话,会导致全军覆没,其后果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

主帅,一般都是稳坐中军,指挥全军作战,把控全局。当然,主帅没有单挑,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上阵冲锋陷阵,与对手进行激烈肉搏战。那么,如果主帅亲自操刀杀敌,起到的表率作用有多大呢?一战定乾坤,转败为胜。在此,笔者以六次经典战斗为例,谈谈主帅示范作用。

背水一战临阵换将(主帅亲自冲锋陷阵起到多大作用)(1)

项羽——巨鹿之战、彭城之战

章邯从骊山放出10万囚徒后,秦军战斗力飙升,连续击败各路诸侯,大伙都屯驻在阵地之外,没人敢主动挑战秦军,坐视赵国被围歼。一旦赵国失败,各路诸侯就会闻风丧胆,主动求和,秦朝依然统一天下。

此时,年轻将领项羽,亲率5万大军渡河作战,与40万秦军进行9次大规模交锋。楚军人数少,项羽为激励将士杀敌,每次作战都亲自冲锋,在第一线与对手搏斗,终于将秦军王离部击败,迫使章邯投降,后坑杀秦军20万。

前205年,刘邦联合各路诸侯,以张良为军师,亲率56万大军奔袭楚国首都彭城,在项羽背后捅刀子。彭城陷落,在齐国作战的项羽没了大后方,局势非常不利,有全军溃败之危险。

为此,项羽亲率3万铁骑赶回救援,佛晓时刻发起突然进攻。此战,项羽身披厚重盔甲,在联军阵中来回冲杀,联军被斩杀20余万,还有十余万在逃难时落水而亡。刘邦为活命,抛弃父亲、妻子、儿子、女儿,给审食其与吕雉创造了机会。

背水一战临阵换将(主帅亲自冲锋陷阵起到多大作用)(2)

李世民——虎牢之战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时,隋炀帝杨广老表李渊驻守晋阳,手中兵马10余万,不但没有协助朝廷镇压起义军,还坐观局势变化,起兵攻入长安,霸占了关中。

617年李渊起兵,次年就称帝,国号为唐。620年,李渊派李世民率8万兵马前去洛阳作战,歼灭王世充军团,可进展并不顺利。不久,窦建德率10万精兵前来增援,直接杀向虎牢关。

为消灭援军,李世民亲率3500玄甲军增援虎牢,与窦建德作战。相持一个多月后,唐军主动出击,渡河攻击窦建德军团,结果陷入重围,局势不妙。此时,李世民率军绕道侧后,打开唐军旗帜,亲自带着秦叔宝、程咬金冲锋。窦建德军团见后方有唐军旗帜,军心动摇,被唐军逆袭成功。

窦建德战败,洛阳王世充只能投降,中原一带全部落后唐朝之手。此战获胜,唐朝统一天下成为定局,无人可以与之争锋。当然,若是李世民失败,唐朝想统一全国,非常困难。

背水一战临阵换将(主帅亲自冲锋陷阵起到多大作用)(3)

李嗣业——香积寺之战

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为由,在范阳起兵造反,亲率15万大军杀入中原大地,连克洛阳、潼关、长安等重镇,结束了盛唐时代。为了收复两京,唐朝调集各路兵马,并从北方草原请来同盟军,一起镇压叛军。

757年,唐朝15万最精锐军团与安庆绪10万大军在长安郊外香积寺战斗,这是一次决定国运的战斗。此战,唐军主动进攻,杀到阵前,但叛军奋力反击,唐军抵挡不住,纷纷溃败,直接往大营方向跑。

此时,前锋主将李嗣业直言:只要再往后撤退,全军就会立刻溃散,江山社稷毁于一旦。说完,李嗣业脱下衣服,拿着陌刀冲入敌阵,连续斩杀数十人,稳住了阵脚。史载:“如墙进,人马俱碎”,唐军士气大振。

李嗣业奋力拼杀,唐军稳住了阵脚,给仆固怀恩绕道叛军侧后突袭赢得时间,后转败为胜,唐朝收复了长安。

背水一战临阵换将(主帅亲自冲锋陷阵起到多大作用)(4)

朱棣——忽兰忽失温之战

1368年,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杀入燕京,元顺帝狼狈逃回草原,过着游击生活。洪武年间,朱元璋又连续7次出兵塞北,将元朝主力打残,黄金家族之地位也受到了其他部族的挑战。

连续打击之下,北元集团分裂为三大势力:鞑靼本部、瓦剌、兀良哈。其中,装备最精良,冲刺能力最强的就是瓦剌,几乎全是重装骑兵,具有浓厚的中亚突厥风格,远非鞑靼轻装骑兵所能比。

1414年夏,朱棣亲率6万大军征讨瓦剌,故意进入3万瓦剌兵预先设置好的伏击圈,寻求主力决战。激战中,瓦剌虽遭到明军神机营密集火力射击,却依然死战不退,双方厮杀到傍晚,战斗进入白热化。

此时,明成祖朱棣身披铠甲,跨上战马,手拿弯刀,带着4000重装骑兵投入战斗,还冲杀在最前面。明军见皇帝亲自冲锋陷阵,士气大涨,将战斗力发挥到极致,瓦剌招架不住,直接溃败,被斩首数千级。

背水一战临阵换将(主帅亲自冲锋陷阵起到多大作用)(5)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清军入关后不久,曾经威风无比的八旗铁骑沦为弱鸡。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4000兵马硬是将拥有80万大军的清朝打败。1856年,英国再次炮轰广州城,继续挑起战争。1860年,7000英法步兵登陆大沽,直接杀向京师,在八里桥战斗中,将清朝最精锐的2万蒙古马队打得怀疑人生。

一系列对外战斗失败,清朝对列强有了畏惧心理。例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中兴名臣,镇压太平军、捻军时,都是谋略过人,用兵如神。一旦与列强作战,则没了信心,只能妥协。换句话说,清朝多数人得了“恐列强症”。

冯子材,晚清著名将领,广西狼兵中传奇式人物。1885年,年近70岁的冯子材率军出关,抵御号称世界第二强的法兰西陆军。战斗中,法兰西军队连续摧毁清军关外营垒,准备进入镇南关。

关键时刻,老将冯子材不顾个人安危,从战壕中出来,跨上战马,亲自冲入敌阵搏斗。冯子材此举,清军大受鼓舞,各路援兵也纷纷投入战斗,最终将法军击败,赢得镇南关大捷,这是晚清与欧美列强作战时首次胜利。

背水一战临阵换将(主帅亲自冲锋陷阵起到多大作用)(6)

综上所述,战斗关键时刻,主帅能亲自冲锋陷阵,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往往是转败为胜,一战定乾坤。其中,明成祖朱棣最狠,当了皇帝,还亲自冲杀在第一线,如同一位士兵,实在了不起。网友说朱棣是最后一位世界级大帝,也不为过。

参考书目:《中国军事史》

,